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导图复习数学知识,可以缩短记忆的时间,50%甚至更多。同时,它可以节省复习的时间,节约90%多。这样能够使小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由的发挥,成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主动性的学习个体。在对某一分支进行梳理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从而大面积解放孩子们的手、口、脑,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是经受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实践证明,只有引领学生寻回学习的兴趣、乐趣、情趣,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中“慢、差、费”的老问题。而思维导图方式中通过不同笔色绘制的思维导图,使其成为色彩绚丽的整体画面,学生喜爱画画的兴趣也可以渗透其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师生共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实践证明,思维导图不仅对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还对知识进行了美化,使之变得有滋有味,兴致盎然,让孩子们告别冷冰冰的练习,把数学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想想:当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时,孩子们一探究竟的愿望和兴趣,将是多么的强烈。数学教师应该是这种乐学场域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学习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按照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力量绝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叠加。这就好比是捡葡萄,你一粒一粒捡,恐怕最多拿几十粒,但要是把葡萄串成串,拿到的葡萄可能多几十倍。而思维导图恰恰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无论是圆圈图,还是气泡图,无论是树状图,还是流程图,抑或是枝状图等等,都从一个中心点,可能是一个概念、一件事、一个任务、一个目标、一个想法等,总之就是一个关键词出发,把纷乱的思绪分层分类,通过主要的枝桠、分支,把主次、关系理得清清楚楚,通过一个关键词把相关的概念和例题都能罗列出来。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容易被印证、记忆容易被唤醒,情感容易被激活,认知结构容易被建立,因而能够打造更多灵动、精彩和厚重的高效数学复习课堂。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联结与过渡
毋庸置疑,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思维导图恰恰是一个最好的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复习课堂中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把知识点进行分散的复习,就像捡芝麻一样一颗颗地捡,这样就很容易漏捡。如果教师能教学生一种复习的方法,把学习中的“芝麻”串起来,让学生自己去把这根线拿起来,那么学生就不会像大海捞针地去捡,还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线,可以让学生一提就是“一串”,融入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的缩影,是思维活动的见证。它记录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经历的学习过程,留下了知识建构的痕迹。数学教师不妨树立痕迹意识,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重要的一点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并非任何孩子随时随地都能轻易地画出思维导图。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想好一个关键词,这就需要高度地、准确地提炼。然后还需要再进行分类:知识点的概念描述、种类,与此相关的范例等等,抓住这几个重点以后还要考虑细节,比如说有相关的练习吗?有什么陷阱要避免呢?有特别注意的事项等等。这些都可以写进思维导图里面。经过这样反复的思考,孩子的思维模式会发生变化,考虑问题不再虎头蛇尾,不再一叶障目,不再“支离破碎”,而是学会“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从更高的层面上对知识进行新的结构性把握与跨越性提升。而且,孩子学会这样的思维方式,尝到了这样思维的甜头,他们也会主动进行归纳整理。久而久之,思考问题时会比较清晰,会从一个大局出发,整体性逐步加强,并且拥有比较简练的思考模式。这样的思考方式将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它将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将会有难以言说的回报。
五、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造成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思维导图给了师生一个很好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使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改进。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理清思维、识别知识盲区的过程。做精做细这样的过程,能够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去评价学生、锻造学生、滋养学生。
论文作者:张建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是一个论文; 孩子们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