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现代园林;
引言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一、现代园林景观的概念
所谓的园林就是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
景观则是指土地与土地上的构筑物构成的多种形态,它是时间与生命体在土地上存在的痕迹。
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包括天然景观(如高山、草原、沼泽、雨林等),人文景观包含范围比较广泛,如人类的栖居地、生态系统、历史古迹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从无间断,这便造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相融合的现象。
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成家养,热门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所关注的园林景观。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与现代化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创作思想、设计手法等过于强调时代性,适用范围狭窄。因此,在研究有关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创新观念,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缺陷,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重视基本的构景之外,突破局限,体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精神境界,丰富实用性,真正成为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园林。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古典园林模式,必须做到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效果,实现“天人合一”的浑然天成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延续并发展园林景观文化。
2.2掌握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丰富且悠久,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空间布局,杰出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做到情景交融,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体现序列空间美感。总之,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空间意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表达景观形态思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2.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丰富的视觉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美感,是基本设计目标。而园林景观中的美又可划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具象美三大层次。过去,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视角单一,枯燥乏味;而多元化将成为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借助其他山水景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传统艺术特征;而丽江的恬静之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元素;而西藏壮观的雪川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表现的视觉美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由过去的空间开放到如今的景观设计开放,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设计理念与设计内涵也在深层次上有所进步。以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个“效应时期”,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社区景观、城市广场、山水园林、江滨河岸,等等,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更多发挥空间。
2.4以传统艺术表达和谐的空间秩序
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较,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可通过轴线方式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既可是笔直的,也可是弯曲的,轴线的有机混合,更能表达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提升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水”所表达的动静结合意境较为常见,如果是流动的瀑布或河流,则以动态形式呈现;如果是静谧的湖泊或池塘,则以静态形式呈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灵性。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既体现了传统艺术中的“轴线”变化,表达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同时又实现了水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空间魅力。另外,将传统艺术内涵融入到空间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意味的梅花、竹子等,表达了坚忍不拔、意志力等中国元素,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意境。如图,图中为大浦医院景观设计图。
三、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理念
1、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着眼于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培育,并把其注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①积极推动跨文化理解。深刻理解文化中的共有性与差异性,进而才能很好地整合两者在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中的作用。
②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化。坚守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而且要把这一原则推及到对待“他者”文化的行为之中。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
③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却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2、加强可持续发展、节能型园林景观设计,维护生态固有平衡。
①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选择树冠水平伸展较大的乔木,为道路硬质地面提供遮荫。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分区考虑相应植被配置。
②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平方米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平方米的草本及地被。
③树种产地与运输范围宜在500km范围内,避免选用从其他地区移植过来的大树。
④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及景观照明。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加强水体自净能力,丰富物种多样性。水体景观避免硬质驳岸。
④场地中避免使用深颜色的硬质铺地。透水地面的使用率不低于50%。
3、园林景观设计尊重不同地域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建设“使用舒服”的园林景观。
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知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服,园林景观要满意不同地域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色的认同,避免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园林景观的健康性还恳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意居民锻炼身体的需要。
②园林景观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园林景观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③园林景观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园林景观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
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很多行业的人都在为园林景观的发展做着贡献。当前,我们不应该从很窄的角度上讲园林景观只是传统园林,它已经发展得更宽泛了。现在的园林景观的发展与老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应该鼓励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探索和创新。从园林景观的起源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都是历史赋予园林景观设计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慧宁.如何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创新.建材与装饰,2018.03.
[2]张晨露.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住宅与房地产,2017.05.
[3]温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发展趋势研究.智能城市,2018.03.
[4]苏晓婕.代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析.工程技术研究,2017.12.
[5]张亚男.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建材与装饰,2017.08.
论文作者:李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景观论文; 艺术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传统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