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生活”:市场的新机遇_市场营销论文

“租赁生活”:市场的新机遇_市场营销论文

“租生活”:市场的新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机遇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想想,我们的人生,也都是租来的。没有一种东西,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真正属于我们。”这段话出自台湾女作家吴淡如的小说《租来的人生》,曾让无数人感慨。而现在,租赁已经渗透到许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租品不仅有家电、家具、汽车、住房和宠物等各种实用物品,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抽象服务。“生活不属于我们自己,一切都是租来的”——“租生活”显然演变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

“租生活”时代的到来

个性化消费已成为主流。在社会商品数量剧增的今天,人们的消费心理呈现出强烈的、突出自我的特征。同时,互联网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天地,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拥有更大的消费自由。此时,人们拥有自己的消费规则,敢于向商家和传统消费方式提出挑战。

低碳消费也正被多数消费者认同。随着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消费不仅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而且是一种责任。除了购买环保节能的产品,“变买为租”成为另一种更加低碳的消费方式。“租生活”能使消费者随意更换最时尚的产品,享受最新的服务,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变成了轻松、精明生活的代名词。

近段时间,国内物价上涨态势较为突出,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网友们晒出的应对通胀小窍门中,除了网购,各种各样关于租赁的窍门,比如“租房宝典”、“租车宝典”等引人注目。上涨的物价使人们开始精打细算起来,生活也一下子进入了“租时代”。消费者意识到,商品的价值来自于其使用而非所有,因此除了购买,租赁同样可以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实物租赁市场的风险

“租不如买”的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租赁一直是“买不起”的表现,凡是有支付能力的人,对自己喜欢的商品一般会选择购买后慢慢享用,“拥有”的感觉要远远好于“使用”的感觉。这也是许多中国人宁愿以馒头配咸菜度日来贷款买房,也觉得比住在出租屋中大口吃肉更幸福的原因。因此,尽管租赁业在国外早已非常成熟,被认为是前程远大的朝阳产业,但在中国却始终处于一种朝阳产业不见“朝气”的尴尬境地。

租赁交易信用差,风险大。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租赁交易如果缺少了信用,就很难健康发展。一方面,很多租赁企业担心租出去的商品拿不回来,因而设定了繁杂的租用手续;另一方面,不少消费者不愿意尝试租赁,主要是担心租品损害后分不清责任归属,容易发生纠纷。在目前国内租赁机制不完善、诚信建设有待加强的情况下,租赁企业和消费者的风险都很大,信用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租赁市场的发展。

租赁业地位难以确立。国家对租赁业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实物租赁业未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现在,国内租赁业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规,而且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租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以发展较好的汽车租赁业来说,很多汽车租赁公司规模较小,有的未经注册就开始了租赁业务,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租赁诈骗事件时有发生。

租赁企业的战略思维之变

在刚刚起步的行业中,大多数先行企业的做法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这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失之毫厘,就会让自己在市场引爆前弹尽粮绝,为他人作嫁衣。

从理论上讲,消费者想得到的任何物品几乎都可以通过租赁获得,但是真正形成市场规模、交易活跃的租品一般有三类:一是价格较贵,消费者一时买不起的物品,如住房、汽车;二是临时需要,使用次数较少,消费者购买不划算的物品,如旅游用品:三是更新换代较快的商品,如最新款的皮包、衣服等。处于新兴市场的先行企业,不但要抓住市场机遇,还要避免环境威胁,做到审慎决策。

转变营销模式。在“租生活”时代中,消费者从企业那里租来产品使用,按照使用时间支付一定的租金,租期结束后按时归还,产品一直属于企业所有。在这种消费模式下,消费者依然可以用到最新的产品,但唯一的区别就是消费者不再“拥有”它。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从过去的“买—用—弃”变成了现在的“租—用—还”。

消费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当企业不再销售产品,而是为消费者提供租赁服务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企业的生产重心就需要从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变为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推出新产品时减少广告的投入,这样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风险,而且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从根本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低碳营销。

引导消费者,培育实物租赁市场。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和认知。对于先行企业来说,培育消费者是一件必需但又很痛苦的事,大多数先行企业的做法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但这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失之毫厘,就会让自己在市场引爆前弹尽粮绝,为他人作嫁衣。目前,我国的实物租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要改变消费者“重买轻租”的传统消费观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个市场的培育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号称全国租赁业最大的邦家租赁,从最初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到如今依靠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就是为了降低宣传成本。同时,其创始人蒋洪伟表示渴望尽快出现竞争对手,这背后的真实原因也是让同行共同参与市场的开拓,分担培育成本。

研究消费需求变化,寻找目标顾客。企业要主动调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掌握租赁市场消费群体的特点,正确寻找目标顾客。目前来看,租赁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有三类:一是城市流动人口中的一些高收入者,如跨国公司的高管或白领,他们的流动性较强,不愿购买固定生活用品,但又要求一定的生活品质:二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固定人群,他们追求时尚,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口号是“把有限的钱花到无限的享受中去”;三是经济条件有限的消费者,比如公司职员或青年学生,因经济条件所限而不得不用“租”来满足生活所需。

前两类人群是抱着改善生活品质的目的,他们是主动“租生活”理念的践行者,第三类人群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被迫过上了“租生活”。根据“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这一公式,实物租赁企业应该把前两类消费者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顾客和优质顾客,实行重点开发。

完善租赁服务。同购买相比,租赁是一个长期的交易过程。在租赁期内,企业除了要提供优质的租品,还应该配备相应的附加服务。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租品是保健因素,而附加服务是激励因素。优质的租品并不能保证消费者一定会租,而只有在附加服务同样完善时,才会发生租赁行为。因此,租赁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只要消费者在租期内获得了满意的服务,其忠诚度往往会大幅提高,应该说,租赁比购买更容易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黏性。

目前,实物租赁市场的主体还是那些购买力有限的消费者,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许多消费者会对这个新型的消费业态产生兴趣。据了解,目前欧美国家商品流通中有30%是通过租赁实现的,而我国共有4亿家庭消费链,每年高达1.5亿元的消费总额,但租赁在其中的比重仅为1%~3%,可以说,国内实物租赁市场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企业也将面临一次新的市场机遇。

标签:;  ;  

“租赁生活”:市场的新机遇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