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江川农场学校 徐文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要有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溶入到书中并乐在其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做好课文导入
精彩的课文导入,可以引发学生求知欲,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起来会事半功倍,学得迅速。教师激趣,目的就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或者吊起他们的“胃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有迫切求学的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长期的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古诗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悬念导入……好的导入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用蔡国庆的《五星红旗》歌曲导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教学《西门豹》时,用战国的《西门豹》故事导入,增强了文学趣味性;总之,教无定法,关键的是通过激趣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神,使学习变得快乐,易接受。
二、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同时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他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预先在课前做了一番精心的备课:课一开始,我出示了自制的课件,播放出清脆的鸟叫声和课文内容的画面,悦耳的鸟叫声,色彩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我赶紧趁热打铁,连忙说:“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这些可爱的小鸟做朋友吗?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天堂去看看吧!”然后,接着让同学们看课件。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又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教师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注重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实践强调的是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大自然中寻找活动内容或主题,从课文中寻找内容,由课内引向课外,从一些热点问题发现主题。如《找春天》一课,我先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春天的内容,画出心目中的春天,用优美词句来赞美春天,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准备充分,有的同学将春天的特征做成头饰,让同学们直观看到春天的特征,再说段话。有的同学说“春雨沙沙地落在花儿上,花儿露出了笑脸;春雨落在池塘里,小鱼快乐地摇尾巴。”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课堂,使想象飞起来,语言思维活跃起来。而且语文实践课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开拓思维,使语文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儿童生活,使孩子从“我”的世界跨入到更广阔的周围世界,拓展了想象和思维空间。
六、重视朗读,择取课文精髓
小学生由于长期形象思维,有声有色的朗读使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做讲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比如可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自己的评价。这种朗读,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种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的角色,利用课文内容,用不同的重音、语气、语调、停顿等形式来赞美或批评作品中的形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徐文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春天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