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125)
摘要: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
关键词:文题;激趣
一、因题设疑,以疑启思,激发“学”趣
根据“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特点,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运用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片段一:《狐狸和乌鸦》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图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狐狸和乌鸦》,请同学们先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狐狸和乌鸦。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和什么样的乌鸦。
生:这是一只贪吃的狐狸,因为它在流口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都看到它在流口水,还能从口水想到它贪吃。聪明!
生:这是一只饥饿的狐狸,它的左手正在摸肚子,嘴里流口水,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呢!
师:是的,狐狸为了吃到乌鸦嘴里的肉,正在歪头想主意呢?它在打谁的主意呢?
生:打乌鸦的主意。
师:想吃乌鸦吗?
生:不是,想吃乌鸦嘴里的那片肉。
师: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乌鸦的肉好香呀,我一定要骗到手。
师:你的想象很丰富,不过那是乌鸦嘴里的肉,不是乌鸦肉。
生:哼哼,乌鸦,遇到聪明的我,算你倒霉,你嘴里的肉马上就是大爷我的了。(学生边说边学狐狸的狡猾样子。)
师:孩子们,乌鸦会把肉送给狐狸吗?说说理由。
生:不会,这是一个乌鸦妈妈。它的那块肉是给自己的孩子吃的。
师:乌鸦肯定不会给,那么狐狸如何做才能得到乌鸦的那块肉呢?
生:骗!
师:最后它成功了吗?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出示《狐狸和乌鸦》图2)
生:成功了。
生:乌鸦嘴里的肉没了,狐狸叼着肉跑了。
师:它是怎么跑的?
生:一溜烟!(学生做动作模仿)
生:它很得意,还笑着回头向乌鸦望了望。
师:你的观察太仔细了,它的表情的确很得意。老师佩服你。
生:老师,狐狸还想对乌鸦说话呢?
师:是吗?它会说什么呢?
生:笨乌鸦,拜拜!(学生还做了个飞吻的动作)
师:好,想知道狡猾的狐狸是用什么花言巧语骗了乌鸦的吗?读完《狐狸和乌鸦》我 们就知道了。
教学开始,我指导学生利用看图导入,通过想象,加上学生的即兴模仿,让画面上的狐狸和乌鸦都活起来,从而吊足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胃口。此时学生再去学课文,就兴趣盎然,迫不及待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理解文题,抓住线索,激发“思”趣
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理解文题从而理清层次,明确文章重点。《一次科反活动》、《高大的皂荚树》、《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类题目的写作重点较明确,只需提醒,学生可以明白了。而有的同比较含蓄、隐晦,只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理解。如《登山》,老师一般在解题时,只是说课文写列宁走过险路登山,让学生思考列宁为什么要走险路登山?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出叙述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的段落,学生马上发现这些段落只是全文的一半内容。这样,学生有了疑惑。然后我又让学生在余下的段落归纳还写了什么内容?很快,学生概括出课文还写了日出景象和列宁毅然决然走险路下山的事,最后向学生点明题目《登山》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重点是列宁走险路自觉锻炼革命意志。接下来让学生找出描写列宁走险路的句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列宁的言行,体会小路的险,感受伟人的勇气和魄力。
三、对比分析,品味构思,激发“辩”趣
片段一:《狼和小羊》
师板书课题:11狼和 羊(故意少写“小”字)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七嘴八舌)老师,课题写错了。
师:(故作惊讶)写错了吗?那课题是——
生:狼和小羊
师:不就是少个“小”吗?无所谓。(老师边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小小的“小”字)同学们,老师说得对吗?羊和小羊能不能一样?
生:不一样,羊包括老羊、小羊、公羊、母羊,各种羊,小羊说明羊小。
师:羊和小羊是不同的,看来,这个“小”字很重要,不能丢。同学们见过小羊吗?它们给你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小羊很可爱。
生:小羊很善良。
生:小羊很温顺。
生:小羊很弱小,一抓就抓住了。
师:那么你了解狼吗?它们又给你什么印象?
生:狼很凶猛!
生:狼专门干坏事,是个坏家伙。
师:(故作恐惧状)天哪!当聪明可爱温顺善良的小羊遇到一只凶猛残酷专干坏事的大灰狼时,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狼和小羊》。
教学中,我从文题入手,故意少写一个“小”字,先让学生发现这个问题,热热身,接着引入正题,讨论自己印象中的狼和小羊,通过对比让文本更加充满悬念,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以题导写,培养能力,激发“写”趣
文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提高朗读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课文作依照,学生在对具体的文题时如何审题、选材、构思、布局、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会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得到许多直接的感受,很好地发挥课文对作者文教学的范例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效果就显而易见。
1.仿写。学了某一篇课文,设计一个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教了《高大的皂荚树》后,写《茂盛的榕树》;讲了《旅行家树》后,练写《四方竹》。
2.迁移。迁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渗透、运用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将课文题目略作变化,成为作文题目。讲了《海滨小城》,换一个地点写西樵官山城区。
总之,我们重视文题的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郝晓丽,女,汉族,四川自贡,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郝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小羊论文; 乌鸦论文; 狐狸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同学们论文; 列宁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