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车行业动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业动态论文,汽车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5年,美国汽车产量仍居世界第一位
1995年,美国总共生产了1298.5万辆汽车,比1994年增长了5.9 %,仍然居世界第一,其中小汽车产量为635万辆。
日本小汽车产量最高,为761.2万辆,但汽车总产量只有1019.7 万辆,比1994年减少3.4%,居第二位。
德国生产汽车472.9万辆,居第三,法国353.9万辆,居第四,韩国已超过加拿大,居第五位,韩国产量为252.5万辆,加拿大降至第六, 产量为242.4万辆。
全世界汽车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3.4%,达5210万辆, 其中小汽车为3610万辆。
二、德国宝马集团1995年业绩不凡
与整个国际汽车市场不景气情况相反, 德国宝马集团销售额增长9%,达到311亿美元,销售轿车107万辆,比上年增长3%, 其中宝马轿车销售59万辆。成为欧洲第五大汽车制造商。宝马1994年3 月收购了英国罗孚后,对其投资已逾双倍,罗孚也已走出困境,推出10系列4 款全新车型,1995年轿车产量增加3%,达到50.35万辆。宝马去年在本土投资20亿马克,用于发展新车型和发动机。宝马去年新增职工6400人,总数达到115763人,其中宝马汽车公司为75626人,罗孚为40137人。目前宝马在中国保有6000台左右,其2/3来自灰色渠道。
三、通用汽车公司在华颇多建树
1995年通用汽车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业务交流,获得了大面积丰收。舆论称1995年是通用公司的“中国年”。通用的分支——德尔福系统工程公司在华建立了3家合资、1家独资企业,使其在中国投资项目增至7个。通用公司与上汽总公司签署基础协议, 计划投资逾10亿美元,建立年产10万辆轿车项目。
该公司还举办了“中国记者工作室”活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汽车专业技术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去年9月,公司总裁委员会7位成员中,包括总裁在内的5人先后来访。 通用汽车公司先后向上海儿童医疗中心赠车,向上海交响乐团捐助100万元, 赞助全国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
四、欧洲新汽车销量猛增
欧洲新汽车今年1月销量之多远远超出汽车工业界的预料, 法国和德国的汽车销量增长最快,从而使登记注册的汽车总数达116万辆, 比1995年1月的销量增长6.7%。
这种增长以法国为最,法国的注册在案的销量按年度计算增长18%,德国增长11.5%。然而,欧洲各国情况并不相同,有12个国家的已注册在案的汽车销量出现创记录的增加,有5个国家则出现下降。
从今年1月注册在案的销售情况来看, 大众汽车公司在欧洲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销量增长16.5%。
菲亚特汽车公司在今年也有了良好的开端,超过通用汽车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以及福特汽车公司,在今年1 月份的登记注册统计表中位居第二。它对一家子公司阿发·罗密欧汽车股份公司新式汽车方面的投资也已开始得到回报。已登记注册的阿尔法汽车销售量位居第三。
另外,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的新型汽车投放市场后使该公司的汽车销量大增。上个月销量明显出现下降的汽车公司有宝马汽车公司和富豪公司,前者汽车销量下降16%,后者下降27%。
到目前为止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韩国的汽车。登记注册的韩国汽车销量增长76%,这种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定会在布鲁塞尔和汉城之间引起贸易摩擦,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五、欧洲汽车制造业面临结构大调整
欧洲汽车制造业现在面临生产能力过剩和利润率下降两大难题。 1996年一开始就呈现出流年不利的景象:美洲虎汽车集团宣布短期停产,以便清理库存;美洲虎集团强劲竞争对手,德国的奔驰汽车集团也声明,去年汽车销量仅上升1%多一点,今年则“进入困难年”。 德国一些其他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也预言,从现在起到2000年,将裁减员工10万人。欧洲汽车行业的分析家们说,开这剂药方是因为当前欧洲汽车业的出路在于必须进行结构大调整。
据欧洲汽车制造公司协会统计,尽管欧洲经济衰退结束,开始复苏,但是汽车需求量剧降。1995年销售量仅增长0.6%,达1200万辆, 这与这个行业所期望的1350万辆目标差距太大。而且这样的销量还是各大汽车集团想尽办法给顾客以许多特别的优惠才达到的,因此汽车制造行业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由于汽车制造公司担心员工罢工、抗议,同时政府也向公司施加压力,要把在政治上非常敏感的裁员减到最低数量,再加上许多国家制订了保护就业的严厉法律,公司难于进行结构调整或实行兼并。因此,许多公司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欧洲汽车制造业还需应付外部同行的挑战。在欧洲汽车公司减产之时,设在英国的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日本公司乘虚而入,要把目前的年产量从50万辆提高到1999年的65万辆。日本的三菱要在荷兰建立合资公司,美国克莱斯勒在奥地利开办的新厂准备提高产量。东欧也计划多产汽车进军欧盟市场。韩国的现代和大宇两公司的攻势凌厉,去年在欧洲市场的销量猛增69%,达到18万辆。马来西亚的“Profon”公司也在欧洲崭露头角。
欧洲汽车制造业要进行结构大调整,首先要克服各国阻当结构调整的障碍。平均而言,汽车制造业在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6左右, 结构调整给各国经济在宏观上将带来巨大的影响。政府、工会加上私人股东都不愿为结构调整而作出太多牺牲。现在已有迹象表明,一些大公司在力求避免引起震动的情况下开始向结构调整的目标迈进。它们的主要作法包括:
首先,大公司合作生产新型系列车和零部件,以便降低成本。福特集团的“星系”公司和大众汽车集团的两个型号的车,就由在葡萄牙的一家合资工厂的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菲亚特和标致——雪铁龙则在法国北部合资建厂生产多功能汽车。
第二,为了同舟共济,竞争的大公司在走向联合。法国的雷诺和标致——雪铁龙两集团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两大集团现在已经联合生产发动机,不久将宣布联合生产变速箱。
第三,大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向竞争对手购买大的汽车部件。例如瑞典的沃尔沃公司向法国的雷诺公司购买小型发动机,菲亚特公司向日本的富士重工业公司购买变速箱等。
欧洲分析家们预测,这些大公司的合作,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不太可能解决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疲软的这类长期的问题。
六、内销下降、生产过剩、韩国三大车商难施抱负
由于国内销量增长缓慢,海外市场不景气,加上生产能力过剩,韩国汽车工业正面临困境。
1995年是韩国三大汽车公司——现代、大宇和启亚的赢利年。但是,这样的辉煌时刻看来将非常短暂。
韩国是世界上的第六大汽车生产国。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国的汽车公司雄心勃勃,要在下个10年内晋升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但现在看来情况不尽人意。
有很多因素制约着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其中一个就是生产成本日益增长,这也是三大汽车商——现代、启亚和大宇面对的一道难题。这三家公司原来计划到2000年把汽车年产量从1995年260万辆增加到500万辆,此外,如果三星等公司能在1998年打入旅行车市场的话,届时韩国将具有年产6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
但据韩国汽车生产组织的资料,去年韩国国内汽车的销售量仅仅增长了0.3%(156万辆)。这与90年代前半期10%的年增长率相比,是大大降低了。
导致国内汽车销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汽车市场已趋饱和,现在80%的家庭都拥有至少一辆汽车,销售商们只好寄希望于极其缓慢的汽车更新上;此外,高额的消费税以及拥挤的交通状况都限制了汽车销售量的增长。
在国内市场利润下降的情况下,韩国三大车商把眼光移向了海外,去年韩国汽车出口增长了47%,达到108万辆,但随着汇率自由化, 韩元升值,未来韩国汽车出口预计不会再次出现类似去年的大幅增长。此外,尽管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随着其他国外车商的大量涌入,这些市场也变得十分拥挤,因此,这也使韩国汽车出口受到竞争和限制。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韩国汽车的生产能力将大为过剩,到2000年,韩国汽车生产将出现100—150万辆的过剩。
七、德国汽车工业景气已过
德国汽车工业经过了去年一年繁荣之后,今年又出现停滞。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最近发表的统计,1996年小汽车大约能增加1%, 职工人数将进一步下降。
联合会认为,如果德国的投资环境不改善,政策上没有根本变化,本世纪末之前汽车工业还将裁员10万人。据统计,汽车工业的职工人数去年减少了0.4%,降到总共为66万人。
汽车工业的投资今年将增加126亿马克。
德国汽车工业1995年全年生产了467万辆汽车,增长率为7.2%;出口264万辆汽车,增长率为9.6%。以营业额论,去年为1520亿马克,其中出口为800亿马克,增长率分别为4.3%和5.5%。
德国去年对非洲的汽车出口增加72%,对美洲增加28%,对亚洲增加14%。
德国汽车生产移居国外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在国外生产的汽车去年增长11.6%,达到250万辆。
八、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拓展亚洲市场
目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将资本投向亚洲,争夺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福特汽车公司将在泰国参与53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建造两家汽车配件厂。其中一家为福特独资项目,投资额为3000万美元,生产塑料配件和电子零部件。另一家投资2300万美元的工厂是与韩国公司合资,主要生产汽车空调设备。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正在菲律宾积极寻求建厂的条件。该公司已经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建有汽车组装厂。通用汽车公司在南亚地区建立一大型汽车组装厂的计划几近完成。此外,通用公司在澳大利亚也有一家工厂。公司人士声称,通用的目标是要在亚太地区赢得10%的市场份额。
九、日本汽车工业向海外转移
日本汽车工业出现了向海外转移的明显动向,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报道说,日本11家大型汽车公司今年的施业计划表明,日本今年国内汽车总产量将为1069万辆,比去年增加3%,是1990 年以来第一次比前一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国外工厂生产的汽车将达到605 万辆,比去年增加7%以上,这也是在国外的汽车生产量第一次突破600万辆。国外生产汽车数量的比例占全汽车生产量的36%,其中本田、铃木、五十铃这3家公司计划在国外生产的汽车将超过在国内的生产量。 各公司为摆脱因汇率变动而极大影响生产效益的对出口的依赖体制,纷纷采取了扩大在国外生产的方针。与此相关,零部件生产厂家向海外投资的倾向也在增加。据汽车业的专家预测,日本汽车制造业向国外移转的动向今后将更为明显。
十、韩国汽车登陆名古屋
随着第一批韩国汽车运抵日本,外国车商与日本车商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周,几百辆韩国Ssangyong公司的穆索(Musso)赛车在名古屋下港,成为两个月前名古屋汽车展示会后第一批进入日本市场的韩国汽车。穆索日本销售处的发言人说,他们曾打算为该车举办专门展示会,但一个月前他们就收到20批定货。用户对该车反应良好,这为其发展开了个好头。
该车在欧洲销售情况不错,因此,公司决定在日本开拓市场。不过公司官员指出,虽然日本市场还只是探索性的,但他们深信该车会以其质量吸引众多的客户。
穆索车被看成Ssangyong公司的“救星”。在1993 年销售不旺的情况下,该车的销售却提高了12%。去年该车在欧洲销售量为1.2万辆。 今年计划提高25%。
分析家认为穆索的成功大部分取决于它与德国梅塞德斯公司合作后的技术与名气。从韩国出口旅游汽车装备了梅塞德斯2900cc柴油发动机,预计在日本的售价在248万日元(2.36万美元)到325万日元之间。公司计划头一年的销售目标为500辆左右, 销售点主要集中在日本中部地区。
近来日本市场上的进口汽车和旅游车销售形势看好, 因此Ssangyong决定在这里试试运气。到今年2月为止,进口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上升了16.2%,达33838辆,连续28个月保持增长势头, 这主要是日元看涨,外国车商给纷纷降价的结果。日汽车销售协会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日本进口的汽车创下42万辆的高纪录。去年,旅游车,包括赛车和小型货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上升了22.9%,达137万辆。1995 年旅游车占日本汽车销售量的28.7%,比1994年上升了24.1%,而且1996年会继续增长。
分析家同时也指出,韩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仍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缺乏销售网络。当然,这不仅仅是穆索的难题,也是所有外国车商亟待解决的困难。
十一、欧美车商逐鹿东瀛市场福特广告挑战大众汽车
随着欧美汽车厂商在日本市场的争夺战日趋激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日前采取了颇不寻常的举动,在日本各主要报纸上刊登广告,旨在提醒日本的消费者,欧洲汽车的价格相对而言是昂贵的。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其刊登的一则广告上一语双关地指出:“为什么日本的高尔夫如此昂贵?”在广告画面上,一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高尔夫”牌轿车停在高尔夫球场开球处的草丛旁,上面是福特公司的这句广告词。福特公司毫不掩饰地承认,刊出这则广告的目的在于提醒日本的消费者,一辆德国大众公司的“高尔夫”牌轿车其价格就象在这个地价惊人的国度里打高尔夫球一样昂贵。
对于福特汽车公司的所作所为,欧洲汽车厂商的反应自然是不言而喻。一位欧洲汽车公司驻日本办事处人员表示,福特汽车公司此举非常令人愤怒,因为该公司只是最近才进军日本市场,而欧洲公司与其他美国公司均已在日本市场开拓多年,这样做等于是用诋毁别人的手法为自己的产品开路,而另一位欧洲公司工作人员则认为,福特公司的做法是想通过单纯价格比较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其实恰好反映出该公司无法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留下高品质汽车的印象。
一些欧洲汽车厂商眼下正在考虑向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起诉福特公司,理由是该公司刊登的广告含有不确实的内容,而福特公司满不在乎地表示它将予以反击。
根据福特公司的广告,包括“高尔夫”在内的欧洲汽车在日本的价格都比欧洲来得高昂。福特公司声称,德国大众公司的“高尔夫”牌轿车实际上属于中低档,然而它在日本的价格却异乎寻常地高于福特公司中高档的“蒙迪欧”车型。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日本分公司发言人则表示,福特公司的广告仅仅是单纯的价格比较,而没有考虑到具体的车内设备配置情况。在德国,象空调、安全气囊以及防抱死刹车系统并非安装在每辆汽车上,因此与在日本的价格有所差异是正常的。
分析家们认为,眼下出现的争吵恰恰反映出外国汽车厂商在日本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去年,日本的汽车进口量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达到创记录的38万辆,占整个日本汽车市场10%的份额。对于喜欢追赶潮流的日本人来说,德国大众公司的“高尔夫”轿车是他们颇为喜爱的车型。大众汽车去年在日本的销售量为2.7万辆, 而福特公司销售量只有6418辆,远远落后于大众公司。
标签:汽车论文; 德国汽车论文; 行业动态论文; 日本汽车论文; 福特汽车公司论文; 福特汽车论文; 高尔夫论文; 福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