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田赞

湘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为(36.8±7.2)h,干预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为(25.4±3.5)h,两组止血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干预组再出血率为6.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效果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文献报道称初次发病后约有50%左右的患者病情将于未来1~2年内再次发作,出血容易诱发肝衰竭以及肝性脑病[1]。积极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再出血,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各100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8.7±3.2)岁;其中72例为乙肝肝硬化,28例为丙肝肝硬化;32例出血原因为饮食不当,38例为劳累过度,22例为精神紧张,8例为急性感染出血。干预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9.5±2.9)岁;其中74例为乙肝肝硬化,26例为丙肝肝硬化;34例出血原因为饮食不当,39例为劳累过度,20例为精神紧张,7例为急性感染出血。两组年龄、性别、出血原因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开展临床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首先应对患者情绪表现和心理状况实施综合、准确的评估,利用针对性的干预疏导来改善患者抑郁或者焦虑情绪,积极与患者谈心、沟通和交流,耐心解答医护工作中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2)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在急性出血期必须做到严格禁食,根据其生理需求提供静脉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时限视具体的出血情况而定[2]。彻底止血后注意为患者补充营养,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易于消化,注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恢复期进食要做到细嚼慢咽,尽量不吃硬质食物,特别是门脉高压症导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例,急性出血期要抑制钠盐以及蛋白质摄入量。(3)预见性护理。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动态,观察有无出血先兆,结合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做出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早期开展预防,并做好急救前的相关准备,既往出血史病例应提前核对血型,注意防寒保暖和呼吸道疾病的防范工作,防止腹压骤升[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平均止血时间,随访6个月~1年观察统计两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对比

常规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为(36.8±7.2)h,干预组患者止血时间平均为(25.4±3.5)h,两组止血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2.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见表2。

干预组再出血率为6.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同时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4]认为饮食不当、腹压增高、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压力是导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最为常见的为饮食不当,这主要表现在不少患者嗜食辛辣或者坚硬食材,或饮食习惯不合理暴饮暴食等等,很容易再次诱发出血。而精神压力过重以及腹压增高也同样会诱发上消化道出血,不少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大出血时往往伴有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或者表现得极度不安和烦躁,心理压力过大反而会干扰治疗效果,不利于预后的改善。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准确估算出血量是临床抢救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细致、全面、完善的护理工作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和第一时间开展抢救、止血工作提供了有利前提,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窗[5]。本次研究针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预见性护理在内的一系列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心理情绪,调整饮食习惯,优化饮食结构,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减少或消除上消化道出血诱因。结果表明,干预组止血时间平均为(25.4±3.5)h,再出血率为6.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6.8±7.2)h、19.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提示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倪福琴,王红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8-19.

[2]李霞秋,朱佳瑛.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6-7.

[3]郭红霞,王春波,白晓丹等.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5):11-12.

[4]吴艳.静脉泵输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21-22.

[5]彭习兰.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1-273.

论文作者:田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田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