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凤
(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 淮安市淮安医院 急诊科 223200)
【摘要】急诊抢救室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隐患,包括疾病风险、用药风险及护理操作风险等。为了降低急救护理工作中事故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总结了常见的风险隐患,并从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培训、规范药品使用和药品管理及护理文书规范书写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抢救室;急诊护理;常见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99-01
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是各类遭受意外的患者,急诊护理工作贯穿抢救的各个环节,由于患者病情的不确定,加上护理人员不规范操作、抢救仪器设备故障等,导致急救护理工作经常发生各种隐患。本研究就常见的隐患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针对本院实际,提出了可操作的常见隐患控制及防范措施。
1 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隐患
1.1 由患者疾病引起的隐患 急诊抢救的患者大都病情危急,且病情的不稳定性较大,可能是在患者昏迷长时间后,由路人或邻居送至医院,无法提供病史资料。患者入院后,医生需在短时间内给予诊断及救治,采取快速抢救措施,误诊、漏诊或对病情判断不准确等情况均存在,导致护理中的风险较大[1]。
1.2 用药护理中的隐患 抢救患者所用的药物品种多,且通常用药量较大,护士根据医师口头遗嘱用药,如医师口述不清或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在执行时可能出现较大错误。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尚需根据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急救室药品摆放混乱,由于时间紧急,护士取药可能出错,产生用药护理隐患。
1.3 护理操作中的隐患 患者急救时有时需洗胃、测血糖、深静脉置管及静脉穿刺等,如果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损伤。比如插胃管时,如患者依从性差,可能出现多次插胃管状况,会损伤患者胃黏膜,甚至出现穿孔。由于护理操作失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比较多。比如失血性休克、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难度大,增加了隐患爆发的危险性。
1.4 抢救仪器的使用隐患 在抢救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及洗胃机等如性能不稳定或突然发生故障,会对抢救工作造成影响。比如心电监护导联错误、报警设置未开启,行插管时未掌握要领,导致插管失败或反复插管等,均影响护理质量,可能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1.5 转运途中的隐患 在转住院过程中,危重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心跳呼吸骤停。而在搬运病患时,由于拖拉而导致静脉通道连接处扭曲、松动、电极片移位等状况时有发生。同时,氧气袋氧流量不足、氧气管脱落对病患吸氧效果会产生影响,如骨折等外伤患者搬运不慎,可能会导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 其他隐患 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隐患还包括:(1)由于沟通不及时而产生的隐患,比如抢救的预见性差,病人家属情绪不稳,间接导致病情进展加快,护理人员不及时履行告知义务,易发生医疗纠纷;(2)抢救记录中的隐患:急诊抢救室的抢救工作可能不停顿,一个患者抢救结束后,马上投入到下一个患者抢救中,抢救记录不规范、不完整,导致抢救记录的真实性低;(3)超负荷工作引发的隐患:急诊护理人员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抢救时间长,执行医嘱时可能出现漏洞,增加了护理风险。
2 急诊抢救室急救护理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为防范护理隐患,可成立风险隐患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并安排业务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风险隐患管理人员,规范危重症病患的抢救工作流程,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使每位管理人员均了解抢救流程及应急预案。在抢救危重症疾患时,应有护士长亲自参与抢救工作,并跟进检查各环节,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及效果[3]。
2.2 规范药品的控制及管理 根据用途的不同,分类放置急救药品,并将抢救车、抢救药品等放置于便于取用的地方。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的数量、有效期等,并建立检查交接班制度,规范药品的控制及管理。护士长对药品检查状况应进行抽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各种药品的用量、适应症、禁忌症及名称等,可利用晨会时间提问护士的掌握情况。
2.3 规范急救仪器及物品管理 对于急救仪器,应做到定点放置,并安排专人负责仪器的清洁、消毒及保养工作,及时维修仪器故障,确保仪器始终处于性能完好状态,并给每台仪器建立使用及管理档案。同时,合理放置抢救物品,导尿包、小手术包等应轻拿轻放,开胸包、产包等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应放置于无菌柜中。对各种急救无菌包应实行定点、定位放置管理,确保抢救时取用方便。
2.4 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由于未能及时履行告知义务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不在少数,所以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应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提高家属的承担意识。在沟通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比如洗胃中可能出现的胃穿孔、胃出血,以及重度有机磷重度等风险,均应及时告知患者家属,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责任[4]。
2.5 强化对护士的专业培训 专业水平及能力为避免临床医疗事故的基石。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急救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并综合考核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5]。同时,可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确保人人掌握所需知识及能力。
综上所述,急诊抢救室急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比较多,多由仪器设备故障、护理专业能力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引起,可通过强化护士培训、成立风险隐患管理小组及规范药品及物品管理等避免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 李明凤, 王晓红, 李红.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 实用护理杂志,2010,07(05):147-148.
[2] 黄洁蓉. 急诊抢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J]. 全科护理,2012,29(09):2752-2753.
[3] 土萨古·依明. 浅议急诊护理工作风险及防范策略[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4(08):918-919.
[4] 刘占英. 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防范措施[J]. 实用护理杂志,2014,13(09):124-125.
[5] 张丽艳, 胡英, 王艳辉. 急诊护理工作潜在问题及防范对策[J]. 现代养生,2014,20(06):286-287.
论文作者:杨春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隐患论文; 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药品论文; 常见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