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时代的变迁论文_郭蓉

娱乐至死时代的变迁论文_郭蓉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提出的娱乐至死话题,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是否像尼尔·波兹曼书中所讲的那样,通过《娱乐至死》阅读内容有所想法,演化出多种观点,对照生活中所处娱乐时代的感想,娱乐到达高峰在任何情况中都掺杂着娱乐的身影,占据文化中心,对公众话语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偏差。

关键词:娱乐至死:媒介:电视;

引言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写于1985年,35年过去,文中对人的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令人反思、深刻认识到媒介危机、不可避免的娱乐,无处不在,在这样的时代,如何才能保持自我,减少虚无缥缈的东西,保留真正的价值所在。

1、在电视网络的不真实性面前、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赫胥黎预言,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如今时代,随着传媒业快递发展,在屏幕前获取信息的我们是否具备了这样的素质,不被牵引,拥有理想的判断。

因为有了电视,我们来到了一个与过去无关的现代世界,记得老师在课上说,电视的出现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有所发展。在电视节目欢笑的背后,我们还有很多东西一无所知,电视娱乐节目的背后大多都有剧本这是不可改变的,他们会根据观众的喜好设置剧本,这给观众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电视媒体网络时代,大家几乎都用网络媒体来收取信息,但媒体的议程设置会让你知道它想让你知道的,何为议程设置?通常是指媒体为了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能够突出自己的具体信息,多次大量报道,围绕公众进行思考。罗伯特帕克说“对于公共议程上的几乎所有事情,公民接触的只是一种二手现实,这种现实是由记者关于事件与局势的报道构成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媒体控制下的舆论,很多事情是根据他们想让你知道的而了解的。书中作者也提到了公司国家通过电视控制了美国公众话语的流动,为了说服受众。

我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读取新闻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但在媒体议题设置的时代下,拥有独立理性的思考,识别内容的准确性,不要被评论,内容导向所引导,或许是每个网友需要具备的素质。

2、文字内容淡化、整体重心偏移

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讲到在娱乐发展迅猛的时代,铅字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尤其是现在手机对人重要程度的加深,阅读的的影响更加缩小了。我是深受电视娱乐影响下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的我包括大部分孩子都被电视节目吸引至深,现在那种娱乐思维感觉有时候就是我思考的模式,对文字的敏感越来越低,能语音就不打文字,有时候看到长篇累牍的文字,甚至要读好几遍才能理解,和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问题有很大相似,我们的阅读和听懂长句的能力下降了。

赫胥黎的预言验证了一个事实:历史的不存在根本不需要任何相对残酷的手段,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消失,也许时间更久,并且不会遭到任何反对。所谓“娱乐至死”就是人们感到悲伤的不是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笑的原因以及不再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视行业的发展以及现在网络、手机时代的普及,让我真正的变成了这样一种不会思考只会哈哈哈大笑的人,甚至前段时间网上所流传的,和朋友聊天只会用哈哈哈哈来对话,至少我是这样的。读完这本书,真的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的反思一下,在这样娱乐至死的时代,尽可能的多读一些书,书本里的一行行一页页把这个世界展现出来,在书本里,这个世界是严肃的,是具有理性的。写一本书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作者把思想通过书本传递给读者,读者用心思考,是认真严肃的对话。这是作者在书中举例的印刷术与电视、电报文化截然相反的例子。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在娱乐时代的影响变得只会笑,不太会思考为什么笑,变得缺乏思考力。

3、深层次思考已不属于每个人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在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历史课本,大概有六本每一本也比较厚,里边讲述了我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高考要求我们的更是要背诵很多内容、时间、知识点。当时听到同学说,要是把这些历史书都编成一部电视剧那学起来可没有这么费劲了,还列举了他看的历史剧的时间等。有研究表明,在信息内容通过电视形式展现出来,在这方面的优化学习,电视的效果可以做得比任何其他媒介做的要好。我当还拍手叫好,随声附和,真像电视剧编出来我一定记得清清楚楚,要是真这样的话,虽然会达到记忆考试的本身,但一定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再去看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思考太多问题。那时候认为书本里枯燥的知识点、人物现在想想那简直是可怕的想法,在电视面前总是娱乐的心态,这样虽然会使大部分的同学学习的更快、更有意思,但却失去了学习更深层的意味。看电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电视在培养深度、推理思维方面显然不如课本,阅读可以促进理性思维,理性排列的类型,具有逻辑命题的特点,现在我们每天都在手机上吸收碎片化的信息,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想事情无深入,注意力也无法专注了。我们要宁可做一株思考的芦苇,也不要做一头快乐的猪。

现在可以问问小孩子都有什么梦想,相信有很多小朋友会回答演员、明星、歌手,当然有一部分是出于真真正正的热爱,也有的会是因为这样的职业光鲜亮丽,因为电视一直在影响着他们。再看看每年的艺考,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感觉最多的吸引力是因为这样一个职业的工资很高,演员明星们参加一场活动、拍一部戏挣得钱,普通职业的人们要挣好久好久。还记得好几年前,一个娱乐新闻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同时上了头条,但娱乐新闻的点击率要远远高于在医学领域做出伟大贡献的新闻。娱乐越发影响强大,文化话语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各个职业的人们,仿佛把各自领域的职责放到了如何让自己看的更上镜之前,一切都变得好像头重脚轻了。

4、不可避免、平衡两者

舆论热点新闻热点的快速更替,使得社会事件热点在一个星期甚至一天不到的时间就褪色消失得无影无无踪。我们批判、生气,娱乐占据了大多数,对于强调感官刺激上的感受,忽略对自身所处社会的关心。在社交媒体时代,阅读严肃新闻的人越来越少。文章中作者说娱乐与新闻不能混为一谈,当电视里在报道教堂、灾情等严肃的新闻时,我们却在电视机前穿着睡衣,吃着零食躺在沙发上,这一点也不严肃。这就需要我们有所权衡,要放一把秤,哪一面也不可以太重。

结束语

在古代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就有玩物丧志这样的意识。“业精于勤慌于嬉,行成于思儿毁于随”,不要因为玩乐荒废了学业。长期生活在这样娱乐不思考的环境下面,致使我们缺失了思考能力,一直如此会被媒体培养成傀儡。我们要有所判断,分清楚轻重。即使不可避免,我们也要尽量减少其弊端。

参考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论文作者:郭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娱乐至死时代的变迁论文_郭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