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管理与我国企业发展机遇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机遇论文,机遇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机遇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政府、企业各级领导,乃至普通居民特别是广大青年所关心的问题,成为各种媒体最常用的词汇之一。但是由于机遇本身的复杂性、偶发性、与风险的伴生性等,关于机遇和机遇管理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大的今天,从理论上加深对机遇的意义、机遇的科学概念和性质的认识,探索机遇的辨识、评估方法,利用和营造思路,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人们自觉地把机遇纳入管理范畴,更好地把握机遇,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机遇的基本范畴
(一)机遇的定义
所谓机遇,就是有利于某社会主体实现某个目标的形势,机遇是主客观因素耦合比较理想的时空区间。
机遇是对于某社会主体实现目标有显著意义而易于消失的“事件”,是目标、能力(主观因素)和资源(客观因素)最有利的组合区间。机遇是就目标而言的。实现目标,主观上取决于能力,客观上取决于资源。资源的利用需要对应的能力。目标、能力和资源都是变量,当三者耦合状况比较好时,目标就容易实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机遇。机遇与能力有关。例如参加奥运会人人机会是均等的,但对于一般人来说,由于体育运动水平不高,参加奥运会的机遇几乎等于零;投资股市对能力要求稍低一些,一般人的机遇也就多一些;至于通过体育彩票获奖,无需多少能力,因此几乎人人存在机遇。机遇是广义的资源。机遇是有利的发展机会,社会主体要达成目标,除了自身应具备一定能力,外界所提供的条件也十分重要,这些条件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资源”,对于企业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供应状况、市场竞争状况、政策法律状况等等。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资源决定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应从某种程度上讲,机遇就是有利的资源分布。
(二)机遇的性质
为了说明机遇的性质,在此引用美国罐头大王的故事。1875年春,美国罐头大王亚默尔在报纸上看到一条“豆腐新闻”,说是墨西哥畜群中发现了病畜,有些专家怀疑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瘟疫,他立刻联想到毗邻墨西哥的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是全国肉类供应基地,如瘟疫传染至此,政府必定会禁止那里的牲畜及肉食进入其他地区,造成全国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于是亚默尔马上派他的家庭医生调查证实此消息,然后倾其所有,从加得两州采购活畜和牛肉,迅速运至东部地区,结果一下子赚了900万美元(注:引自《经济日报》,1993年9月24日。)。利用上例可以说明机遇具有以下性质:(1)目标对应性。机遇与社会主体的目标有关,是与目标相对应的。同一事件,同一形势,对具有不同目标的社会主体,具有不同意义。在上例中,瘟疫对于亚默尔这样的投机商人是机遇,对于从事畜牧业的墨西哥农民却是灾难;国家决定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于意欲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是机遇,对于那些小富即安的工商户来说就谈不上什么机遇。就目标意义而论,目标越明确,机遇就越清晰;目标越多,机遇也越多。一旦目标改变了,机遇也会出现或消失,变大或变小,变多或变少。(2)超常(显著)增益性。机遇可使社会主体在同等努力情况下,投入产出有超常的增益。(3)时空分布的非均衡性。机遇是与形势的非对称、非均衡共存的,在一个绝对均衡的环境中很难说有什么机遇。机遇反映资源时空分布的非均衡性,这就意味着,对于处于不同时代(时期、时间)、不同国家(地区、企业、家庭)的人们来说,提供相等的主观努力却得到不同的收益。(4)不稳定性、易消失性。机遇是一种不稳定,易于消失的有利形势。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人们对机遇易于消失的经验之谈。因为目标、能力和资源组合是时间的函数,目标、能力和资源最佳组合形成的有利形势,今天不加利用,明天就可能消失了。在上例中,如果亚默尔未能在美国政府发布禁令前从加得两州购进大批活牛和牛肉,就难圆其发财梦。(5)伴随风险性。由于机遇是一种相对的,不稳定的某一方面的有利形势,目标的实现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因此能否争取到“额外利益”,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罐头大王亚默尔倾囊购买活牛和牛肉,假定墨西哥牛瘟未扩散到美国,他先期的投资就要蒙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社会主体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利用某种机遇时要投入一定资源,多数情况下因资源不足同时要放弃另外一些机会,因而存在所谓机会成本,一旦未曾达到预定目标,就要承受一定损失。这就是机遇伴随风险的意思。
二、机遇的发现、辨识和评估
(一)机遇的发现和辨识
我们首先应当建立这样的信念,机遇无处不在。因为世界是变动的,不均衡的,人们有各种可选的目标,有各种可加利用的资源,有某些别人所不及的能力。机遇可能出现在不均衡、不稳定、不一致或不完善之中。
1.不均衡。市场需求是不均衡的,存在消费梯度,因此存在把产品、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从成熟市场向落后市场转移的机遇;供求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商品是不均衡的,有的供大于求,有的可能供不应求,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空档,某类或某档次或某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就是发展机遇。例如天星文化娱乐公司发现我国春节缺少娱乐片,1997年拍摄了我国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结果取得了良好效益。企业经营所需资源分布也存在不均衡性,例如农产品加工、矿业、发电、旅游等行业,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政策法规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分布的不均衡也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企业能力存在普遍的不均衡,例如小企业的灵活性就是大企业所不及的,某些特殊商品就是小企业的市场。从竞争对手的弱点也可以找到市场机遇。有人说,在多数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往往是经营好的企业廉价取得经营资源、扩充实力的最佳机会。
2.不稳定。形势的变动就是优势格局的重组,人们应善于从变动和偶发事件中发现机遇,例如价格的不稳定往往给商家提供了许多商机;南联盟重建、自然灾害、体育竞赛、博览会等曾经给不少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3.不一致。竞争对手的不一致,往往就是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一旦竞争对手通过联合或并购,形成垄断局面或战略联盟,就难以对付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抓住了外国列强忙于打仗,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时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就是一例。
4.不明显。明显的市场和资源会有许多竞争者,多数人尚未察觉的市场需求、潜在资源、政策优惠等就是发展机遇。例如星洲龙翔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独资企业,1992年进入中国时,正值我国开始重视环保,大力引进外资,但许多大企业吃不准形势,不愿涉足中国行业“空白”,该公司看准“锅炉水处理”市场前景,果断在北京新技术开发区注册,享受“五免五减”优惠政策,结果竟垄断中国国内市场5年,效益十分可观。
人们通过在上述“四不”状态中发现机遇以后,还要对机遇的性质进行分析辨识。
1.机遇的时间特性。按机遇的出现时间,有一过性机遇、周期性机遇及随机性机遇。千年庆典、香港回归提供的商机,可认为是一过性机遇;举办奥运会对于某个城市来说,几乎是一过性的发展机遇,但召开全运会提供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大城市可能就多一些。某些机遇具有周期性,如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短、中、长3种周期。经济周期中就往往含有周期性的企业发展机遇。有些机遇如自然现象提供的有利形势,旱涝寒热等就具有随机性。
2.机遇的共享性。按机遇的可分享性,有独享性机遇、竞争性机遇与共享性机遇。例如长城就是北京独享的旅游资源;政府招标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就是竞争性机遇,因为只有获胜企业能够获得政府合同;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就可以认为是共享性机遇。
(二)机遇价值的评估
机遇的价值可通过分析机遇的稀缺性、机遇的实际利用价值、机遇的持续时间综合评估。
1.机遇的稀缺性。根据机遇的出现概率可以评估机遇的价值,出现概率低的机遇例如一过性机遇、独享性机遇往往有较大价值。
2.机遇的实际利用价值。笔者在这里给出以下定义:机遇的实际利用价值Vop(Value of Opportunity)就是该机遇对实现某一目标的意义与利用该机遇所必需代价之比。用公式表示:Vop=Vg(Eop/Cop)。式中Vg为某一目标的价值;Eop为利用该机遇后实现该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Cop为利用该机遇所必需付出的代价。该公式表明:(1)机遇价值与有关目标价值正相关。一个对于重大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机遇,其价值超过只对较次要目标实现有帮助的机遇。(2)机遇价值与利用该机遇后实现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成正比。利用该机遇后实现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越大,机遇的价值也越高;相反,利用该机遇后实现该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不明显,说明该机遇的价值不高。(3)机遇价值与利用该机遇所必需付出的代价成反比。利用机遇一般都要付出代价,包括投资、时间、精力或失去的其他机会收益。利用机遇必须付出的代价越大,机遇价值越低,相反,只需付出很小代价就可以利用,一般认为该机遇的价值较高。从理论上说,只有机遇的价值Vop大于1时才能考虑利用。
3.机遇的持续时间。机遇是一种不稳定的有利形势,因此其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市场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这过程的不同阶段获利难度是不同的。企业专有技术形成的竞争优势也有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优势,因此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多的额外收益。假定我们把机遇价值大于1(肯定获利)的时间跨度称为有利形势,显然,有利形势持续越长,利用价值就越大。机遇分析的任务就是将每个机遇的持续时间、起始点及终结点作出估算,以便在适当时间采取行动。
三、我国企业发展机遇分析
中国发展机遇的实质,第一是如何抓住我国历史上难得的有利形势,把经济搞上去;第二是要面对国际竞争,在市场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迅速发展,抢占先机。关键是正确认识国情,弄清有利形势,既不能盲目乐观,又要坚定信心。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当前中国面临诸多有利形势,另一方面,要看到不稳定因素的客观存在(如笔者所作问卷调查:“当代中国企业发展机遇如何?”,调查结果是180多人认为“机遇很多”,占10%,认为“机遇和风险一样多”的占82%,认为“风险多于机遇”的占8%)。
1.政治机遇。我们正处在国际国内形势少有的稳定状态。国际上,冷战结束,中国改变了长时期被动应对的地位。国内前几百年,战争或国内动乱不止,影响了经济发展,近25年来是少有的稳定时期。因此必须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把经济搞上去。
2.经济机遇。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有诸多有利因素。首先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和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的高速度,经济高速增长带来需求旺盛、就业宽松、对国外投资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我国许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特别是即将加入WTO,有利于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开发利用国内外两方面资源。作为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期内民族工业还能受到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即使由于降低关税和配额管制,国外产品将增强竞争力,但因为最近各国经济增长趋缓,消除关税壁垒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压力就会小得多,中国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我,积蓄力量,为未来的竞争做好准备。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我国还占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工资率较低,从而构成成本和价格优势。加入WTO后,在发达国家逐步取消进口配额(到2005年完全取消纺织品配额)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轻工行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企业还具有“本土优势”。首先就是销售与服务网络优势。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竞争的不利条件就是缺乏一定规模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本土优势还包括人才流动的文化语言壁垒,人才流失受到语言障碍的遏制。
3.科技机遇。上世纪末以来的技术革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营造后发优势的机会。例如信息产业,我国有线和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此外我国还有传统产业优势。例如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是潜力丰富的资源和文化品牌。最后我国企业还有包括某些社会关系资源、东方文化的某些优良传统等在内的社会文化机遇。我国企业以上的优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会受到经济总量和某些资源的制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对外依存度提高以后,面临国际竞争、经济危机的波及影响。
从共享性机遇角度看,世界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当然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大发展和经济结构趋同,我国与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还将加大,最近与韩国、日本的贸易争端就是信号;我国企业获得的高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保护将迅速减弱。目前在WTO中,发达成员国加权平均进口关税已从过去的40%降低到3.8%左右,发展中成员方也降到11%左右,而我国现在的关税平均水平为17%左右(注:郭克莎:《加入WTO对我国工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加入WTO后尽管国家还有一段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期,对外商投资还有一定限制,但这种保护将迅速减弱,对外资进入逐步放宽。
对我国劳动力优势也不宜给予过高期望,因为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劳动力资源的优势。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率会逐步提高,优势就会弱化。此外,随着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并实行经营管理本土化,经济活动法制化,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和某些社会文化优势也将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