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内二科 620860
酒精,也称作乙醇,具有多种神经及行为生物学效应,易引起执行障碍、认知障碍、生理功能损害等一系列行为、生理反应,严重时,可诱发相关性疾病[1-3]。睡眠障碍,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调查显示,多数人都患有睡眠障碍,其中,成年人睡眠障碍占比约为30%。以往研究指出,睡眠障碍和酒精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现对酒精、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究,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曾以我国5个地区15岁以上男女为调查对象,发现中银九旅为43.8%,而女性、男性饮酒率分别为18.3%、63.8%。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酒精依赖患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睡眠障碍极其普遍,数据显示,酒精依赖患者中,睡眠障碍所占比率约为36%~91%,并认为酒精依赖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2酒精、睡眠障碍的关系及神经生物学机制
酒精,能够使人昏昏欲睡,干扰睡眠。有关睡眠实验研究指出,酒精虽然可以减短入睡时间,但睡眠较浅,且在中途因口干舌燥、胃不和而导致睡眠断断续续。所以,认为酒精不利于睡眠。此外,部分医学研究指出,人群在摄入酒精入睡后,易出现窒息,约10分钟,长久如此,就会诱发一系列相关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甚至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
相关学者指出,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作用、饮酒人群神经递质改变与睡眠障碍有关。即长期反复饮酒,将会下调GABA受体功能、降低5-羟色胺水平、减弱5-羟色胺递质传递功能,进而造成撤酒后机体戒断反应的发生。酒精,对5-羟色胺系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5-羟色胺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来完成对酒精依赖的调节。因此,认为GABA、5-羟色胺等物质,是维持正常觉醒-睡眠节律的重要神经递质。此外,酒精及睡眠障碍还包括其他机制,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改变、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及环磷腺普、人体免疫系统等。
3酒精所致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
关于酒精所致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在治疗时,应当先评估患者病情及相关影响因素,结合评估结果,为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旨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目前,仍以戒酒作为治疗睡眠障碍的一线疗法。
3.1药物疗法
治疗酒精所致睡眠障碍的药物种类较多,普遍存在起效快特点,但仅在服用时起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药物种类不同、药理特点不同、禁忌症及适应症不同、不良反应不同等,所以,在为患者选择药物时,务必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程度、经济条件、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情况,以保证治疗效果。现阶段,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等,均是治疗酒精睡眠障碍的常用药物,具体分析如下:(1)抗惊厥药,具有不降低酒精依赖患者抽搐发生阈值特点。已有多项研究指出,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在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惊厥药物,作用原理与改变GABA代谢有关,经胃肠道吸收后3小时左右,即可达到血药峰值,并广泛分布全身。与此同时,本品不经肝脏代谢、不与蛋白结合,因此,无药物滥用现象,以实现优化睡眠质量、改善症状表现、预防酒精依赖复发等目标。由此认为,加巴喷丁是治疗酒精依赖睡眠障碍的最佳药物。(2)镇静催眠药,是指苯二氮草类(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等)及苯二氮草受体激动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通常用于治疗非酒精依赖性患者的短暂失眠,但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戒断反应,甚至药物滥用风险。所以,不建议在酒精依赖患者治疗中使用镇静催眠药。(3)抗抑郁药,包括曲唑酮、米氮平等,前者,是一种四环类非典型抗抑郁药,作用如下:选择性拮抗5-羟色胺的再摄取、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的作用;对多巴胺、乙酰胆碱、脑内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活性无作用;拮抗5-HT2A受体作用,作为自身受体,5-HT2受体可负反馈调节5-HT的释放,而曲唑酮能够通过对负反馈调节进行有效抑制,达到促进5-羟色胺释放目的,以发挥抗抑郁效果。加上本品具有中枢镇静及肌肉松弛作用,所以,有利于延长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间,优化睡眠效果,安全性良好。后者,是一种哌嗪-氮卓类化合物,通过改善患者睡眠结构,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目的,使用方便,且耐受性良好。但目前缺乏关于米氮平治疗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的报道研究。此外,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的常用药物,但是患者肝代谢异常改变,易导致血药浓度及疗效下降,进而影响确定给药剂量。(3)其他,如奥氮平、喹硫平等,镇静作用极强,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已有研究证实,喹硫平对酒精依赖患者失眠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用药期间不变量反应风险较高,如静坐不能、周期性肢体运动,直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3.2非药物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酒精依赖性睡眠障碍的首选非药物疗法,长期干预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情绪管理等干预,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复发风险[4-5]。认知行为疗法,是以纠正患者不良睡眠习惯为治疗目标,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治疗、睡眠限制治疗、认知治疗等,即向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积极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消除思想负担,使其错误睡眠认知转变为正确睡眠认知,并充分认识到健康睡眠习惯的重要性,进而培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4总结
酒精与睡眠障碍有关,且发病机制较复杂。在实际治疗中,仍以戒酒为一线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两方面,但仍需进一步深入分析,以期为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智强,由炜,刘增训.成年男性酒精依赖与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环境的关系[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1):27-29.
[2]郝伟,王学义,周小波,等.酒精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7,23(4):192-195.
[3]陈蕾.神经变性性疾病与睡眠障碍[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8,13(05):33-36.
[4]张颖,苏俊,王锦权,等.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8,40(7):717-721.
[5]赵丽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效果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6):497-498.
论文作者:杨运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睡眠论文; 酒精论文; 障碍论文; 羟色胺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疗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