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滕岚论文_滕岚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儿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与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应用早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促进黄疸消退。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我院近年来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早期护理干预,得到了大多数患儿家长的认可。本文重点分析了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观察组中男孩20例,女孩18例;出生体重2180~4100g,平均体重(2950±550)g。对照组中男孩21例,女孩17例;出生体重2150~4200g,平均体重(3100±580)g。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儿大、小便量、颜色性质;动态检测患儿胆红素水平;保证患儿与其母亲同室,实施母婴早接触、早母乳喂养,嘱咐患儿母亲按需哺乳,并做好保暖工作。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患儿出生12 h后开始实施。具体如下:①根据患儿排胎便情况,胎便较晚未被排除,应用刺激肛门的方法促进患儿排便;母乳喂养时若母亲乳量不足,待患儿吸吮尽母乳后可以添加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患儿早期营养摄入量,保证能量、营养充足;喂养的同时选择婴儿用葡萄糖给予患儿口服,增加胆红素排出,缓解黄疸症状。②每天为患儿进行游泳1次。整个过程由经过专业的培训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完成。将游泳室温度保持在28℃左右,游泳池水严格保证清洁并将温度调节至38℃左右。选择新生儿专用的游泳圈与具有防水功能的护脐贴。患儿喂养结束的1h后可进行游泳。操作前护理人员需仔细确认游泳圈是否适合患儿颈部,并扣牢保险贴,贴好护脐贴。将患儿轻缓放进泳池,始终保持患儿头部在水面之上,护理人员在旁随时呵护,并辅助患儿伸展肢体。游泳时间在10~20min。时间到后将患儿抱离水面置于操作台,脱下游泳圈,将身体擦干,取碘伏对脐部进行消毒处理。注意操作时为患儿保暖。③患儿每天游泳结束后均给予全身抚触治疗。保证患儿状态清醒。由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护理人员实施。期间可以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利于患儿放松心情。护理人员清洁双手,可以涂抹适量专用润肤油,用掌心按顺序抚触患儿面、胸、腹、四肢与背部,并用温馨的语言安抚患儿。操作过程保持力度适宜,动作轻柔。患儿头、颈、背部运用指揉法,其四肢运用挤捏法,手法每次重复4~5次即可。每次治疗时间20min,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患儿表现为烦躁、疲劳、哭闹则停止抚触。④观察患儿血清的胆红素水平,若出生的48h内水平在250μmol/L,则给予患儿光照治疗。光照治疗操作时对光疗箱进行消毒,调节温度至27℃左右,照射温度31℃左右,保证光照箱温度恒定,通风情况良好。将患儿置入光照箱时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待患儿情绪稳定后再行照射,以免影响治疗。每日光照治疗6h,病情严重患儿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治疗期间注意为患儿遮挡双眼,以免视网膜损伤,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首次排便与胎便转黄的时间与接受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

根据患儿黄疸症状消退情况与血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接受治疗、护理5d后,患儿面部与周身发黄情况消退,患儿体征、情绪稳定,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在119.7 μmol/L以下,为显效;患儿面部与周身发黄情况消退大部分,症状缓解,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超过119.7 μmol/L但未到171.0 μmol/L,为有效;患儿面部与周身发黄情况未见消退,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首次排便、胎便转黄时间与护理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与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的多发病,是新生儿出生后医生、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1]。其病因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接受母乳喂养后出现黄染等,发生时间一般在出生后的2~8d 。新生儿黄疸若进展为病理性的黄疸,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超过高于205 μmol/L是,容易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发生不可逆的伤残。因此,有必要施以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促进患儿黄疸消退。临床证明,给予患儿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胆红素水平作用明显[2]。

本文早期给予观察组患儿游泳、抚触、光照治疗等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游泳时水波、水压对患儿皮肤起到的拍击、按摩作用,促进患儿肠蠕动,增加增进食欲。此外,患儿在水中如同处在羊水中,能够提供给患儿心理上的满足感;抚触治疗能够通过抚触手法刺激患儿的体表神经,另患儿排便相关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感,有效促进患儿排出胎粪,避免胆红素重复吸收,起到降低胆红素水平的作用[3]。此外,对患儿腹部的抚触按摩能够以人为增加肠蠕动的方式,增加排泄次数,避免便秘;光照治疗操作方便,且治疗效果满意,能够通过光照另胆红素性质与机能发生改变,对治疗黄疸有着积极的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与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促进黄疸消退,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99-100.

[2]贡玉勤.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11):125-126.

[3]孔艳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1(06):168-169.

论文作者:滕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滕岚论文_滕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