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吴雏菊

莫西沙星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吴雏菊

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73例,对其发生规律与特点予以分析。结果:年龄>50岁不良反应率更高,女患者不良反应率偏高;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率更高;皮肤黏膜表现发生率更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为其次,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时,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莫西沙星;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莫西沙星是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新型广谱抗菌药。本品广谱抗菌,应用后体内活性较高,可治疗细菌性鼻窦炎、肺炎及慢支炎急性发作等,应用极广。现阶段,莫西沙星临床使用率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相应增加,安全用药受广泛关注。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73例,对其发生规律与特点予以分析,并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73例,均龄(52.34±4.49)岁,最大者年龄83岁,最小者年龄19岁,共有40例女患者,男患者有33例;疾病分类:26例细菌性鼻窦炎,肺炎25例,慢支炎急性发作22例。73例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性,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73例均由莫西沙星致使不良反应,①慢支炎急性发作,莫昔沙星片,一日1次,口服,一次1片(0.4g),治疗5d。②肺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一日1次,静脉给药,一次0.4g,给药时间90min,治疗7-14d。③细菌性鼻窦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一日1次,静脉给药,一次0.4g,给药时间90min,治疗7-14d。对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与特点予以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及性别 均龄(52.34±4.49)岁,19-83岁,其中45例年龄>50岁,所占比例61.64%(45/73);13例年龄41-50岁,所占比例17.81%(13/73);7例年龄31-40岁,所占比例9.59%(7/73);8例年龄19-30岁,所占比例10.96%(8/73)。年龄>50岁不良反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有40例女患者,所占比例54.79%(40/73);男患者有33例,所占比例45.21%(33/73),女患者不良反应率偏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2.2 疾病类型 26例细菌性鼻窦炎,所占比例35.62%(26/73);肺炎25例,所占比例34.25%(25/73);慢支炎急性发作22例,所占比例30.14%(22/73)。疾病类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2.3 给药途径 73例中,22例途径为口服,所占比例30.14%;51例途径为静脉,所占比例69.86%。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临床表现 73例中,27例累及皮肤黏膜,所占比例36.99%,其中20例皮疹,7例静脉炎,停药后几小时自行缓解,未缓解者取20mg苯海拉明肌肉注射;17例神经系统,所占比例23.29%,1例失眠,1例躁动,1例谵妄,2例兴奋,2例神志不清,1例精神异常,3例耳鸣,6例头晕,停药后几小时均自行缓解;13例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17.81%,1例心律失常,2例喘憋,1例胸闷,6例心悸,3例心慌头晕;12例消化系统,所占比例16.44%,2例腹泻,10例呕吐、恶心;4例肌肉骨骼系统,所占比例5.48%,1例寒战,1例肌肉痉挛,2例肌无力。皮肤黏膜表现发生率更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为其次,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莫西沙星可对细菌DNA复制、修复、转录及重组细菌DNA拓扑异构酶进行抑制,达到抗菌目的。此药较氟喹诺酮传统药物有更强抗革兰阳性菌作用,与其他药物比较,革兰阳性菌耐药较晚或较少[1]。当前,该药物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良反应问题突出,报道相应增多,使本品在治愈疾病同时,威胁病患健康,甚或危及生命,必须予以重视,深入分析。此文研究73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年龄>50岁不良反应率更高,为61.64%,而年龄41-50岁占17.81%,年龄31-40岁占9.59%,年龄19-30岁占10.96%;女患者不良反应率偏高,女患者与男患者分别54.79%、45.21%;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率更高,静脉与口服分别69.86%、30.14%;皮肤黏膜表现发生率更高,为36.99%,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为其次,分别23.29%、17.81%、16.44%,提示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较大者更易发生,而与给药途径有密切关系,静脉用药发生率更高;副反应表现多累及皮肤黏膜,引起皮疹或静脉炎等,也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兴奋、头晕、心肌、心慌、呕吐、腹泻等;少数也可出现肌无力、寒战等肌肉骨骼症状。

(1)应用莫西沙星之前,需仔细询问病患对本品有无过敏史,避免对过敏史者用药;用药之前,需仔细检查本品是否变质、过期等,严格坚持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尽量口服,如必须静脉用药,需严格控制滴速,静滴>1h,一般为90min,并切实加强观察,一旦有副反应,需停药,视情况施行抗过敏治疗[2]。不论静脉还是口服给药,每日剂量均应保持0.4g,避免用量过大致使严重后果。在联合用药方面,本组73例由于无药物联用,故未涉及研究。报道分析,严重性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与联合用药具有密切关系[3]。莫西沙星与利尿剂、激素联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与甲硝唑联用可引起病患肾功能异常改变;与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联用,可引起神经系统严重反应。

(2)老年人基础代谢率慢,脏器功能渐渐减退,免疫功能差,影响体内莫西沙星吸收、生物转化、分布和排泄,加上自身易出现免疫抗体,用药耐受力低,敏感性强,较易出现副反应。报道分析,与年轻人比较,老年人肾功能仅为其1/2,代谢药物较慢;脂肪堆积较年轻人更高,导致体内容易蓄积脂溶性药物,莫西沙星属脂溶性药物,容易经血脑屏障,引起中枢性毒性作用。对老年人用药时,需适当减量[4]。

(3)莫西沙星能引起心动过速,病患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因此,应避免对接受Ⅲ类抗心律失常及Ⅰa类药者、QT间期延长者、合并低钾血症者用药。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与口服所诱发的病患QT间期延长并无差别,临床医师应注意尽量避免对QT间期延长危险因素者用药。由莫西沙星所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高,原因为本品有脂溶性,并含有氟原子,穿透组织能力强,能经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到脑组织,提高中枢兴奋性,并对神经递质起抑制作用,引起症状。研究分析,本品对脑内r-氨基丁酸受体结合有抑制作用,r-氨基丁酸属于抑制神经递质,指标降低可致使神经症状。需注意,老年人基础病多,易合并动脉硬化,潜在存有脑血管合并症,在本品诱导下更易出现神经症状。除此文里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症状,研究报道本品还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特殊感官等[5]。在杨宋玲,温汝军,戴幸钊[6]研究里,横纹肌溶解症发生2例,病患用药前检查肌酸激酶正常,药物静滴2d后,肌酸激酶明显升高,且尿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尿潜血,其中1例双侧腓肠肌明显压痛;停药对症处理,肌酸激酶指标恢复正常,且压痛消失。血液系统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紫绀、粒细胞缺乏等。运动系统如肌腱损害、震颤、下肢痛、肌痛和四肢麻痹等。特殊感官如失明、嗅觉倒错、幻听、视觉异常及幻视等。本品引起横纹肌溶解较为罕见,临床医师及护士应加强关注,给予用药密切观察,一旦有不良反应,需停药对症处理,预防引发严重后果。

综上分析,莫西沙星临床应用应注意不良反应事件,根据发生规律及特点等,加以防范,切实降低发生率,促进用药有效、安全。

参考文献:

[1]方可华,于锋英.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6):1214-1215.

[2]刘延江.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142-143.

[3]周冰,张俊,张黎明.93例莫西沙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1):696-698.

[4]任晓蕾,张海英,李玉珍.关注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引起的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3):2045-2047.

[5]邬丹莲,陈志高,窦文琴,陈婷婷.45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01):42-43.

[6]杨宋玲,温汝军,戴幸钊.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01):182.

论文作者:吴雏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莫西沙星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吴雏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