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内部论文,制度建设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03(2013)04-0066-04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球经济也逐渐向一体化迈进,企业不仅要面临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使得会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仅是企业内部制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内部会计制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企业不仅需要依据会计法律法规,还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起内部会计制度,并不断将其完善。这样不仅能保证企业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与会计信息,还对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果,使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科学内涵
制度一般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即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制度,企业在处理其会计事务时制订的一种方法。企业在遵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业务管理的需要制定的制度。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是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企业为了迅速获得正确可靠的会计情报或会计资料,防止内部发生舞弊或资源浪费,考核各部门的经营绩效,就有必要将会计资料有规律地予以汇集、记录和报告,这一系列工作系统用来正确处理其经济事项并作为保持与分析报告财务记录的一种手段,也即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以国家已颁布实施的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境内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会计人员依法办理会计事务的基本依据,它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也就是说,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依法办事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制定内部会计制度的首要原则。
(二)适应性原则
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与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它一旦建立,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就必须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常常修改或者变动,否则,会计人员会不知所从,并会使会计资料信息缺乏一贯性和可比性。但是内部会计制度总是要适应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管理要求,并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经营特点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当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求企业在颁布和实施一个新的内部会计制度之前,应当采取慎行的态度,先进行试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并不断完善,切不可操之过急。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系统性,也就是说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时要从整体上考虑。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不能相互矛盾,必须口径一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并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各项内部会计制度之间也应相互照应,协调一致。另一方面是合理性,也就是说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即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又简便易行;即符合会计理论,又有利于会计实践;即适应于手工操作,又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四)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以及其他的经济组织对其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具体地讲,是指一个经济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地获取并使用各种资源,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组织内部规划与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它不仅是有效执行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必要工具,也是现代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重要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的基本条件。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企业规模的大小、内外部环境、业务繁简等影响因素,将内部控制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五)效益性原则
对任何一个方案或项目均应比较其成本和收益,从中选择效益最好的方案。对内部会计制度制定来说,就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下进行制度制定时,通过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比较来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制定方案。一要尽量节约制定的费用;二要充分考虑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经济性。因此,在进行内部会计制度制定时,要尽量以最少的花费取得最佳的监督、核算效果。
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文献资料及企业调研,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会计制度意识不强、认识不足
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而当前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会计制度不够重视,他们对内部会计制度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或误解,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内部会计制度的观念也较为淡漠,往往只注重企业的投资和建设,遵循利益至上原则,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忽视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相关人员对内部会计制度的认识度和执行内部会计制度的积极性。
(二)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健全完整的内部会计制度,使得会计工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对于一些在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凭借惯例和以往的经验来处理,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和决策,危害企业利益;或者建立的内部会计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甚至一些企业没有内部会计制度,而是直接以会计法律法规作为内部会计制度。
(三)内部会计制度更新不及时
当前社会和经济都在不断发展,随着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变,内部会计制度中的一些内容也会逐渐失去其实际意义,变得不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只有顺应形势的发展将内部会计制度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才能发挥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及时地更新内部会计制度。
(四)缺少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制度,但企业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考核,没有建立起一定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内部会计制度的施行,内部会计制度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细则的层次上,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使得内部会计制度流于形式,忽略了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
(五)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严格
一些企业在选拔和任用会计人才时,选拔过程形同虚设,往往直接任用亲戚或熟人,而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的技能,不懂得内部会计制度,很难规范处理会计业务,很难认真执行内部会计制度。
2.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会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没有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经济法规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工作中无从下手,甚至会做到误判或一味地听从领导的安排。同时,职业道德水准也较低。现实中低素质的会计人员会容易引发风险隐患,阻碍企业发展。
3.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不足
电算化会计制度应用不仅需要完备的硬软件系统,而且需要一批具有新计算机技能的人,以便完成人机交互工作,发挥电算化会计数据系统内部控制功能。这无疑给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很多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时,只是对会计人员进行了简单软件操作培训,没有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培训,使得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更谈不上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二次应用。会计人员一旦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明细、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
(六)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在处理其会计事务时制订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这就需要我们建设内部会计制度时要考虑财务风险,然而企业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风险管理观念尚未植入人心,企业的财务风险体系基本还是一片盲区,不能或不愿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现实预期目标相关的风险,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空乏。
四、解决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
企业应当转变原有的观念,从上到下提高对内部会计制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这里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制度的认识,以取得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支持。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培训,从而增强他们内部会计制度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实行环境,引导和激励会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顺利实行。
(二)完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企业要严格按照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内容和建设原则进行设计,要依据会计法律法规设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建设内部会计制度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建立职务的分离制度,来控制会计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职务分离的内部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有效防止会计工作中违法行为、舞弊行为以及各种错误的发生。
(三)内部会计制度要不断更新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市场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试,分析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改善,及时删减不再具备可操作性的制度条款,适应社会环境和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来保证内部会计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内部会计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约束的管理作用。
(四)建立起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企业在建立起内部会计制度之后,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来保证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能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来执行,使得内部会计制度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一般在内部控制机构中存在着三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一方面企业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各自的行为,同时也要约束各个部门中相关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全面地检查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人员的业务工作情况,要在这一体系中设置相应的事后监督岗位。再一方面,要以检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和目的,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起内部监督防线。
(五)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严把用人关
对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应有规范的选拔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考核和选拔,全面考查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同时应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化,选拔真正的会计专业人员,确保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
2.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
加强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会计制度。
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企业一定要要求会计人员具体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且严格监督执行。会计是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支持和技能,掌握国家的有关财经政策及法律法规。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使他们能胜任自己的岗位。企业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风险。
3.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企业在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投入的同时也应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培训,开展系统化地计算机学习课程,不仅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实践进行学习,从而使会计人员真正掌握计算机技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质,以便真正做到人机交互。
(六)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预警标准,并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专门分析,将风险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予以规范化。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如标杆分析、概率技术、情景分析法或者向专家咨询等,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并加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功能,并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度权衡财务风险与预期收益,采取积极地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措施,做到及时、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合理规避。同时,对可能潜在的重大财务风险或者突发性的财务事件,企业应当制定应急反应机制,明确风险有关责任人,规范风险处理程序,确保财务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稳妥的解决,有效地保障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标签:会计人员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企业内部环境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