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记载可知,罗汉果已经在我国种植了200多年了,罗汉果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发现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因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所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集育种、种植和管理于一体的生产模式。随着罗汉果的价值被我国人们发现后逐步地改良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发现了罗汉果的栽培方法非常的多,从有性到无性。随着新世纪科技技术的进步,现在人们不断更新的技术也对罗汉果的育种、繁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作者先从传统的罗汉果育种方式出发,由此引出植物组织培养在罗汉果品种优化和育种方面的应用,文章还介绍了罗汉果在新兴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希望对同行有启发。
关键词:罗汉果;探索;生物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0引言
伴随着科学家在生态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类在全世界的生态条件恶化,生态学正与其他学科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地球、研究动植物努力实现改善人们生态生活环境。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和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生物学家也逐渐把“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研究转移到分子水平上。就生物技术而言科学家研究出了非常多的新方法新技术,在动物方面有动物细胞融合、基因工程、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克隆技术等,在植物方面有着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等,这些新技术不断地被用到实际生活中。
1罗汉果的形态与价值
多年生草质藤本,生于海拔300~500m的山区,长2~5m。茎纤细,暗紫色。卷须2分叉几达中部。叶互生,叶柄长2~7cm;叶片心状卵形,膜质,长8~15cm,宽3.5~12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耳状心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雌花花单生;花萼漏斗状,被柔毛,5裂,花冠橙黄色,5全裂,先端渐尖,外被白色夹有棕色的柔毛。瓠果圆形或长圆形,被柔毛,具10条纵线,种子淡黄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罗汉果是桂林的著名特产之一,它又有汉果、长寿果、假苦瓜等名字。罗汉果是葫芦科藤本植物,叶心形,雌雄不同株,夏开花,秋结果。在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名贵中药材中就有罗汉果,罗汉果含有甜苷、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药用成分。中医以其果实入药,罗汉果主治肺热咳嗽、扁桃体炎还有便秘等。罗汉果不仅甜度高而且还不产生热量,因此罗汉果的糖可以用做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代用糖。
2罗汉果传统的繁殖方式
200多年前人们开始种植罗汉果,经过两百多年的种植人们对其繁殖方式是非常的熟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是罗汉果主要的繁殖方式,而无性繁殖在实际生产中用得较多。
2.1罗汉果的有性繁殖
有性生殖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繁殖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又被称为种子繁殖,简单而言就是利用罗汉果的种子进行繁殖。与大多数种子繁殖的植物一样,采收的罗汉果的种子经过晾干,来年春天播种。用此方法繁殖罗汉果比较简单,繁殖的系数比较高,而且繁殖的成苗的适应能力也强,但是用此方法繁殖周期比较长,需要3至4年才能获得高产,所以很难大规模的生产。
2.2罗汉果的无性繁殖
雌雄不同株并且雌花和雄花花期不同的葫芦科植物的罗汉果,长期以来因为有性繁殖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它的繁殖多以无性繁殖为主。罗汉果在大规模种植的时候这种弊端更容易体现出来,有性繁殖幼苗成活率只占70%以上,而且生长时间比较长,这时候罗汉果无性繁殖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无性繁殖是一种不经过受精作用就能繁殖植株的方法。罗汉果的压蔓繁殖和嫁接、扦插:罗汉果是一种很容易就从茎段生长出不定根的植物,八、九月份的雨水过后,在罗汉果植株旁边挖出大概10厘米的浅坑,将藤蔓的苗端放入浅坑中,回填松土10厘米左右,用地膜包裹泥土来保证土壤温度,十几天的时间就培育成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生长旺盛的6月上旬,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作为砧木,叶片大、茎粗壮、无病虫的藤蔓作为接穗来嫁接繁殖罗汉果。劈接、插接和合接这三种嫁接方法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采用嫁接方式培育罗汉果能增加植株的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异地适应性,提高存活率。选用半实木化的罗汉果藤蔓作为插穗,用适宜浓度的生根诱导剂涂抹插穗底部,扦插在适宜温度的土壤中,大约30天就能形成种苗。
3罗汉果的组织培养
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罗汉果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还有严重的病虫害,于是依据现在的新的生物技术罗汉果的组织培养便应运而生。罗汉果的组织培养技术就是把离体的组织、器官或者细胞放在无菌、无毒并且环境适宜的培养基上,严格控制各项操作,利用各种激素使其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继续诱导再分化产生罗汉果幼苗的过程。
3.1罗汉果组织培养的探索与存在的问题
林荣等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利用罗汉果的茎尖等部位开始对罗汉果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他们当时对“芽的形成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不同浓度的组合有关”这个话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KT(激动素,不是植物本身含有的一种细胞分裂素)与BA(苄氨基腺嘌呤,一种细胞分裂素)都能诱导离体组织产生愈伤组织,但是BA作用对于愈伤组织诱导产生不定芽很重要。罗汉果组织培养苗在正式的生产中使用,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由于组织培养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在生产中会存在下面几个问题:容易感染病毒;稳产丰产等优良性状遗传的不稳定;对罗汉果的生长规律掌握得不清楚,导致品种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够;对于幼苗是否是脱毒这方面的技术跟不上。罗汉果产量受影响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毒病害,比如花叶病毒。有研究表明越小的罗汉果茎尖组织脱毒的效果就会越明显,但是组织培养所用的时间会增多可成活率却在降低。
3.2罗汉果离体组织在组织培养过程前的杀菌、消毒
长期暴露在户外的罗汉果,容易受到污染,在进行组织培养之前必须要进行消毒处理。普通的消毒方法达不到试验要求,对材料的预处理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对罗汉果离体组织杀菌、消毒处理的时间越长,那么培养基上的污染率不增反会减。如果处理时间超过15分钟,消毒剂里的氯化汞能使材料的蛋白质失活,导致死亡。3.3对罗汉果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处理NAA(α-萘乙酸)、6-BA(6-苄氨基嘌呤)、IBA(3-吲哚丁酸)、IAA(3-吲哚乙酸)是常见的诱导罗汉果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激素。大量的实验表明影响罗汉果愈伤组织再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的比例,而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湿度、温度等对于罗汉果愈伤组织的再分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表明选用1.0mg/L的6-BA加上0.05mg/L的IAA的培养基,可使诱导效果达到最好。
4结束语
罗汉果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葫芦科植物,素有良药佳果之称。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及多种维生素等,用途广泛,畅销国内外市场,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罗汉果的传统繁殖方法和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释和探索,分析了罗汉果在传统繁殖方面的优劣还较为简单地说明了罗汉果组织培养在育种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新兴的育种方法为罗汉果的繁殖打开了新的渠道,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罗汉果组织培养育种方式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燕芬,范成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罗汉果种苗[J].种子,2005(08).
[2]付长亮,马小军,白隆华,缪剑华,宋经元.罗汉果脱毒苗的快速繁殖研究[J].中草药,2005(08).
[3]蔡时可,苏海,谢梅新,钟宗英,黄云海.罗汉果组培快繁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5(03).
[4]王金祥,严小龙,潘瑞炽.不定根形成与植物激素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02).
论文作者:侯俏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罗汉果论文; 组织论文; 植物论文; 柔毛论文; 方式论文; 方法论文; 植株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