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在课之始创设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特定的情境。 2.“境”中体验,感受知识魅力。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应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设疑,点拨、启发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学《两小儿辨日》时,我以“太阳与地面的距离”为中心论题,将班级分成正方“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则远”和反方“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则近”,让正方、反方自行搜集材料后,各自推行代表开展一次小型的主题辩论会。一场辩论会下来,虽然学生的辩论技巧依然生涩,但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得以突出和突破,连文章所隐示的道理也在这一亲身体验中感悟。三、打造精致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找准引子,激发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在执教《军神》时,我播放图片,质疑激趣,以中心句为突破口,迅速把握研究的主题,教学设计精简,呈现实效。 《各具特色的民居》我请学生当导游解说民居的特点。进而介绍资料袋中四种民居,解说配以图片,为学生打开一片更宽的天地,令学生对中国民居的认识更加丰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高效的教学前景的有效途径。是的,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不高效呢? 2.化繁就简,取舍有道。“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决。一堂课面面俱到,什么都舍不得,往往贪多嚼不烂。很多老师面对文本时,好像哪个点很重要,都不能拉下。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节课置学生于问题的漩涡艰难跋涉。很多课文中都有画龙点睛之笔,起到提纲挈领,统领一段或一篇主要内容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必须对文本进行有效取舍,做到长文短教,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搭石》,抓住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潜心会文的契机。教路,学路清晰,重点突出。《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能体现她的这种“跨越百年的美丽”。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精简奏效。《 唯一的听众》,一位被家人喻为音乐白痴的青年,走向成功。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引领学生回到文中读一读,品一品。就这样,确立 “好点”,以“好点”突破,使课堂内容的结构简单化,使课堂学习花繁就简,显得气秀骨雅。
论文作者:王亚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课堂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