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粤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时代的推进,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刻不容缓的教育任务。文章首先对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关阐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并从教师角色的改变、完善理论教学、促进课堂项目教学三个方面对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整合进行概述,最后从促进课堂实践教学步骤、创建实践平台、促进专业性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对创新发展实践教学进行总结。
关键字: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一、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对传统电气工程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也改变了传统的电气工程这一专业学科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应用型电气工程人才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环境基础。促进应用型人才指的是以电气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相结合,促进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其具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能力,其主要特点是能够积极应用知识,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逐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区分为学术研究性质、实践应用性质与工作技能性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普遍高等院校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进行教学实践,学术较强的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学术型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为目标,而高等职业学校则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普遍本科学校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准,为促进社会生产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电力系统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子电气产品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1]。这一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性质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有具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有利于促进电气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课程设计中,需要严格把握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促进社会生产经营为出发点,坚持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基本的专业素质,依据电气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为原则,强调工程技能与知识构建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的建立,这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整个课程设计所必然坚持的发展要素。
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促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完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教学优势相互融合,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帮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课程需要紧密联系教学知识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实践课程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内容,促进专业技能水平与理论知识实现共同增长。
三、促进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优化整合
在课程设计当中需要保留一部分时间给予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习意识。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在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具有实践精神的教育者。针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以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能单纯地以讲授知识为主,而是要依据理论知识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融入课堂当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完善理论教学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对教学知识所把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思考、分组合作讨论、专业研究、知识启发等形式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采取反复讲解、场景设置、合作谈论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课程理论知识,并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育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进教学过程,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
(三)促进课堂项目教学
在教学当中贯彻项目教学,即教师通过对具体的电气工程项目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和发挥思考能力,在知识讲解中,融入对具体项目的了解,能够使学生在单一枯燥的知识点内容中发现专业魅力,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讨论完善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构建。
四、创新发展实践教学
开展实践教学是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专业特点,开设实验课程与实践训练等有助于促进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促进工程实践深入到教学当中,促进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与理论知识的层次性以循环渐进的模式完善教学过程,构建以培育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互促进的实践教育体系。
(一)促进课堂实践教学步骤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实践课程进行分层次实现教学。第一层次即是从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实验技能,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即是对基础性知识的上升与创新,为学生营造实验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精神,根据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对专业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二)创建实践平台
各高校之间应当逐步发展多方合作,与当地企业共同合作构建促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试点。校企结合、学用结合的模式为地方电力行业培养了应用型人才,形成了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同时,探索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促进企业以提供实践地点参与到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与工程师进行学术交流,完善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点的体系构建。通过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知识,体验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实用特点,并从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促进专业性活动的开展
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建立学习团队的方式,帮助团队中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到实用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促进专业性竞赛的开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与个性发展,在教师的专业辅导和帮助下,使学生从各类专题活动中体会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一专业的科学魅力,并从中感悟到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五、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达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在高校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促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满足科学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学敬,梁艳华,文可进.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
[2]张忠,李韦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06).
论文作者:周东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电气工程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知识论文; 理论知识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