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 湖南攸县 4123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根管冲洗在磨牙弯曲根管预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存在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病例374例,使用G钻把根管口扩大后,将根管口敞开,保持根管弯曲度<15°,将病例平均实行分组,其中研究组187颗牙,使用超声波实行根管冲洗;对照组187颗牙,使用盐水、双氧水对根管进行冲洗。一周时间以后,根据患者的复诊情况和组术后出现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磨牙根管预备术后出现反应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磨牙根管预备术后出现反应的发生率为2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用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和超声波相结合对根管进行冲洗,能有效减少低并发症的出现,过程操作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根管;弯曲根管;临床应用;G钻
牙髓炎和根尖炎普遍的口腔类疾病,应用根管治疗术能对牙髓炎和根尖炎进行有效治疗,其中根管的预备清理和成形是决定根管治疗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磨牙弯曲根管的解剖位置、弯曲程度和伴随的根管出现过分狭窄或堵塞,经过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急性根尖周炎症状。本文主要利用手用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和超声波相结合对根管进行冲洗,并对患者实行手术后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同时为临床上的治疗和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存在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病例3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一个医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187颗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上颌磨牙颗数为91颗,下颌磨牙颗数为97颗,根管弯曲度平均为(12.86±3.64);对照组187颗牙,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上颌磨牙颗数为95颗,下颌磨牙颗数为92颗,根管弯曲度平均为(12.75±3.2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牙齿的分布情况和根管弯曲度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病例的选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7~69岁之间,牙齿为恒牙;具有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均未出现牙周病变或者牙髓治疗史,牙齿未存在根折、根尖吸收、牙龈红肿、瘘管等;全部患者均了解手术方式,并主动配合治疗。
1.2方法
1.2.1手术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
G型钻;手用不锈钢K型根管锉;超声综合治疗仪器和配备的K型超声锉;口腔X线牙片机;生理盐水和双氧水。
1.2.2冲洗方法
根据患者牙髓的活力状态选择使用无麻或者局麻方式进行开髓和拔髓,利用G钻对根管冠二分之三段实行预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利用4#、3#G钻,实行处理过程中,都要求在每一根G钻上装上扩大针使用的止标,等到G钻伸进根管口位置时,一旦遇到阻力,就记录下G钻所伸进去的长度,稍微加大力度,将预备根管加深至2毫米,每对一号钻进行更换,就增加2毫米的预备根管,让根管冠段保持成漏斗的形状,接着使用15号K锉对根管进行探测,加上针摄片,从而能够准确量出根管的工作长度,按照Schneider方法对根管弯曲度实行测量。利用手用不锈钢K锉逐一后退法实行预备根尖段,
进行预备时,应将20#K锉作为最初尖锉,在固定的工作长度根据平衡力法实确定预备根尖区,确定没有阻力后,将其更换成15#K锉进行疏通,接着再更换成25#K锉实行预备,一直到主尖锉为30#K锉以后,需要每增加一号锉就退1毫米,直达预备进行到40#K锉。
研究组患者每增加一号之前,就利用超声仪(该仪器需保持中等功率)所配备的15#d 超声锉对根管进行冲洗,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每次冲洗需要持续操作10秒钟左右,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轻微缓慢的动作,在牙齿的周围上下、周围缓慢移动,并将移动的幅度保持在小于2毫米的范围内对根管进行冲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盐水、双氧水混合后利用注射器对根管进行冲洗。以上根管冲洗操作过程都要求同一名医生执行,并叮嘱患者一周之后到医院进行复查,并根据患者实行手术后的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1]。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术后无反应:患者未感受到疼痛或者不适感,对患牙实行叩诊(-),牙龈无异常;②术后轻微反应:患者感到轻微不适之感,对患牙实行叩诊(-~+),牙齿未出现松动,牙龈无异常;③术后严重反应: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自发痛感觉强烈,出现咬物痛,对患牙实行叩诊(+~++),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根尖位置出现明显的红肿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算,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磨牙根管预备术后出现反应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磨牙根管预备术后出现反应的发生率为2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实行磨牙根管预备手术后上、下颌出现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8.5%;明显低于对照组26.3%、30.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磨牙弯曲根管需要进行解剖的位置处于口腔内部偏靠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弯曲的程度,导致磨牙随着根管变细小而更加狭窄,因此手术执行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导致操作的医生出现身心疲累,容易产生根管预备不当等问题,即实行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的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范围,根尖周组织出现机械损伤;如果内部具有细菌或者内毒素等碎屑,容易被根管器械或者冲洗液挤压,并产生根尖孔,从而引起根尖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引发间隙感染。使用机械预备过程中,应该结合化学冲洗才能进一步提升感染根管内部所产生细菌的清楚效果,经过相关研究表示,使用研究表明使用G钻能有效去除牙本,且去除能力相较于其它器械强[2]。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的是G钻预备根管冠2/3段,让根管冠段保持成漏斗的形状,这样的形状有助于实行预备根管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或者冲洗液的排出,在实行备管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超声仪对根管实行冲洗,最大限度减小根管内部含有物被推到根尖孔位置或者堵塞了牙本质小管的概率;经过研究表明,使用注射器冲对根管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在根尖推出物的总量明显多于超声仪所冲洗推出物的总量。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的上颌实行磨牙根管预备手术后出现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下颌反应的发生率,主要原因是上颌磨牙解剖实行的根管口位置向下,进行预备根管过程患者所产生的碎屑或者冲洗液比较容易排出[3]。
综上所述,将手用不锈钢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和超声波相结合对根管进行冲洗,能有效减少低并发症的出现,过程操作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宇红,陈智滨,王嘉德.超声波与声波根管冲洗的清理效果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6):336-349.
[2]程功华.自制简易7字型平角针头在根管冲洗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2(06):217-235.
[3]王勤,陈建洪.电化学活性水用于根管冲洗的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13(03):254-269.
论文作者:胡雪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磨牙论文; 患者论文; 弯曲论文; 根尖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超声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