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开发区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_科技论文

搞好开发区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_科技论文

办好开发区,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技术论文,开发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劳动生产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有52个,连同地方办的这类开发区已达110个。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创办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成为培育和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重要基地。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已经走过了七年多不平常的历程。七年多来,试验区响应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在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科委等有关方面的指导支持下,不断开拓进取,在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七年多来,试验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家基本没有直接投资的情况下,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96.6亿元, 完成工业产值225.3亿元,出口创汇5.72亿美元,实现利润38亿元,上交国家税费22.2亿元,主要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45%以上。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拥有持续性技术创新能力和一定规模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试验区创建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分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利用中关村地区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迅速发展。试验区先后建立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技术贸易中心、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为试验区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到199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438家,其中公有制企业2670家,占总量的60.2%,投资总额达120.5亿元。 技工贸总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245家,超亿元的企业31家;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1家, 达千万元的企业120家。涌现出“北京市经济百强”企业10家, “全国高技术企业百强”18家,“北京市工业千万元利税大户”40家,电子工业部“电子百强”企业4家。 全区出口创汇连续数年占北京市技术出口创汇总额的50%以上,成为拥有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的重要出口区。

试验区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要,研制、开发出一大批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高技术产品,填补了一些国内和国际空白,并开拓了国际国内市场。1994年有96项产品单项销售产值达千万元以上,16项产品在 5000万元以上,10项产品超亿元,其中3项产品被誉为“北京市十佳产 品”。在批量生产的2312项产品中,已获专利权的有278项,专利实施 412项,基本形成具有自己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优势的成果转化能力和 技术创新能力。

实验区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和一定的产业化基础。在经济总量迅速发展的同时,初步形成四大主导产业的框架和格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47.7%,机电一体化产业占20.1%,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占13.1%,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产业占6.1%, 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取得的成绩再次雄辩地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开发区是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生长点和重要基地,必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均历史只有三年多。要办好它,需要逐步积累经验,这些年发展的实践也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回顾和总结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七年多来走过的历程,我们有这样几条基本体会。

(一)建立高效率的经济体制与灵活的运行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是在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条件下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要使之成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科技的生长点,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创办之初就建立全新的高效率的经济体制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并与国际经济规则相衔接。试验区建立后,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创造的“四自原则”(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发展的需要,及时确立了比较规范完善的“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这是试验区获得成功、高技术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六自”原则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由科技人员自愿组合,不要国家投资,不要国家编制,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完全由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运行,根据市场需要组织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企业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筹措和运用,人事的安排、员工的聘用、收入分配的确定全部由企业自行决定。企业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约束,求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是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保证企业决策系统(经理负责制)沿着科学、民主的轨道运转,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六自”原则的核心是企业有自主权,责、权、利真正到位,企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六自”原则的确立开辟了科技进入市场的通道,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坚持人才为本的方针,培育科技企业家队伍

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人才是关键。高技术产品的开发,高技术市场的开拓,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掌握高科技知识、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新型科技企业家。几年来,我们在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上狠下功夫,制定实施了提供住房、解决进京户口、提供社会保障、评定职称、保护知识产权、简化出国手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科技人员创业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与宽松环境,从而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到1995年底,试验区从业人员已达9.3万人,其中有博士839人,硕士5964人,工程技术人员4.4万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员工总数的65.3%,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42.5%,吸引留学归国人员524名,外籍管理人员762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锻炼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有实力、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队伍和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懂经济、善管理、能够领导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新型科技企业家。自1988年到1994年连续四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获得者中,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家占32.5%,其中绝大多数被试验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家摘取。

(三)坚持自主开发,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坚持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和特征,也是高技术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创办开发区,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要正确处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开发创新的关系,强调自主开发创新。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审批企业时,坚持严格把关,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没有专利发明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企业一律不准进入开发区;对于丧失技术开发能力、没有新产品、效益低下的企业取消其高技术企业资格;每年定期评审推出一批优秀技术开发人才和优势拳头产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实行重点扶持。1994年,企业从事专职研究开发人员有近2万人,用于研究开发的投入达8.4亿元,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9%,大大高于传统企业的开发投资水平。 企业承担科研开发项目362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38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 “八五”攻关项目148项,累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8项,占北京市的60.7%,形成10项产值超亿元的支柱拳头产品和300项拳头产品。 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体系,提高了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了企业抗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在开发区建设中,强调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绝不是不要宏观管理,关键是政府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正确行使管理职能,对企业实行必要的、有效的宏观管理。这是开发区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企业能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试验区管理机构成立之初,北京市政府就明确提出,管理机构不应是“二政府”,而是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办事机构。试验区政府的管理目标是“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宏观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从而明确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我们一是注重将政府管理的重点放在市场建设上,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市场要素,积极发展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完善可靠、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服务。二是注重将政府宏观管理的重点由过去传统的行政干预、直接管理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以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着力做好对高技术企业的审核认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落实及对试验区建设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精干、高效、廉洁的原则,优化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合同制,形成内有压力、外有动力的竞争机制,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自觉性。这种把政府管理寓于指导服务的宏观调控方法,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民营高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

七年多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办好开发区,在宏观上还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我国绝大部分开发区是在智力密集的建成区基础上建立的,它的发展健康与否,对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和总体规划影响很大。强调高速发展,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因此,在开发区建设中要不断端正指导思想,把开发区真正建成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生长源和战略基地。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严格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中央对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要求,先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聘请国内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顾问组,认真做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发展战略格局。现已完成《北京市高技术及其产业2000年发展规划》、《北京试验区2000年发展规划》,正在抓紧编制《白颐路八公里高科技产业带功能控制规划》,筹建市级管理机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精神,统一规划、领导协调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要与国民经济建设总体相结合

创办开发区的根本目的,是使科学技术直接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如果说高技术革命是开发区之父,市场经济是开发区之母,那么国民经济主战场就是开发区成长的沃土。开发区如果离开国民经济建设的轨道,势必失去用武之地,也必将无所作为。在实践中,我们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发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开发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高技术及其产品,如四通集团的MS系列打字机、北大方正集团的电子出版轻印刷系统、联想集团的联想式汉卡及系列微机、王码电脑总公司的五笔字型系列产品等。这些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对关系国民经济建设的某些关键领域的行业性技术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改造传统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要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

创办开发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操作复杂,协调难度大,需要同深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需要财税、金融、外贸、外事等综合配套改革协调运作,才能使开发区和企业始终保持竞争活力。在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几年来,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我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到1995年底,审批注册股份制高科技企业576家, 约占试验区企业总量的12.8%,年均增长速度为184.8%,四通集团、 联想集团和北大方正集团的股票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有4 家企业正争取在国内上市股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妥善处理了科技人员奖励股、无形资产评估界定、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问题。同时,在试验区配套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壮大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促进了企业规范化管理,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加快了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四)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要与法制法规建设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发展高技术及其产品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这是办好开发区的重要前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试验区暂行条例》,在开发区建设中,我们坚持抓好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环境,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实施了6项法规和15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北京试验区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北京试验区新技术企业核定暂行办法》、《北京试验区房屋租赁、买卖管理暂行办法》、《北京试验区新技术企业财务制度》、《北京试验区新技术企业会计制度》等,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等。开发区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实施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发区已由过去的“电子一条街”自发的、非规范化的发展,逐步走上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

标签:;  ;  ;  

搞好开发区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