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探索应对完善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应用多年。起初,我们应用它的想法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说法。通过观摩其他优质课堂,发现此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一些问题。可是,当我们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能说会道,更别提解决问题了。经过教研组研究,决定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先把学生要说的话预设好,规定了谁必须问那句话,谁必须回答哪句话,这样学生想不说都难!比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老师先出示一组图表数据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变了而商不变的规律。
老师要求学生A问学生B:你发现了什么?学生B说出想法。接下来老师再要求学生B反过来问学生A,学生A说出想法。经过这样安排,学生有话说了。学生经过一番你问我答后开始进行汇报,可是问题又来了,每个学生的答案还只是代表个人自己的想法,集体的智慧还没有体现出来。此时,我们的研究遇到了一个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团队参加了相关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的教研团队再次研究《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老师先把全班学生分成8大组,每组6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明确了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计时员,都有明确分工合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此时,孩子们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由记录员记下各个观点,经过讨论找到共同看法。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就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由于这是刚探索的教学方法,要花的时间比较多,但随着实施的次数越来越多,学生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知识。
二、以熟悉应对陌生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说过:学生走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自身丰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当然也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为他们同化新知,用“熟悉”应对“陌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我们这个教研团队在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陌生采用学生所熟悉的最贴切的游戏、故事、竞赛、教学具、尝试操作等情景创设的形式与手法达到了帮助学生成功地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2014年修订版五年级上册教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教材淡化了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普遍认为小数除法是最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其中,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是这一内容的难点。因为它涉及了整数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等多个知识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是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方法。所以,我们找到了一种学生熟悉的游戏来应对它。就是每个人拿一根小木棍排队把小石头当做“猪”,把“猪”赶进格子图中,前一个向前进几格,后一个就必须也同样赶进相同的格数,如不能,则淘汰。这跟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数如前面的小猪,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就相当于后面的小猪也向右移动几位。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我们把小数点比喻成“小猪”,跳过一个数就是进一个窝。其实就是移动小数点。补充说明,那个位置空的就用“0”不足。如把式子写成:
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游戏成功应对了复杂的计算难题。
三、以直观应对抽象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首次接触到解方程的计算,感到比较陌生。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为了便于学与教,修订版教材在“解方程”这部分内容中,充分借助实物直观、几何直观,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变形,求解的过程。如课本67页例1,解X+3=9,借助三副天平演示图展现了解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采用可利用课件演示的方法直观教学。揭示课题前,老师先用课间爱你出示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克?学生很快列出方程100+X=250。这样,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出例1,左边有个球,右边有3个球,一共有9个。引出方程X+3=9.
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此时,教师可以用直观应对抽象的策略了。对学生说明:球在天平上不好摆,老师再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接着出示一下图片,并提出疑问:怎样才使得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呢?让学生讨论一番后在利用课件演示两边同时拿掉3个方块,天平依然平衡。也就是方程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最后得到X=6就是方程的解。
数学教学中利用直观应对抽象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植树问题》、《等量代换》《平行于垂直》、《找规律》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四、以局部应对整体。
平移主要是研究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着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经过调查,学生区分生活中的这两种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什么问题,真正的难点在于教学如何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很难想到去数某个部位移动的格数,而往往习惯于从整体上去观察这个图形。如把图中的小鱼向左移动4格,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想到中间要空出4来,我觉得突破点就是让学生把目光从整体集中到某一部位上。所以,我们研究了以局部应对整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给特殊点标上符号,再把每个点移动,最后连接成完整的图形。
五、以具体应对概括
在小数除法的简便教学中,修订版教材淡化了教学的过程,只用了一句概括性的语言带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学生遇到具体的问题时还是感到比较陌生。比如,在教学中我就遇到这样一道算式(3.2+5.6)÷8,要求用简便算法来计算。经过考察,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如(3.2+5.6)÷8 =8.8÷8 =1.1 因为按常规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是这样计算。正确答案应该是1.1。这时,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如(3.2+5.6)÷8 =3.2+5.6÷8 =3.2+0.7=3.9。
那么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呢?此时,我给学生卖了个关子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它好吗?算式改为(32+56)÷8,我举了个例子:有8个小朋友第一次勤工俭学卖塑料瓶得到32元钱,第二次卖得55元,平均每个小朋友卖得多少钱?引导学生可以把两次卖得的钱加起来再平均分,没人就得到11元。再进一步引导可以先把第一次卖得的钱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再把第二次平均分得的钱分给8个小朋友,再把没人分得的钱合起来,也就是(32+56)÷8 =32÷8+56÷8 =4+7 =11。经过利用具体事例来讲解后,学生就很容易找到(3.2+5.6)÷8 =3.2÷8+5.6÷8=0.4+0.7 =1.1。
课改的脚步永不停止,研究的热情永不降温。在迎来2014年修订版教材的时刻,我们不会忘记努力使自己从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希望我们这个研究团队经过不懈努力能够实现华丽丽地转型!
论文作者:黄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学生论文; 除数论文; 方程论文; 这一论文; 被除数论文; 除法论文; 天平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