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_杜兴华,王晓晓,孙良庭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_杜兴华,王晓晓,孙良庭

江苏省连云港市 灌云县圩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222235

摘 要: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为例,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小麦高产栽培的发展和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麦种植;高产栽培;连麦系列

引言

小麦是我国的传统粮食作物,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种植历史。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耕地面积却并不多,且地域分布相对不平衡,因此对于土地粮食作物的产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高产栽培技术的诞生,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再加上杂交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选育出了有了较多的优质、丰产的小麦品种,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农业应用现状

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小麦种植方面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小麦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种植面积。小麦对于土壤、气候有着较强的适应力,单位产量价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此外,在小麦的轮作周期内还能够起到良好的养地效果,使土地的肥力以及水源得到涵养。

连云港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稻茬小麦和中强筋小麦产区,有着非常大的小麦种植面积。为了满足连云港市对于小麦产量、稳定性、抗逆性的需要,相继选育出了晚播早熟的连麦系列品种,其中连麦6号、连麦7号以及连麦8号有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等特点,获得了多个奖项,并通过了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引种备案。

连麦6号是以济南17为父本,郑麦9023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再以F1为母本,烟农19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新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小麦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以及耐迟播、越冬、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等优点,每公顷成穗数在600~675万左右,产量一般在6750kg左右,最高可达9000kg以上,有着较好的高产潜力。

连麦7号是以灌8116为父本,陕229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小麦具有抗逆、抗病、抗寒性好,稳产,优质等优点,每公顷成穗数在600~675万左右,产量一般在7500kg左右,最高可达10000kg以上。

连麦8号是以烟农19为母本,以及中间材料52-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小麦具有丰产、优质以及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每公顷成穗数在600~675万左右,产量在6750~8250kg左右。

2.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连麦6号高产栽培技术

2.1.1播种与密度

连麦6号的适宜播种期较长,一般在10月初~10月下旬进行播种,10月10~20日为最适播种时间。播种量为每公顷120~150kg,并随着迟播时间的延长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证每公顷的基本苗在180~225万左右。播种时间晚于10月25日的,按照每迟播一天每公顷增加7.5kg的标准增加播种量。

2.1.2水肥方案

在对土地进行施肥时,要在综合考虑小麦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以及肥料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减氮、稳磷、增钾、添加中微量元素的原则进行。对于土壤肥料中等及以上时,一般每公顷施加纯氮肥240~270kg,分3次施入。施加肥料时要与灌溉、耕作、水土保持相结合,建设田间沟系,避免明涝暗渍的现象发生。

2.1.3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在连麦6号的田间管理上,要以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做好生物、物理以及化学防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主要以杂草的防治为主,10月下旬~11月中旬为最佳除草时间,此时的气温环境能够有效的发挥除草剂的作用。杂草的防治主要以冬前化学除草为主,主要使用的除草剂包括: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等,并在春季进行补充防治,同时对蚜虫、红蜘蛛等进行酌情防治。在小麦的返青到孕穗期,应在防治杂草的基础上通过混合喷洒杀菌杀虫药物(如醚菌酯、三唑酮、吡蚜酮、阿维菌素等)对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小麦的抽穗到成熟期,主要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通过混合喷洒杀菌杀虫药物以及叶面肥喷雾(磷酸二氢钾、兴欣肥力素等)来进行,如使用醚菌酯、三唑酮、戊唑醇对白粉病、叶锈病进行防治,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对赤霉病进行防治、使用吡虫啉、吡蚜酮等对蚜虫进行防治。

2.2连麦7号高产栽培技术

2.2.1播种与密度

连麦7号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10月初~11月上旬,10月5~15日为最适播种时间。播种量为机条播每公顷180~225kg,撒播每公顷225~270kg,每公顷的基本苗在180~225万左右。如果出现晚播或者土壤粘性较大、肥力较低的情况,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2.2.2水肥方案

在对土壤肥力处于中上水平的土地进行施肥时,可以适当增加钾肥的施量,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施加量分别为每公顷150kg和225kg。在小麦的全生育期要施加纯氮肥每公顷300~330kg左右,其中基肥占45%、拔节孕穗肥占50%,平衡肥占5%。在小麦的扬花期和灌浆期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2.2.3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于杂草主要使用化学除草剂来进行防治。在小麦拔节后,要施加2次三唑酮(粉锈宁)或者醚菌酯来对白粉病和叶锈病进行防治,施加间隔为7天;当小麦处于抽穗到扬花期时,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降雨天气,则需施加2次氰烯菌酯或者咪鲜胺来对赤霉病进防治,施加间隔为7天,同时使用吡虫啉、吡蚜酮等做好对蚜虫的防治工作。

2.3连麦8号高产栽培技术

2.3.1播种与密度

连麦8号的适宜播种期为:水浇地旱茬:10月5~20日,稻茬:10月15~30日。水浇地旱茬且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地播种量为每公顷120~180kg,每公顷的基本苗在300万左右;肥力中等的土地播种量为每公顷180~225kg,每公顷的基本苗在375万左右;稻茬以及土壤肥力较差的土地播种量为每公顷225~300kg,每公顷的基本苗在450万左右。

2.3.2水肥方案

在小麦的全生育期要施加氮、磷、钾作为基肥,施加量分别为每公顷300kg、10kg、10~15kg,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氮肥的施加基肥占50~60%,拔节孕穗肥占40~50%。在小麦的抽穗期和扬花期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12月上旬浇灌越冬水,3月底~4月初浇灌拔节孕穗水,如降水天气较多,则应做好排水降渍,避免涝害的发生。

2.3.3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越冬前使用除草剂对草害进行防治,一般在气温为12℃左右时为最佳的除草时机。在小麦拔节后,要施加2次三唑酮(粉锈宁)或者醚菌酯来对白粉病和叶锈病进行防治,施加间隔为7天;当小麦处于抽穗到扬花期时,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降雨天气,则需施加2次氰烯菌酯或者咪鲜胺来对赤霉病进防治,施加间隔为7天,同时使用吡虫啉、吡蚜酮等做好对蚜虫的防治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要通过结合优质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寻找到小麦产量与质量的平衡点,从而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同时更好的满足我国人民对于粮食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卜晓静. 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3(2):98-98.

[2]尚化芳.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8):101-102.

[3]颜跃美. 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2):213-213.

邮寄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建安路2号骏龙科技大厦

论文作者:杜兴华,王晓晓,孙良庭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_杜兴华,王晓晓,孙良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