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善与他的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与收藏
文/王 樾
图一 上海博物馆丝路货币展厅
海上闻人杜月笙之子、旅居加拿大的古代钱币研究和收藏家杜维善先生,前后多次对上海博物馆慷慨捐赠,使得上海博物馆在货币类文物收藏中,建立起一支种类独特的收藏体系——丝绸之路古代国家货币(图一)。
杜维善对博物馆的慷慨馈赠,并非一时兴之所至,如同他长期对古代钱币的收藏与研究一样,是一个持之以恒、逐步推进的建设工程。
第一次见到杜维善先生(图二),是在他上海博物馆的顾问办公室里。杜先生身材高大,举止儒雅。上海话说得慢,听着舒服。作为老上海人,尽管知道的很多,但他并不愿意多谈显赫的家世和上海滩掌故轶闻。他最喜欢谈的还是中外历史、文物钱币,还有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研究与收藏的缘起
问起是为何开始的古币收藏?老先生说了个听上去犹如孩子般赌气的起因。
他说:“当时很年轻,从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就回到台湾工作,在政府里做一个普通公务员。每天中午,都会去机关附近的商场里吃饭,饭后一边散步,一边看看古董店里的藏品。有一天,看见柜台里放着的中国古钱,因为好奇,就向老板咨询古钱的时代和不同古钱的特征。没曾想老板答不上来,还呛我一句,‘我不知道,你想弄明白,就自己买回去研究好了!’一赌气,我就真把这几个古钱买下来,带回家研究。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古钱收藏和研究之路。”
在台湾时,杜先生曾寻见一枚找了许久的古币,但藏家不愿割爱,所以开出了大致相当于一幢房子的天价,希望此举能够挡住杜维善收藏之愿。但没料到的是,杜先生立即回家向银行抵押了房子,揣着现金就找了回来。因为这一“豪举”,有泉友戏称他为“钱痴”。他的夫人谭端言更是经常向朋友“抱怨”:杜先生将家里可用的“活钱”,全变成了无法使用的“死钱”。
原本以为这该是怎样一个独具慧眼和增值投资的心路历程,可竟然开始的这么简单。老先生笑着说:“要真这样就糟了,单是用房子去换古币的那次,就可以赔得很惨。正因为我收藏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古币,而不是做买卖或投资,人家才没拿古币换我的房子,还和我交了朋友,后来更为我的研究,无偿提供了许多资料。”杜先生总结,正因为他的用意不在于投资与增值,才会在后来得到那么多国内外泉友的帮助,才会在收藏上取得一点成绩。
2.循环训练法。此训练法将数种练习按一定顺序安排,严格控制,使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5个部位练习循环4~6组,每组间歇4~6秒,训练间歇2~3分钟。除了发展快速力量耐力外,对运动员内脏功能也有良好影响,也可提高练习兴趣。
看上去是赌气引发的收藏和研究,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杜先生心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眷恋,通过对钱币文物的收集、把玩和研究,实际上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去重新观察传统的历史文化。一枚小小的钱币,带给杜先生一个大大的世界。
According to Eq. (6), the presence thermopower can be enhanced b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carriers on the entropy of the atoms-carriers ensemble. This may be reached in a system with numerous states.
传统文化的熏陶
与杜先生接触多了以后,逐渐明白,杜先生这种独特的收藏意识,也并不是无源之水,其实与他童年时的家庭影响、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图二 杜维善先生
图三 杜维善先生著述
在这枚黄金打造的钱币正面(图五),用阿拉伯文写着:“汗中之汗、最伟大、最公正、成吉思汗。金币于618年(伊历,公元1222年)制于加兹尼”,金币背面是伊斯兰教的清真言。在蒙古帝国时期打制的钱币存世不多,尤其还署着大汗全名和制造地、年份信息的,就更为罕见。如“汗中之汗”的称法,实际上是西亚地区流行的、称颂国王的常见格式,意思同于“王中之王”;而金币两面没有图像,符合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的习俗;钱币仅以文字来表明王权与神权的互相支持,也是中亚地区一贯的钱币设计中心思想。可见成吉思汗时的蒙古帝国为扩张地域,在文化上也持着一个非常开放、兼容并包的心态。
当蹲守在剧院门外的记者急不可耐地采访第一批看完歌剧的观众时,他们的表现无一例外地让人好奇不已,每个人都三缄其口,很有默契地摇了摇头,一语不发地离开了剧场,只有一名观众被称职的记者缠住脱不了身,只回答了一句:“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表演。”便匆匆离开了。
最开始是因为他注意到,历史上自中国祁连山地区西走中亚的大月氏人,引发了一系列的草原民族迁徙运动,这种迁徙对当时中亚、乃至西亚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公元前后上千年的亚欧内陆地区的历史,是可以从钱币的角度做一观察的。于是杜先生开始了新的收藏方向,一边研究一边收集丝路古币。古代丝绸之路周边国家众多,历史背景、政治关系和文化宗教艺术错综复杂,带着研究目的搜集此类钱币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小钱币 大世界
多年前,上海博物馆印行了杜维善所著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一书。在该书的扉页上,摘录了他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收集和研究是形成主要收藏的关键”。在这个方面,杜先生知行合一,“收藏而不做研究,和仓库保管员有什么两样?”在杜先生看来,没有研究的收藏,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是德育教育内容要“接地气”,要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我们要视野开阔,善于从新闻热点、道德事件中汲取素材,及时恰当地应用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把摔倒老人扶不扶的问题作为一个辩题,开展师生大讨论,让学生讨论中、争辩中明是非、知荣辱,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既要发扬乐于助人的良好传统美德,也要告诉学生利用手机拍摄视频或寻求路人作证等方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巩固和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构建起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式德育教育模式。
杜先生开始收藏研究中国古币时,才发现当时台湾对古币有深入认识的人并不多。几位志同道合者交流观点、互相学习,很是开心。当时甚至有一些古币,就是因为了解的深入而提高了价值。当然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缺书也缺资料,他千方百计地收集大陆出版的考古报告,因为这些有关出土文物的科学报告,非常有益于问题的研究。
“更有意思的是,他虽然自己文化不多,却极为开明。很小的时候,他就为我找了法国人专门教授法文,后来又学了英文。”杜先生回忆,正是这些扎实的“童子功”,让他可以方便使用多种外文资料,及时了解外国同行的研究动态,并与他们展开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外许多研究中国古代货币的学者,正是通过他来重新认识中国的钱币研究状况。
图四 佛拉特斯五世银币 直径约22毫米
图五 成吉思汗金币 直径约23毫米
“逐渐发现古钱币文物虽小,但涉及问题却并不少,研究起来并不容易。”杜先生在回忆早年研究经历时说,“钱币犹如一个小小的U盘,体量并不大,内涵的信息量却极大。钱币除了可以帮助交易、贸易的进行,同时也是一种国家凭证,时代背景、市场贸易、文化与宗教信仰等信息都会在其上有所体现。要廓清这些现象,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非得读很多书,研究分析很多考古报告才可以做到”。
行动计划敦促双方组建工作组,研究在下述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行性:用于空间探索的放射性同位素、核反应堆技术、先进燃料、燃料循环技术、先进模拟和仿真以及使能技术。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历史货币在他的脑海中仿佛被“盘活”了,它们逐渐构成了一棵枝繁叶茂、互为体系的大树。每枚钱币的使用时代、发行的地域、文字与符号的意义等,这些本来庞杂拥挤的信息被逐渐厘清,研究更为他带来了无上的快乐。
“你看,我喜欢穿得舒服自在,常年就是这几件衣服,很简单,更不愿意为‘吃’花时间,越快越好,常吃的就是你们说的‘垃圾食品’(汉堡包)。但我的生活很快乐。每天按时读书、查数据,作古币的编目,觉得时间都不够用。有次偶然发现,居然连加拿大政府发给老人的养老金,每个月我连一半都用不到。”当然,杜先生也有苦闷的时候,那就是在加拿大太难找到可以和他交流的同行了。
出色的研究逐渐为他的收藏带来声誉。自20世纪60年代起,杜先生经过大量系统地收集和研究五铢、半两和开元通宝,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著有《半两考》《开元通宝系年汇考》《五铢图考》等专著(图三)。到80年代,杜维善就已成为港台地区赫赫有名的收藏家。
一枚钱币一段历史
文献记载,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派往花剌子模的和平商队被诬为间谍而遇害。为报仇,1219年发动西征,讨伐花剌子模国王阿拉丁·摩柯末。1220年,蒙古军于“河中战役”全歼花剌子模军队。摩柯末病死,传位给儿子扎兰丁,扎兰丁召集旧部在阿富汗巴米扬大败蒙古将军失乞忽秃忽。随后,成吉思汗领军亲征,两军在申河决战,蒙古军队大胜,史称“申河战役”。成吉思汗歼灭扎兰丁后北返,派儿子窝阔台攻打加兹尼(位于今阿富汗东部),攻克后屠城,仅留下少数技术工人。为庆祝胜利,成吉思汗令窝阔台制造了这种纪念金币。
少时的学习使杜先生深受传统文化浸染,后虽留学澳大利亚,继而旅居台湾、香港,后又迁居加拿大。长期漂泊,但杜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始终未变,这两大情结也始终贯穿于他的收藏与研究事业中。
那么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化学品企业在农村区域的发展?已有很多学者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就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发展影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但上述实证分析鲜有以农村为研究区域。综上,本文研究拟基于环境规制视角,以农村化学品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环保部在《规划》中重点提及的化学品污染重点防控产业为研究范围,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因素是否对中国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存在“污染天堂效应”,以期为合理引导农村化学品企业发展和做好农村化学品污染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杜先生认为,公元前后的千余年是东西方文化借丝绸之路,进行交流互动的繁荣时期,但是对这种互动中的媒介——众多亚欧内陆古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的研究,却极为薄弱。有关这些古国的文献记载不多,相关研究只能更多地依靠考古文物资料。“这些古代丝路钱币,就为大家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杜先生谈起古钱时滔滔不绝,令人感觉这些古币能变成一个个可以站出来言说的历史证人。
“你看这枚安息时期的穆萨女皇银币(图四),它就为我们认识汉朝与安息的交往时间点提供了说明。在《汉书·西域传》中提到安息时,有这样一段话,‘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钱……’也就是说,安息的钱币是用银子制造的,正面是国王像,背面是王后像,朝代更迭时国家会重新设计制钱。可我们见到的安息钱币,正面是国王像,背面几乎都是一个手持弓箭的射手像。是不是到安息的汉朝使者搞错了,所以回来交报告后,给史官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不是的,安息王朝还真有过这种形式的银币,就是这种于公元前2年到公元4年,短短6年里发行的一种安息银币。”
欧阳橘红虽是专程来报答救命恩人,但没料到会是这种情况。欧阳橘红要雷红从包里拿五千元人民币给老钳工。早知这样,就会多带一点钱接济他们,也算是给九泉之下的恩人一点慰籍。
据杜先生讲述,这枚钱币背后还真有一段惨烈的故事:银币正面是安息国王佛拉特斯五世的头像,背面是皇后穆萨的头像。穆萨是佛拉特斯五世的母亲,她原本为罗马皇帝根据协议送给安息皇帝佛拉特斯四世的女奴,因获得皇帝的好感而被提为妃后,劝说皇帝将其他儿子送去了罗马,然后又毒杀了自己的丈夫,篡权将儿子推举为皇帝佛拉特斯五世,再嫁给自己的儿子,自立为皇后,6年后即被旧臣联络其他皇子推翻。“嫁子为后”也说明在安息文化里,当时还有古老的草原民族元素。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也在这一天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是不是很有意思?正是依靠这枚银币,基本上可以断定,汉朝使者到达安息访问的时间,就应该在公元前2年到公元4年,因为只有这个阶段,他会自然地认为,安息法定货币就是这个样子。”
杜先生紧接着又讲了一枚珍贵而难得的成吉思汗金币,小小钱币也同样记录着一段历史史实。
国外的钱币研究,收藏家关注的范围很广,整个古代世界的钱币都在他们的视野内。20世纪80年代,杜先生在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中,逐渐又发现了新的关注点——丝绸之路古代国家货币。
1933年,杜维善出生于上海,是上海近代史的传奇人物杜月笙的第七子。杜月笙很早就出来闯荡江湖,受教育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文化人极为推崇。对比同时代多数人而言,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可谓是极其看重的。杜先生回忆,“小时候,要背很多书。父亲在其他事上管教并不多,但独对此事非常认真,常会考察背书,背不出来就要打手板”。很小开始,父亲就命他师从蔡子玉和陈微明学习古文、练习书法。每当父亲在与文化人往来时,会有意命他们兄弟出来端茶送水、一旁侍立陪客,让孩子们感受文化与精神的魅力。杜先生还记得,年纪小小的他,就经常为章士钊先生磨墨、陪侍写字,至今记忆犹新。
丝路古钱多以金属打压法制成,就是将金、银和铜金属制成圆形钱坯,再以重力施压,在钱币两面轧出文字或图案。由于加工工艺和铜金属易受腐蚀的原因,品相好的古代铜币历来非常难得。而杜先生捐赠的包括贵霜王朝(Kushan Dynasty)、阿拉伯-萨珊王朝(Arab-Sasanian Dynasty)、白衣大食(The Umayyad Dynasty)和黑衣大食(The Abbasids Dynasty)所发行的金、银、铜币,非常注重王朝货币体系的完整。对贵霜和阿拉伯-萨珊王朝钱币而言,几乎囊括了其历朝历代的所有发行品,单从文物收藏和陈列展示的角度看,图案和文字清晰、纤毫毕现,极其精美,几乎每一枚都是上佳品相。不难想象,要经历怎样的千挑万选,才能搜集到这样的文物精品。
NRDS临床中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常由新生儿PS分泌不足、肺发育不成熟、肺泡塌陷[7]。NRDS患儿常出现肺泡换气功能不足,通气量不足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并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一般情况下,采用机械通气和PS干预后,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病情,降低患儿病死率。但有研究指出,采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常导致患儿出现声带损伤、肺损伤、肺部感染、气胸等风险不容忽视[9]。欧洲新生儿NRDS防治指南中应尽可能避免行机械通气或极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减少肺部损伤。BiPAP是近年来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的治疗NRDS方法,并得到诸多专家认可[10]。
乡情与捐赠
这些难得的古币收藏,因为杜维善先生浓浓的乡情,而来到了上海博物馆。
杜先生说:“当时,为了给这些丝路古币在国内找寻一个‘家’,我多次回国去各地考察。最终是认同上海博物馆的先进管理理念,也感佩于当时马承源、汪庆正二位老馆长的眼光与热心。”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博物馆还坐落在中汇银行大厦的旧址,而这幢大楼,正是少年杜维善所熟悉的杜家产业。在这里,他注意到上海博物馆在五铢、半两等中国古币的收藏、展示方面,确属世界一流,而且文物陈列方式的革新、保管体系的完善,在国内亦属前列。杜先生向当时的马、汪两位馆长提及,他想为收藏的丝路古国钱币在大陆寻找一个家时,两位馆长都敏锐地感觉到了这批古币文物的价值,积极响应着杜先生的慷慨。
尤其是汪庆正馆长,他马上意识到,一批完整体系的异域文物收藏,将会极大地丰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种类,为上海乃至全国人民,打开一扇观赏异域文化的窗户。在这一点上,杜维善、马承源、汪庆正三位先生无疑有着共同的心声。
美国、欧洲甚至日本的博物馆,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除了向国人介绍本国历史文化外,对域外的历史文化、相关文物,诸如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甚至古代中国、非洲等,无不汇集一堂。参观者列身其中,世界古代文明及历史发展,即可产生大概之认识。这样的展示,潜移默化,是能够培养、熏陶出参观者的博大视野。目前中国,由于各种原因,难有放眼世界的展示陈列,借助异域钱币,也算是个良好开端。马、汪两位馆长积极推进,还“催逼”着杜先生完成了一本介绍丝路古国钱币的小书,希望这批珍贵文物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以及学术界的利用和重视。
杜先生于1991年开始了正式捐赠,时至今日,先后分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四千多枚。回想1991年第一次捐赠时,他就曾向记者谈道,“捐赠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希望国内的观众能喜欢,希望国内的学者能用到它们。缺少的种类,我将陆续补充!”
杜先生的这一善举,使得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时代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5世纪,计40余大类的西、中和南亚地区古国发行和使用的货币,比较完整地呈现出公元前后1,500余年里,亚欧内陆地区的货币文化面貌,也使得上海博物馆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比较完整体系、异域文物收藏的博物馆。这批收藏品长期展示在上海博物馆四楼钱币馆内的一间专室里。为纪念杜维善先生和夫人的慷慨,上博特意将专室命名为“杜维善、谭端言旧藏丝绸之路古币专室”。
这是从日中的“鸡”是十二地支“酉”位的鸡投影到日中,而月中的“兔”则是十二地支“卯”位的兔投影到月中所致的逻辑去解释“日中有鸡”“月中有兔”。此外,在北宋董逌的《跋月宫图》中也有这样的说法:
现代社会,许多人忙忙碌碌,追求很多,却难以体会到简单的快乐。胡适曾说,“真实地为我,即是最好的利人”。我有时觉得,杜维善先生正在为这句话做着直接的注解。对杜先生来说,收藏与研究就是最幸福和快乐,而又最简单的事情。然后,他又通过捐赠的善举,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我们大家。
(责任编辑:阮富春)
标签:货币研究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收藏家论文; 上海博物馆论文; 钱币研究论文; 文物收藏论文; 古代国家论文; 收藏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