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淮安 223111
摘要:目的:分析大活络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大活络丸联合甲钻胺治疗,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患者4周、8周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76.74%、88.37%,对照组为53.48%、65.11%;②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97%,对照组为25.58%。③两组患者8周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组分别为:51±1.31、43±2.47,对照组为:46±1.62、35±2.14。实施三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采用大活络丸联合甲钴胺治疗,不仅明显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达到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且远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活络丸;甲钴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患者血糖水平居高不下,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神经鞘脱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出现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出汗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不但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存,而且如果任其发展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不但要考虑患者的血糖水平降到达标,同时要求医务工作者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患者身心变化,尽早采取必要临床措施,对其进行临床干预,以减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进程和降低患者身心上痛苦,提高患者生活的舒适度。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对43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临床应用大活络丸联合甲钴胺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中,男24例,女性19例,性别比1.26:1;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59±1.45岁;病程:6-25年,平均病程:13±2.72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性别比1.15:1;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8±1.95岁;病程:6-24年,平均病程:13±2.35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本组86例患者均经门诊检查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感觉障碍、疼痛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并排除颈腰椎病变、脑卒中、慢性肾衰及肿瘤化疗引起的周围性神经损伤。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二级预防措施及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0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5%)等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大活络丹+甲钴胺医治,具体用法:大活络丹(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 3.5g/丸)3.5g bid甲钴胺(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 0.5mg/片)0.5mg tid,待患者症状好转后给予0.5mg bid;对照组单独使用甲钴胺,药品厂商、规格、治疗方法均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医治周期均以4周为一疗程,如效果不佳可延长至8周。8周后,应用MA-300肌电仪(美国MoitonLabs公司生产)检测腓总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治疗效果。并经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统计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复发率。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见表一):①通过4周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76.74%,对照组为53.48%;②通过8周治疗,观察组有效率88.37%;对照组为65.11%;③通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97%,对照组为25.58%。上述三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血糖代谢紊乱性的疾病,由于病程的不断延伸,其引发患者体内其他物质的代谢紊乱,进而对心、脑、肾、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其中对周围神经的损伤是其重要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也逐渐的被临床所注重【2】。随着医学研讨的持续深化,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也更加有针对性。甲钴胺作为一种新型维生素B12活性制剂,对神经系统疾患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针对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3】。其能够促进脂质、蛋白和细胞核酸的形成,起到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和组织的功能【4】,能够降低周围神经细胞的兴奋阀值,增加神经的传导速度【5】。但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长期的血糖、血脂、蛋白质的紊乱,其血管功能严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神经细胞的营养功能显著降低,对降低周围神经的兴奋阀值和增加传导速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我们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过程中发现应用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大活络丹虽然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方药以蕲蛇、、羌活、乌药、细辛、赤芍、没药、僵蚕、玄参、白术、防风、、血竭、地龙、冰片、制草乌、天麻、全蝎、、甘草等48味组成。有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卒中偏瘫及风痹痛症。据现代中药学研究证实,方中细辛、蕲蛇、僵蚕、制草乌等能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舒适度。从表一、表二看,观察组第4、8W临床效果及腓总神经运动、更加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方中麻黄、肉桂、甘草等能够消除患者异常出汗症状,天麻、血竭、地龙、葛根等能够抗凝、去纤、扩血管,改善血管的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血氧供应与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速度,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神经营养不足的状况,以取得远期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复发率为6.97%,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本研究认为大活络丹与甲钴胺联用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医治,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其方药组成的研究发现,其药物的功效远超出其治疗主症的范畴,我们创造性的将大活络丹应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从另一层面上讲,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值得临床中医、中药学人员不断的探索,在临床实践中把祖国医药不断的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采用大活络丸联合甲钴胺治疗,从短期目标讲,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舒适度;从远期目标讲,改善患者效果微循环,达到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凤香,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当代医学,2011,1(724):64-65。
[2]余正, 李海涛. 甲钴胺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19):75-79, 82.
[3]张瑛.丹参川芎嗪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22-23.
[4]李竞, 张琳, 赵湜.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3):88-90.
[5]曹萌,张清贵,王涛,等.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71-72.
论文作者:赵爱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周围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神经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