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体验成就感,从而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呢?本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语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点,它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使教学过程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分层教学,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分层教学。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咨询者。另外,教师在关注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分组,进行分组活动。分组,就是由更有能力的同伴提供帮助,来带领学习薄弱的学生。通常意味着在薄弱学生学习的初期阶段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支持,然后再逐步减少这种支持,尽量让学生自己逐步承担起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四、多样性活动,体现学生自我
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活动既要有记忆活动,又要有理解活动、互动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又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开放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显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新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将选择一种新的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解放学生个性,不断加强反思,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
论文作者:马晓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又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