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敦煌学学术史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笔谈)——2.敦煌学当前工作漫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敦煌学论文,史研究论文,现状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是敦煌藏经洞开启后敦煌学由滥觞到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虽然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和北京四大收藏中心收藏的敦煌文献尚未完全公布,但凭借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在敦煌文献的分类整理和敦煌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此已为人所共知,无须赘述。
21世纪伊始,伦敦、巴黎、圣彼得堡三大收藏中心收藏的敦煌文献已经完全公布,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的完全公布按计划也将于近期完成,中国和世界的博物馆、图书馆及大专院校散藏的敦煌文献的公布据说也已完成大半。在此情况下,敦煌学当前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进行,关系到敦煌学如何继续发展,自然成为学者关心的问题。对此,我有三点想法:
一、敦煌文献的调查仍须继续推进
自敦煌藏经洞开启,敦煌文献逐渐流散,学者就开始了敦煌文献的调查。经过了一个世纪的艰苦搜寻,敦煌文献的公私收藏,可以说已经大致清楚了。但敦煌文献的调查,是否就可以告一段落,不再继续推进了呢?我以为不仅仍须继续推进,而且还须加大力度。这是因为,中国的博物馆、图书馆固然为数不少,世界的博物馆、图书馆更加为数众多,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调查和搜寻可以说还远远没有穷尽,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譬如,2007年12月18日,日本新潟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关尾史郎先生给我来信(E-mail),特别提到在文物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青海文物》中,发现了一件题为《唐敦煌经卷》(图版129)的敦煌写经,是1984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捐赠的,认为可以据此证明中国的青海也藏有敦煌文献。又据同信告知,2007年12月6-13日,关尾史郎先生与日本法政大学文学部教授小口雅史先生前往波兰的克拉科夫和德国的柏林调查,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市立图书馆,听说该馆藏有三件敦煌写经,可惜因种种原因未能阅览。①据说小口雅史先生正在就此申报项目,准备再次前往。而我们对于中国的青海和波兰的克拉科夫是否藏有敦煌文献,可以说一无所知。
另外,2007年,日本东洋文库的内陆アジア研究班申报了一个名为“敦煌、吐鲁番汉语文献の特性に关する研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组织了两次“中国唐宋文物视察团”(唐宋文物考察访中团),对中国国内有关博物馆、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进行调查。2008年3月6日晚,我应邀参加了第二次“中国唐宋文物视察团”成员、著名敦煌学家土肥义和先生和著名吐鲁番学家片山章雄、石田勇作等先生在北京专门为我准备的宴会,席间座谈,了解了该视察团对中国国内有关博物馆、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进行调查的一些情况,深感日本同行调查工作之全面和细致。我想,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不用多久,日本同行对中国国内有关博物馆、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情况的了解,就会远远超过我们自己了。
众所周知,无论从事何种科学研究,都需要全面掌握信息和资料。为此,我以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应担当重任,组织专门力量,申报关于敦煌文献调查的重大项目,至少应先对中国国内有关博物馆、图书馆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和梳理,完全、彻底地弄清自己的家底。只有全面掌握敦煌文献的信息和资料,才能更好地把握敦煌学的继续发展的脉络。
二、敦煌文献的公布还须再接再厉
前面曾经提到,21世纪伊始,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和北京四大收藏中心收藏的敦煌文献已经完全公布或即将完全公布,中国和世界的博物馆、图书馆及大专院校散藏的敦煌文献的公布也已完成大半。可以说,敦煌藏经洞原藏文献的绝大部分已经为我们所知了。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安于现状,对敦煌文献的公布不再继续关注呢?我以为不仅仍须继续关注,而且还须再接再厉。这是因为,中国和世界的博物馆、图书馆及大专院校散藏的敦煌文献,凡是尚未公布的,一般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散藏的敦煌文献,实际上很早就为学界所知,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同行一直难窥全豹,甚至一份完整的藏品目录也见不到。2006年1月,我正式调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工作,在柴剑虹先生的督促下,才与同事合作,完成了一份“目录”和一份“提要”[1]。但谈到整理、公布这批敦煌文献,仍非易事。因为同年我领衔申报了一个名为“故宫博物院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的为期三年的项目,很快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的批准,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然而工作开始,就遇到调研、摄影及沟通等多方面的困难。其中经历的曲折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在这里也就不说了。总之,要想将故宫博物院散藏的敦煌文献整理、公布,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都博物馆散藏的敦煌文献,情况与故宫博物院不尽相同。首都博物馆散藏的敦煌文献,过去一直不为学界所知。譬如该馆研究馆员叶渡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曾撰写《西晋写本〈孝经〉残卷初探》一文[2],介绍该馆收藏的敦煌出土西晋写本《孝经》,而学界几乎从未留意。郑阿财、朱凤玉伉俪主编《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1908-1997)》(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0年),号称收罗宏富[3],却未见该文目录。最早收录该文目录的是关尾史郎先生所编《中国国内、敦煌文献所藏机关ぉょび图录、目录类一览(稿)》[4]。而最早发现首都博物馆藏有敦煌文献的是饶宗颐先生。2001年,饶宗颐先生去首都博物馆参观,该馆赠给饶先生一册新编《首都博物馆二十周年纪念馆藏精品撷英》(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饶先生从中发现了前述敦煌出土西晋写本《孝经》[5]。2002年1月17日和2005年2月25日,经任昉女士推荐(任昉女士与叶渡先生是同学),我与荣新江先生及其高足余欣,受首都博物馆邀请,先后两次去该馆为所藏敦煌文献做鉴定,并合作完成了两份“目录”[6]。但谈到整理、公布,也决非易事。主要原因是,首都博物馆没有从事敦煌文献整理的专门人才。我曾有意帮助该馆整理、公布这批敦煌文献,但苦于无法跨馆申报项目,而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要想将首都博物馆散藏的敦煌文献整理、公布,也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聊以自慰的是,在柴剑虹先生的督促下,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完成《中国散藏敦煌文献分类目录》一部,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7年10月正式出版,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散藏的敦煌文献目录首次被该书分类收入,堪称意义重大。至于再接再厉,整理、公布,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和某种机缘。
三、敦煌学的学术史应进行系统清理
现在强调学术要与国际接轨,因而学术史的清理十分重要。20世纪结束之际,很多学科都对本领域的学术史进行了系统的清理。譬如,英年早逝的沈颂金先生撰写的《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对简帛学的学术史所做的清理,全面而系统,受到学界的赞赏。胡戟、张弓、李斌城、葛承雍等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对唐史的学术史所做的清理,范围较广,系统较强,也受到学界的好评。而从敦煌学来说,学术史的清理却做得很不够。早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等先生编写的《中国敦煌学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对敦煌学的学术史所做的清理,为条件所限,范围较狭,系统较弱,难免受到学者质疑。当然,对敦煌学的某些专门领域的学术史所做的清理,也有非常不错的。譬如荣新江先生的《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对敦煌学的归义军史的学术史所做的清理,中外兼顾,全面系统,堪称典范。虽然曾有学者私下议论,说书中对个别研究者的论文有所遗漏,但我知道,那是荣新江先生不同意该研究者的观点而有意进行的回避,实际上算不得什么问题。类似《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的论著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然而,对于敦煌学来说,仅有这些针对专门领域的学术史进行系统清理的论著,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近些年来,由于敦煌学的学术史的清理做得很不够,导致原创性研究日益减少,重复性研究日益增多。这种重复性研究主要表现是:不知前贤已有研究,而以为是自我作古,由己原创。这种重复性研究最受国外学者诟病。此外,还有自我重复的。譬如某学者新近发表的《敦煌遗书S.2838<维摩诘经>的题记研究》[7],与他15年前发表的《从S.2838写经题记看高昌麴氏王朝与敦煌的关系》[8],不可避免地会有重复。而关于S.2838《维摩诘经》题记,朱雷先生较早就做过研究[9],我也曾就S.2838号文书的抄写地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10]。如果已经对该题记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我相信会避免很多重复性研究的。
我以为,对于敦煌学学术史的清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应该予以重视。如果无法组织专门力量,也应委托某个机构,进行这项工作。只有对敦煌学的学术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才能保证敦煌学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敦煌学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
注释:
①参见关尾史郎先生所写访欧日记,刊于关尾史郎先生个人网页:http://sekio516.exblog.jp/。
标签:博物馆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敦煌学论文; 文化论文; 首都博物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文献论文; 敦煌博物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