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不是题海战术,也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阅读的能力。
一、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要创设情境,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氛围中来,数学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种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不是孤立存在、乏味单调的。例如:我们在教学加减法的认识,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意义,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再举个例子:对于图形的认识,可以让孩子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点,而不是教师直接把认识的图形直接抛给学生,老师这种直截了当的方法剥夺了孩子体验的过程,打消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正如一句话所说:不要按住鸡让它啄米。要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必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效果也能事半功倍。
2.教师要善于放手。数学的思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种发散思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会有思维的碰撞,在合作交流中彼此会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能有新的发现,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更顺畅。所以,作为教师要在适当的问题上放手,给孩子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呈现百花齐放的数学课堂,才是灵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教师一定让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有必要、有价值。例如有争议的问题: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图形的认知。再比如:一题多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应用题的解答上往往可以有多种思路,学生在交流中可以拓宽思维,而不是教师一一讲解。教师的细致讲解会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被动地听而不是主动地学,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和疲惫。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和途径,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现在小学的数学教材大多数是图文并茂,要想解决问题必须要会阅读图画、阅读文字。如何在数学课堂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读图画。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图画,看看从图画中能收集到哪些信息;然后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些信息能够知道什么;最后提炼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这样通过仔细阅读图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2.读文字。
(1)读懂题目的要求。现在很多孩子不会按照要求做题,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认真读题目的要求,这也是一种好习惯的培养。例如:选择题中有让选出错误的,可有的孩子偏偏选出正确的;还有的题目要求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而学生只做一个。这并不是学生马虎不认真的原因,而是他没有读懂题目的要求。
(2)读懂数学题中的文字表达。对于数学题中的重点词教会学生批注,有的题意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读,也可以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特别是定义概念的文字,要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总之,数学课堂上不能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要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作为数学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阅读都是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用一颗耐心、一颗智慧之心去等待孩子的进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就是快乐的,快乐学习是点燃求知欲的火种。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阅读能力能使学生受用一生,愿每位教师都能追寻数学实效课堂的光明之路。
论文作者:李凤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