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教师以教材的内容作为媒介,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将内容的意义、背景、美、道德等因素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周围人、事、物的美好,产生更多的积极印象。从现今美术的教育方式来看,情感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大部分的美术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加深情感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意义还在于给现今中国的美术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
初中的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的必修艺术课程,是学生们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初中生正处在情感行为活动较为活跃的特殊时期,他们的人生阅历不足、鉴赏水平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情感教学,提高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美术作品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心理感受,透过作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丰沛情感,从而健康成长,感悟人生。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择机进行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教材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悟和感悟,教材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其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不能脱离初中美术教材,应当将情感教育与美术教材的内容相结合,在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美术作品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美的艺术追求热情。学生可以通过对中外伟大艺术家作品的欣赏来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学习艺术家们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不惧强权的爱国热情。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透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到达芬奇画鸡蛋时的坚持不懈;观赏“愚公移山”时看到徐悲鸿面对侵华日军的罪恶行为时的悲伤眸子和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因此,我们可以说美术课堂传授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浓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师生的情感交流和谐与否影响着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否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安静与活泼、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情感教育和情感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情感教学时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推动课堂情感氛围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师生双方情感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激情之火被点燃、智慧之门被开启,这样学生的认识随之深化,教学效率随之提高。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轻松而惬意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到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品格的魅力。
现在的初中生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和互联网时代的熏染,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和以往的学生很不一样,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全面发展。
三、开展美术实践课,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体验
初中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通过增加初中美术实践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技能。教师要在实践课上耐心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手工操作,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他们的作品,给予学生真诚而中肯的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感悟到伟大作品的来之不易,体会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作品完工的瞬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积极情感的体验强化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实践操作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实践课的增加可以强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发第二课堂,加强情感教育
美术体现的不仅仅是艺术美,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囿于课堂教学,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旅游中看到的山川湖泊是自然之美,民俗馆中欣赏的剪纸和泥塑是民间技艺之美和民俗、民生之美,刺绣和雕塑与现代的服装设计、园林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色彩的变化、搭配的技巧以及线条和色调的转变带给人的美感,不断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创造的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资料,让他们走进大好河山的美好体验中,感悟其中的美。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网络的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见闻,这不仅对学生学习美术非常有利,也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指导,体验作品富含的丰富情感;在手工的实际操作中感悟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不易;在第二课堂中拓展艺术欣赏的视野,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确美术的深层内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人文素质,进而造就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学生。
论文作者:卢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情感论文; 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初中论文; 艺术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