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_蒋维

蒋维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4到2017-4月收治的共86例肝癌手术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低于参照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4%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9.06%,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合理使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能减轻手术后带来的疼痛,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合理使用疼痛干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疼痛干预;原发性肝癌;康复疗效

目前,因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众多癌症中,肝癌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癌症,病死率极高,在世界癌症排行上,肝癌位居第二位。现阶段,主要治疗肝癌的方法就是手术切除,由于患者在手术中创伤较大,当麻醉药效消退后,患者将出现疼痛的情况,疼痛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机体、心理等产生影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术后对患者镇痛和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针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多模式镇痛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它是由多种镇痛机制结合在一起的,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疼痛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临床效果,观察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4到2017-4月收治的共86例肝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

参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1至77岁,平均年龄(53.3±12.1)岁。

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3至75岁,平均年龄(54.2±1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诊断为肝癌,进行手术的患者;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②血液传染性疾病;③中途退出者;④认知障碍与语言障碍⑤对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疼痛评估方法、术后疼痛变化规律等。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首先要对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随时检查记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评分,评分小于等于3分的实施物理止痛护理;3~6分的按照医生的嘱咐实施镇痛药物结合物理止痛一起治疗,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分别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段再次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2]。

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通过按摩的方法来帮助患者保持身心的放松,从而来转移患者注意力。选择患者舒服的体位,从患者的头部开始放松护理。护理人员要使患者保持放松状态,所以在护理中掌握好力度及动作是尤为关键的,动作轻柔为最佳;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沟通,从而了解患者的喜好,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轻音乐,即可让患者放松也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很多患者因自身的病情和手术的影响,会出现烦躁、抑郁、紧张等一些不良的复杂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对患者多用鼓励性语言,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有知情权,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镇痛过程要详细的跟患者讲解,来消除患者心里的恐惧感,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3]。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知信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患者更深入的了解一些疼痛的相关知识,包含疼痛等级评分表、手术方式、疼痛处理方式等。让患者充分了解,防止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的数值。自制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操作技巧、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5-89分为中立,低于64分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其他癌症相对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是放化疗及手术。患者手术后会出现疼痛感,疼痛感会使患者呈现焦躁、紧张、烦闷等一些负能量情绪,从而导致患者治疗配合度不高,病情恶化,加重患者的疼痛。此时,常规的护理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所以,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4]。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门不断提升,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目标也转变为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对医院医护人员的信任与好感度。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手术后患者疼痛,患者通过学习疼痛知信行健康教育,自身对手术后发生的疼痛、用药、自我评估等相关的一些知识都有所了解,避免了患者对于疼痛的认知误区,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能量情绪,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恢复生活质量的进度,术后的疼痛对患者都会产生不良的情绪,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和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来减轻患者的疼痛。负面情绪得到了改善,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大大的提高了手术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在护理人员护理中,能认真的记录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变化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中,不仅只有护理人员,患者自身也参与到疼痛控制的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与理解度,从而达到了患者认可的满意度[5]。

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自身对病情和疼痛的认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不确定、恐惧感以及诸多的顾虑,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患者的信心以及战胜疼痛的信念。通过有效的实施干预治疗,患者情绪得到了改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细节也做到了最好,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建立了很好的护患关系[6]。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4%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9.06%,这更加证明了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优势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手术后疼痛的发生,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合理使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能减轻手术后带来的疼痛,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合理使用疼痛干预,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临床使用效果较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晟,陆灏. 陆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学术思想介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435-436.

[2]蔡瑞玉.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0):3386-3387.

[3]赵家军. 甲状腺疾病与肝脏[ J ]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3):165-166.

[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2015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1-6.

[5]杨丹,杜莉,李珊. 疼痛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1):1939-1940.

[6]陈慧,熊燕,蔡霞,等.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2例[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3):101-102.

论文作者:蒋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疼痛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_蒋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