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三维技术培育双孢蘑菇_双孢蘑菇论文

如何利用三维技术培育双孢蘑菇_双孢蘑菇论文

怎样用架式立体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架式论文,蘑菇论文,立体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基配

麦秸(稻草)牛粪培养基:麦秸(稻草)2200千克、干牛粪2000千克、石膏80千克、石灰70千克、碳酸钙6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铵20千克、尿素25千克、发酵剂1.5千克。

饼肥(无粪)秸秆培养基:稻草或麦草3000千克、菜籽饼200千克、石膏粉90千克、石灰75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45千克、碳酸钙40千克、硫酸铵30千克、发酵剂1.5千克。

专用肥秸秆培养基:麦草3000千克、双孢菇专用肥300千克、石膏80千克、石灰粉50~60千克、发酵剂15千克。

棉籽壳牛粪培养基:棉籽壳2500千克、玉米芯1000千克、麦麸130千克、饼肥130千克、干牛粪20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80千克、石膏40千克、石灰50千克、草木灰50千克、发酵剂15千克。

堆制发酵

选择地带开阔、排灌方便、靠近菇棚,最好是水泥地面的场所。场地四周设排水沟,四角挖积水坑,使料内流出的肥水积聚在坑内,再浇回料内,以免流失。一般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料堆长约10米,宽2.2~2.5米,高16米左右。

预湿 堆料前2~3天,将麦秸、稻草、棉籽壳等摊于地面,均匀喷水浸湿,以湿透为度,含水量60%左右;干粪粉碎后,加入清水拌匀,湿度掌握在能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含水量50%~55%。

堆料 堆料前将场地打扫干净,先铺1层草,约30厘米厚,堆宽25米,长约10米,然后在上面铺1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上再铺30厘米厚的草,上面再撒1层粪。依此顺序往上堆叠,直到料堆高达1.5~1.6米为止,最上面盖一层粪,如有人畜尿,可在上层浇入代替水。饼肥和尿素一般在堆料中间3~6层时加入,上下两头不加,以利充分发酵和吸收。铺料时如草料较干,可适当喷水调湿。注意堆型四周垂直、整齐,以利于保持堆内温度,促进好热性微生物的繁殖。堆料顶部做成弧形,堆顶覆盖草帘,以防日晒。堆的中间,每平方米应插入12~15厘米木棒等物3~5根,以利于通气及微生物的活动。下雨时覆盖薄膜,防止雨水淋入料内,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气。

前发酵 分三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5~7天,加1/2复合肥、过磷酸钙,并将麦秸的含水量控制在65%~70%。翻堆结束后,在四周撤上石灰粉。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堆后4~6天,加1/2石膏粉和过磷酸钙,将宽度扩大为2米,高度不变,长度自定,适当补水。如遇雨天应及时盖好薄膜,雨停后马上掀开。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3~4天,翻堆时调节pH值为7.2~7.8,培养料含水量为63%~65%。翻堆时间亦可不受天数限制,当堆温达70℃~75℃时,即可翻堆。

后发酵 第三次翻堆后2~3天,料温达到最高时,按计划用量趁热运进菇床集中堆放,堆高50~55厘米,随即覆盖棚膜。当料温上升到60℃~62℃、气温55℃左右,保持6~10小时,以利于嗜热微生物的生长,还可将病菌、杂菌和害虫杀死。然后降温至50℃~52℃,维持4~5天,使有益的中温型嗜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随后撤膜降温,当降到40℃左右,将料摊放于菇床,厚25~30厘米,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排出有害气体。发酵好的培养料质地柔软有弹性,草形完整,一拉即断,棕褐色至暗褐色,料表面有一层白色放线菌,料内可见灰白色嗜热性微生物菌落,无病虫杂菌,无酸臭味,无氨味,含水量62%左右,手握料有2~3滴水;pH值为7.0~7.5。

播种

待料温降至25℃~28℃时,盖好塑料薄膜和草帘,准备播种,播种前要检查一下,菌丝浓白粗壮的为优质菌种。按每平方米1~1.5瓶的播种量,把菌种成粒状掏出或轻柔地搓成粒状。把总量的3/4先均匀撒到畦床上,用手或工具把菌种和培养料混匀)然后用木板将料面整平,轻轻拍压,使料松紧适宜,料面成弧形,以利覆土。然后把剩余的1/4菌种撒到料床表面,并用手或耙子扒下,使菌种稍漏进表层,或在菌种层上再薄薄地盖一层麦草并压实,以利定植吃料,不致使菌种受到过干或过湿的伤害。这是国际上推广的混播+表播方法。

发菌

播后3天,紧闭菇棚,稍微通风,以保湿为主。播后1~2天菌种萌发出绒毛状菌丝,3天开始吃料,遇高温天气,应加强通风换气,夜间将通风口全部打开,通风降温,防止菌丝闷热不萌发。3天后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大菇棚通风量,促使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植。一般播种7~10天,菌丝就基本长满料面。此时,应加大通风,昼夜打开通风口,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较干,促使菌丝向湿度较大的料内生长,缩短发菌期,减少病虫害的侵染。

覆土

一般播后16~20天即菌丝长到或基本接近料底时,即可覆土。每100平方米需要团粒结构、孔隙多、持水强、吸水快的土3立方米。先将土用筛子筛1次,加15千克石灰拌匀,将含水量调节在16%~18%之间。覆土前将菌床表面用手轻扒一下,使表层菌丝断裂,覆土后菌丝可在断裂处快速形成新的生长点,缩短菌丝爬土时间。覆土要均匀一致,厚度为3~3.5厘米。当覆粗土6天左右,在土缝间能看到菌丝,部分菌丝穿入粗土中时,再盖1厘米厚干细土。

调水

覆土后出菇前仍处于菌丝生长阶段,关键是调水。原则是少喷、勤喷、轻喷、循环喷,达到“调透土,不漏料”的效果。调水分3次进行,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喷水法。最后将土粒调至无白心,质地疏松,手能捏扁,含水量20%,菇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地面潮湿。调水时要避免急水,喷头应抬高或反向喷雾,调至上层有明水。整个调水过程都要视气温、风力等情况配合通风,以保持棚内新鲜空气,使菌丝在土层中横向生长,促使菌丝在粗土上、细土下形成出菇部位。

耙平覆土层。覆土后第8天左右,因大量调水导致覆土层板结,可用几根粗铁丝拧在一起,一端分开,弯成小耙状,松动菇床的覆土层,以改善通气及水分状况,且使覆土层混匀,使断裂的菌丝体遍布整个覆土层。

管理

双孢菇从播种、覆土到采收,大约需40天左右。秋季产菇的高峰期在11月前后。若此时气温正常,从采菇到结束,一般可采3~5潮菇。第一潮至第三潮菇,产量较为集中,约占双孢菇总产量的70%左右,所以秋菇管理是双孢菇生产中管理技术的重点。秋菇期间,由于培养料营养丰富,气温适宜,双孢菇生长速度快,出菇密度大,潮次周期短,产量集中。双孢菇对水分、空气需求量大。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温度、湿度、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多出菇,出好菇,又要保护好菌丝,为春菇生产打下基础。

联系电话:0871-3126725

标签:;  

如何利用三维技术培育双孢蘑菇_双孢蘑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