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各行各业成人教育现状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当代中国各行各业成人教育现状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当代中国各阶层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当代中国论文,各阶层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2-0031-03

成人教育在当代中国各阶层中产生的影响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各个阶层对成人教育的认识以及接受成人教育的水平、方式、目的等因受到他们各自所处的阶层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属于同一阶层的成人,在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就当代中国各社会阶层对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其形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比较,试图找到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所在。

一、所处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各阶层对成人教育有不同的认识

英国学者A.J.克罗普雷指出:“在贫穷的、辽阔或人口稀少的地区与国家,学员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可能意味着与参加学习相关联的‘代价’(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包括时间损失、家庭的分离等等)可能非常高。如果这些得不到较高的补偿(或者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就很难激发参加成人教育的积极性。”① 约翰斯顿和里弗拉发现,居住在中等城市里、经济收入较丰富、社会地位较高的成人公民中有85%的人“至少知道一处成人能够接受指导的地方,而相同数量的居住在小城镇或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中只有19%的人知道这种信息”。② 同时,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发达地区往往具有比较有利的地理、自然环境,持有积极进取的文化传统与知识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而不发达地区的地理、自然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其文化传统中更多含有听天由命的成分,其教育价值取向常滞留于扫盲即可的层次。

据笔者问卷分析发现,在比较发达的城市,90%以上的精英阶层认为,接受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有的人甚至把成人教育的作用看作“时代的命脉”,而85%的中间阶层、弱势阶层也非常重视教育、再教育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达或比较发达地区,新科技的传播、发展速度较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充了对职业技能的更新要求,技术上的变革改变着传统的行业或增加了新的职业,因而要求大规模训练或再训练;那些不适应变革的职工由于体制或是自身的原因成为了失业或半失业者,成为社会的弱势阶层,他们对社会变革的感触更深,对自身知识水平不足以及对教育的重要性更有很深刻的认识。而在欠发达地区,各个阶层由于对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即没有意识到或者感受到教育对自身生活改变的重大作用,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由于周围缺乏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或是由于成人培训机构经费困难、距离遥远,尤其是不发达地区有大约3/5的人处于弱势阶层,他们不堪经济负担、不能补偿时间和家庭分离造成的困难。大部分人每天都为生活奔波,即使有再学习的想法,也很少有学习时间和精力,少有的闲暇时间,也用在玩乐、休息上,从整体而言进行学习的氛围不浓。因而在对接受再教育的意识这方面,这些地区的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弱势阶层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尽管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职业的代际继承性比较强,但是他们都很尊重有知识的人,认为读书“有出息”,因此,他们把自己上学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

二、固有教育水平不同的各阶层对成人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选择

受教育越多,就越想受教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发现有这种倾向。③ 本格森指出:“尽管成人教育存在开放的潜力,但对成人教育所作的研究始终显示出一种‘精华效用’——一部分已有最高水平的第一次教育的人参加成人教育的比例数偏高。虽然工人经常组成最大的单一团体参加成人教育活动,但他们仍然不是主要代表。即使在有意识地采取开放倾向的国家也是如此。”④ 日本学者持田荣一等人认为,一般学历水平越高的成人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内容也越深,并且掌握着“基础学习”和自学的方法,因而原有较高的学历程度是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的有利条件。同时,成人原有的不同的教育水平还影响着社会各阶层选择接受成人教育动力、方向及其内容。1980年,成人教育专家戈夫南蒂(Governanti)专门利用E.P.S——教育参与量表对参与社区学院学习的成人学习者做出调查,其结果还表明了如下一种趋向:教育程度较高者,较倾向于“知识兴趣”和“社会接触”方面的学习,而教育程度较低者则较倾向于为了满足“职业进展”、“教育补救”和“外界期望”⑤ 方面的学习。

三、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各阶层对成人教育有不同的评价

与不同的经济地位相关的价值观、态度和经验导致不同的教育情境。在相当一部分成人教育研究者看来,成人卷入教育活动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同经济地位相关的价值观、态度和经验有关。⑥ 约翰斯顿和里弗拉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企图证实这一点。他们认为,社会阶层不同的人对学习、对接受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与评价。社会阶层低的人不仅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没有意义,而且他们对于教育的估价也完全根据接受教育后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觉得仅仅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是毫无价值的……这些人完全意识到良好的教育能够使他们获得就业机会,找到稳定的工作,但在他们看来,学习并非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实际上对于典型的社会经济地位地下的人来说,“学习”与“消遣娱乐”毫无关系,其涵义正好相反。按照约翰斯顿和里弗拉的“一家之言”,一定的价值观决定着一定的教育态度,进而影响着一个人的教育成就。

笔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社会阶层越高的人对知识的认可性越高。但是,与此同时,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作为精英阶层的私营企业主,由于他们特殊的成功背景,使他们对接受教育的观点相对于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来讲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要视情况而定。他们有的是凭借自身的教育水平取得的成功,这部分同上述分析比较一致,但是,私营企业主来源十分复杂,他们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凭借自身吃苦、耐劳的品质,再加上头脑灵活,能够抓住机遇,才跻身成为社会经济精英。因此,他们看不起有文化的人,对接受教育、再教育不屑一顾。这种思想与上述分析的社会低阶层的思想有很大的雷同。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却在潜意识里对文化抱有一定的崇拜,因此他们喜欢与有文化的人来往,同时,他们很多人喜欢通过给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设置一些书籍、字画等文化用品,借以向外人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虽然自身没有文化,感觉知识没多大作用,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私营企业主阶层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有文化,并不惜代价的供自己的孩子学习,这说明在潜意识里,他们对知识、对教育有着较高的认同感。

四、不同年龄、性别的各阶层对成人教育有不同的需求

笔者在访谈问卷中发现,很多情况下,年龄、性别的差异会导致各阶层对成人教育不同的需求。同时,米勒认为,参与学习的动机倾向,也跟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年轻人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倾向于保障经济安排之考量,而年长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则较倾向于自我实现之需求。就年龄来讲,年轻人由于不服输的心理状态、充沛的精力,再加上他们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怀有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强烈要求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社会地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其中,教育无疑是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的一个手段;同时,迅速发展变化的职业要求,也迫使他们需要不断充电,获得与本职业相关的资格证明。这个年龄阶段的成人,绝大部分处于中间阶层或弱势阶层,因此,教育主要被当作是实现他们各自目标的方式,成为实现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大多是专业技术性较强或是证明自己知识水平的学历教育。据一项对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佛山等六个城市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目前进城务工青年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创业动机强烈、学习劲头高涨、权利意识渐显、归属需求增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的丰富,最重要的是固定社会地位的获得,大部分超过四十岁的成人的进取心日益消退。因此,他们有的放弃了再学习的机会和想法,有的转向了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来消磨时光或是娱乐身心,一般来讲,三大阶层都显示了这一特点。

但是,比较特殊是精英阶层中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掌握一个国家重要组织资源的管理者,除了必须拥有丰富的生活、工作经验之外,还必须拥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因此虽然现在越来越要求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讲,国家和生活管理者阶层的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以上,尤其是作为国家一级的领导人员。在这一阶段,是他们尤其需要努力学习、发挥能力的时刻,因此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教育取向除了进行相关的管理等知识之外,还包括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以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除了年龄差异之外,性别的差异也对成人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需求,也由此导致了成人教育不同的发展内容与方向。无论弱势阶层、中间阶层还是精英阶层,男性从三十岁开始都被认为是事业刚刚起步的时期,对未来踌躇满志,而这个年龄阶段对女性来讲,她们大多已经结婚生子,其生活重心已放在家庭。为了维持现状,除了由单位统一组织或强制进行的资格认证学习、考试或提高其专业要求之外,她们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即使主动接受教育,也是学习育儿、保健、烹饪等与家庭生活比较相关的知识,除了空闲时间不多等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她们大都认为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已经不适合学习。笔者在访谈问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妇女,即使在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由自己单位所组织的各种形式、各种目的的培训学习活动,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平常参加过学习,或正在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她们潜意识里就对接受再教育的意识淡薄,或者是根本没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只是盲目的听从统一的安排,并安于现状。有关调查表明,20—30岁的城市女性约有二百多万不出去就业,而在家做家务,约有43.2%的不在业女性并不想就业,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明显落后于男性。许多妇女明知自己素质低,也懒于钻研技术。城市女职工中,在余暇时间参加学习者仅占7.64%;看电视节目者中,关心科技知识的仅占0.86%;业余时间对时事政治感兴趣者仅占14.3%。⑦ 当然,很大一部分白领阶层的女性,尤其是发达地区的这部分女性,他们除了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之外,由于高素质决定了她们的独立意识较强,即便是结婚生子,她们还是能够很好的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能够保持工作的积极状态,并不断接受各种培训,争取与男性获得相同发展的机会,实现她们向上流动愿望。

五、具有不同目标取向的各阶层有不同的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

约翰斯顿和里弗拉在对23950名参加教育活动的成人学生进行调查后指出,职业阶层较低者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应付日常所必需的技能,而“当一个人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之后,学习的目的便不在于适应基本的生活,而通常转向较无生活压力的事情,如闲暇教育的充实等”。⑧

精英阶层掌握着三大资源的绝对优势权,相对于中间阶层和弱势阶层,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质量,这种质量包括工作的质量与休闲娱乐的质量。精英阶层作为国家和社会、企业的领导阶层,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具备作为一名管理者所必需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们接受教育的目标是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理念,这也是他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决定的;同时,他们更希望学习比较有品味的休闲娱乐方式以及消费方式,以排解压力,放松心情。

对中间阶层来讲,他们往往具有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干大事业,求大发展,他们往往通过勤奋的工作来实现收入的安全感、地位的优越感和权力的满足感。他们由于受现代化管理知识的约束和熏陶,再加上内心也有渴望名望与成功的需要,促使他们刻苦的工作,而且抓住一切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培训机会,不断充实与提高自己,以期长远的发展。在我国,受“读书才有出路”的固有观念影响及直接的经济利益驱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大批参加工作的人也加入到受教育的行列中来。⑨ 由于中外交流合作机会的增多,外企对中方雇员的教育要求一般都承袭了在母国的要求,因此对外语、计算机、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要求也扩大了他们对相关内容培训的需求。与传统社会的工人与农民相比,当代的中国中间阶层具有较强的现代公民意识和较少的臣民意识,⑩ 再加上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和较高的素质,因此他们对现代民主和法制的理解比较深刻、全面,反对专制与不平等,希望通过平等竞争来实现各自的向上流动,因此他们也认识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学习法律,利用所学知识保护自身的权益也是他们在社会流动非常频繁的今天确立自己地位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产业工人,城市的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民阶层等之所以处于弱势阶层,有的是因为初级教育水平太低,或是自身拥有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水平的落伍等(当然不排除其中先赋因素的作用,例如对于农民阶层来讲,他们所处的农村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大部分人终生被束缚在土地上,劳苦工作,付出大于收获)。因此,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提高就业能力,学习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这种目标直接是与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相联系的,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对他们而言,学习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休闲、娱乐等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来讲,是不现实的。根据对广东省的进城务工者的调查统计得出,有69.2%的进城务工青年担心因缺乏文化和技术而下岗或失业,他们认为目前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科技知识(23%)、法律知识(31.8%)和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27.6%),有43%的务工青年迫切得到用人单位提供科技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机会。(11)

注释:

①②④⑤⑥⑧转引自高志敏.当代世界教育科学发展与成人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17,117,119,119,118,119.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1.

⑦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5.

⑨⑩宋林飞主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NO.1(2000·南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04,205.

(11)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3: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98.

标签:;  ;  

当代中国各行各业成人教育现状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