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内科 200233
【摘 要】目的:为了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相关资料,根据用药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后分别治疗,最后按文章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显效者18例,有效者10例,失败者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之和)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83.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68-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常见的心内科病之一,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后者根据心电图变化可进一步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时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见于75%~95%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1],笔者单位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包括男性40例和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5岁-72岁,平均年龄为(55.4±7.4)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60例患者入院治疗之前均经影像学诊断,结果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其中有30例患者属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有12例患者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余18例患者属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排除治疗过程中对瑞舒伐他汀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排除精神病史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者(例如严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选择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一般资料(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治疗方法 所有60例患者入院后都进行同样的基础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进行抗血栓、抗凝和调节血脂含量水平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服用舒瑞伐他汀,口服,常用剂量范围为10~40mg,qd。本品剂量应个体化,根据治疗目标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作适当调整。对照组3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选择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用药方法为起始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本品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日用量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一次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
1.3疗效判断 所有患者均在连续资料一个月后根据王新,锦见俊雄[2]文献中的疗效标准进行判断: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者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获显著性改善,临床诊断结果明显好转并接近正常水平者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者为治疗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显效者18例,有效者10例,失败者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之和)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83.3%)(P<0.05),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经一个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为93.3%,明显高于选择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有效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本研究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Apo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的舒瑞伐他汀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线调节血脂水平类药物,与其他同类的他汀类药物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3]。王旭红,寇俊杰,张健等[4]在文献研究过程中同样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治疗一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为90%,与本文数据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其在文献研究中还提到舒瑞发他汀类药物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抑制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增加了肝LDL细胞表面受体数目,促进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谢,抑制了VLDL的肝合成,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总数,进而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危急,在治疗方面应该以尽快、充分、持续开通与梗死相关血管为主要目的,同时应配合优质的护理服务,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剧烈疼痛、焦虑和抑郁的条件下出现剧烈的反应,这些突如其来的感觉往往会引起患者巨大的心理变化,严重的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5-6],因此,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特点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除此之外,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不慌乱、坚定有序的为患者进行护理也可对患者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有益于患者病情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赵伟,李婷婷,李莹等.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2):207-208.
[2]王娇,刘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71-872.
[3]李岳.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6):1572-1574. 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15.16.004.
[4]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2):107-110.
[5]李博宇,华琦,李静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1年肾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1):58-62.
[6]杨昭毅,向倩,周颖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应用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6):1665-1667.
论文作者:张洁林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综合征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脂蛋白论文; 有效率论文; 疗效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