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景园林学;海绵城市;构建
为了解决城市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中国大力提倡“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续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可以看作是可持续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各个专业在此领域上进展并不一致,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不够系统并且缺乏彼此之间的衔接。因此加强不同建设系统和学科之间有效配合是中国可持续雨洪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风景园林专业一直关注生态问题研究,很多基于雨洪管理的景观取得了广泛认可。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基于本学科的研究与实践范畴,兼顾多学科协调,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值得仔细思考。
一、海绵城市简述
海绵城市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人们认为进行城市开发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努力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核心理念是保证城市建设成功后地表径流量不超过建成前的径流量。风景园林可以说是海绵城市的一大载体,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风景园林的作用,做到统筹兼顾。海绵城市本质上是强调人类的建设活动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并强调综合区域特征与构建科学的排水系统。
二、海绵城市的技术集成
海绵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里面有复杂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是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得到的,总体来看,海绵城市体系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让自然做工的生态设计技术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维持人类生存。生态设计技术基于人与自然合作的宗旨,让自然做工,使其能够帮助人类达到某种目的,它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任何技术都应尊重自然,而不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设计建设。
(二)古代适应水技术
先民在长期进行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指挥,这无疑增强了人们对水环境应对能力。在城市和区域尺度,古代城乡聚落适应水环境方面的已有研究散见于聚落地理方面的研究。水利方面的相关遗产也非常丰富。俞孔坚等研究了黄泛平原古代城市的主要防洪治涝的适应性景观遗产,并总结出了“城包水”“水包城”和“阴阳城”等水适应性城市形态,饱含着古人应对洪涝灾害的生存经验,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大有裨益。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行业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着相似之处,两者都以降低人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为目标。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风景园林行业则可以通过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充分保障城市水生态系统功能。建设海绵城市,其关键在于水的问题,而城市开放空间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基于此,要求城市开放空间具备相应的功能,其功能性主要表现在教育、防灾避险、游憩、生态与景观几个方面。而生态、景观与游憩功能的实现,则需要依赖于风景园林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综合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关注生态功能相关关系,风景园林行业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强化园林设计与技术培训,做好园林管理工作,确保在城市绿地设计过程中,兼顾多种功能需求。
从风景园林行业的角度来看,城市海绵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推动绿色建筑建设,实现建筑立体绿化,提高城市气候调节能力。(2)在室外环境领域,落实低碳社区环境建设。(3)针对城市中不透水道路应采取生态化改造措施,切实提高道路渗透性。(4)构建城市内部绿色生态走廊。以园林绿化为例,风景园林行业应以较高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科学计算出凹绿地比例与下凹参数,确保绿地排水口高度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类型,并借助工程措施等实现土壤改良和区域生态效益。通过构建多层次与多样化植物景观,能够为恢复与实现城市“海绵”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四、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景观园林中的实施策略
(一)城市道路景观园林的实施
由于城市道路中雨水的径流量比较大,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同时也是城市出现污染源的主要来源。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城市景观园林中,需要在满足交通路面通畅,保持道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道路两侧以及道路周边的绿化空间开展下凹式的绿地建设,实施透水路面、LID 树池等开发措施,在道路功能上不仅能够减少雨水的净流量,还能将路面径流水质进行改善,提高城市水环境与质量。首先,利用道路景观的绿化带,在道路中构建现状下凹的绿地系统,其功能是促进道路雨水地表径流顺利汇入绿化带,并逐渐实现绿地系统对雨水的储存、入渗以及净化功能,而对那些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雨水进行排放。透水路面的使用能够强化雨水的入渗功能,当在道路污染较严重、道路负载较大的路面需要慎重考虑透水路面的使用。此外,在人行道路中应该尽可能对道路中的雨水径流进行消化,一般在人行路面中采用 LID 树池形式。
(二)城市雨洪管理海绵技术-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实例
海绵城市建设在微观角度中主要依赖的是,一系列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具有意义特殊,是我国首个以解决城市内部洪涝为设计目标的国家级的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通过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整体景观设计,将其雨洪管理进行生态化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城市雨水的相关问题。该工程以雨洪的安全格局为基础,在湿地中景观园林出雨水集合城区-汇水湿地,在雨水管理中形成了具有镶嵌形式结构的海绵综合体形式。通过填-挖技术形成海绵地形,首先,能够创造出多级湿地系统,其次,能够为湿地生物提供栖息地,并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在工程造价上比较低廉。在湿地中构建净化水质-蓄水池-地下水回雨水治理系统。
五、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的最大特点是水,这就离不开风景园林对水资源利用发挥的优势,因此相关从业人员还需不断实践,做到风景园林的合理布置,构建城市生态走廊,为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芬.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9(19):114-115.
[2]彭小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03-104.
[3]杨青娟,罗斯·艾伦,梅瑞狄斯·多比.风景园林学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角色研究——以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04):74-78.
论文作者:曹菁旋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径流论文; 道路论文; 功能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