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
“是”的系词用法与焦点标记用法的关联
吴峥嵘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摘 要: 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指示代词,而是一个确指代词。当它复指前一分句并充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时,随着前一分句的简化,“是”的指代性越来越弱,就演化为表确认的用法。系词“是”的用法和焦点标记“是”的用法都是由这种表示确认的“是”发展而来,它们是同步发展,也都是在差不多中古的时候发展成熟的。
关键词: 是;复指;系词;焦点标记
在现代汉语中,“是”不仅是一个系词,而且是一个焦点标记。石毓智、李讷指出焦点标记是由判断词(系词)“是”发展出来的[1]48。席嘉认为系词的用法和焦点标记的用法是指示代词“是”用于复指的情况下同时发展出来的[2]。系词“是”与焦点标记“是”之间的关联与共变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特从指示代词“是”的特质、“是”用于复指并位于后分句句首、“是”的系词以及焦点标记的用法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
一、先秦汉语中的指示代词“是”有确指的意味
关于系词“是”的来源问题,学术界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系词“是”由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3]409;另一派主要有洪心衡先生等,认为形容词“是”发展出表确认、强调的副词用法,此用法发展出系词的用法[4]。这两种说法都有不足之处,前一种说法不能解释复指前分句的“是”用在后分句的句首时是在什么诱因下发展为系词的,后一种说法不能解释由形容词发展出来的表确认、强调的用法的“ 是”是如何能够带上宾语的。因此郭锡良认为表复指的“是”受到同形的表确认意义的“是”的影响,因而发展为系词[5]132。
我们需要对先秦的指示代词“是”有一个新的认识。先秦的指示代词比较多,有“是”“此”“斯”“兹”“彼”“之”“其”“夫”等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指示代词只有近指“这”和远指“那”。如果指示代词仅仅是从空间位置来指示,那么二分就仅需要两个指示代词,三分也只需要三个指示代词。先秦汉语的指示代词数量如此众多,岂不是很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事实上,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除空间指示外,还兼有确指的用法。如:
进入暖箱的新生儿需要全程监护,医护人员会定时查体、喂奶、换尿布、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原始反射和生命体征等,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暖箱温度失控,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甲:小王不仅不帮我,还帮着别人。
福建师范大学胡志刚教授主编的教材《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已经由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2016年1月第五次印刷。该教材是依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总结同类教材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汲取了我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新成果,为化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编写的。
其中,“这小王”中的指示代词“这”不是指别作用,而是起确指的作用。
在先秦汉语中,“此”是典型的近指代词,“彼”则是典型的远指代词,“是”一般也被认为是近指代词。但“是”确实与“此”不一样,除了“是”发展出系词的用法而“此”没有外,“彼”与“此”常常可以对举,但“彼”与“是”从不对举。实际上“是”是一个确指代词。在现代汉语中确指代词由近指代词“这”兼任了,但在先秦汉语中,确指代词是由“是”来专司其职。
C.小王昨天是用钳子把那张桌子修好了。(强调:不是用其他工具)
将先秦汉语中的“是”与“此”比较,可以发现“是”有一些特殊的用法。比如,“是”做宾语要无条件地前置,“是”可以通过紧跟宾语之后复指宾语使得宾语可以前置。这是因为“是”是确指,不容易成为信息的焦点部分,而汉语句子末尾的位置是自然焦点的位置。确指“是”紧跟宾语之后复指宾语,使宾语也有了确指性,因而这时的宾语也要前置,避开焦点位置。
就这样,我在家坚持忍了整三天。这三天,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儿。到了十月二日,老婆再也忍不住,坚持非要领我去医院,还说,你就算不为了你自己,你为了我去医院看看病行不?这一天到晚,净咳儿咔的,还能不能让人睡个好觉了。老婆都这样说了,我还能坚持么?
“是”之所以能够表示确指,是因为它来源于时间指示词。在先秦汉语中,“是”没有单独用于指示时间的用法,但是“是”与“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做状语时,总是表示“在这时”的意思,这种用法在《左传》这样的叙述性强、需要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文体中经常出现。但“于”与其他指示代词所组成的介宾短语即使是做状语也没有一例是表示“在这时”的。
许慎《说文解字》:“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陈年福认为“此”以双脚比并停止不走表示就在此之意,是“这里”的意思[6]。“此”的近指代词的用法就是由“这里”的用法发展而来的。《说文解字》:“是,直也。从日正。”我们可以认为“以日为正”不仅可以有正确的意思,如“是非”之“是”,因为正确的东西是以太阳这个最大的光明源对照出来的,而且可以引申出时间指示词“这时”,因为先民的时间概念就是从日月星辰的运行中得来的,其中太阳的运行是一个最重要的参照点。“是”由时间指示词“这时”引申出确指代词的用法也很自然。所谓确指,是一定要有某一背景作为参照点的,这与“这时”一定要有一个时间参照点有一致的地方。
二、“是”用于直接复指并位于后分句句首
E.小王昨天用钳子把那张桌子是修好了。(强调:不是弄坏了)
(1)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乃为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3)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孟子·尽心章句下》)
(4)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5)无处而馈之,是贷之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6)孟子独不与马雚 言,是简马雚 也。(《孟子·离娄章句下》)
例(1)中的“是”复指“今恶辱而居不仁”,它是后一分句的主语,如果去掉“是”,句子变成了“今恶辱而居不仁 ,犹恶湿而居下也”,确实有点松散,“是”起到了联系句子的作用。例(2)中的“是”的作用俨然已经相当于连词“则”了。因为要说复指,“是”只能复指“有王者起,必来取法”,但它在结构上显然与“乃为王者师也”没有直接关联,不充当后一分句中的句子成分。语言是讲求经济性原则的,例(1)和例(2)的例子说明用“是”来复指前面的分句,一定会有特别的作用。例(1)和例(2)中的“是”都起到连接的作用,但是复指的“是”的作用不限于此,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例(3)至例(6)的共同特点是复指的“是”起不到明显的连接作用,因为“是”所复指的前分句(或已简化为短语)本身就比较简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是”的复指,句子的结构都不会松散,而且在这些例子中,“是”在后分句中做主语,它也不可能成为连词。在例(3)至例(6)这样的句子中,既然用了“是”复指,它必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又因为它的联系的作用不重要了,或是不可能了,它就会发展出其他的作用。由于“是”是一个确指代词,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的指代性就减弱了,确认性得到了加强。
由确指代词到单纯起确认作用,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很难分出绝对的界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复指的“是”之前插入了副词的时候,“是”的指代性就很弱了,而确认性则变强了。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这里讲的“重要”,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对于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等。
乙:唉!这小王也真是的。
(7)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孟子·离娄章句下》)
(8)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B.小王是昨天用钳子把那张桌子修好了。(强调:不是其他时间)
旭日初起,带露的幽草,叶片上挂满七彩宝石在旋转,清晨的宇宙是新娘,大草原是缀满珠宝的嫁衣,这是天趣。且看云比人还忙呀!一座山峰飞进云里,云又故意推山出来;一座山峰飞出云外,云又急忙拉山进去,云跟山纠来缠去,低空的云总像要挟着山一齐飞似的,这也是天趣。
幼儿年龄比较小,因此,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多动性,这样教师就常常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对课堂教学的纪律进行维护,这样过于拘谨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学生积极和主动性的表达。
(10)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楼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第四,文化消费需求为演艺业创造了机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厚重的湘西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张家界旅游演艺成为旅游者了解湘西地区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文化消费需求为张家界演艺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12)今也滕有仓廩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11)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要综合考虑合同终止后的救济手段。损害赔偿是主要的救济手段,但非仅此一种。对买方而言,最主要的合同终止事项是卖方交付失败,买方首要的救济手段当然是寻求损害赔偿,除此之外,还可以解除合同、已经支付情形下可以取回货款、主张合同继续有效并要求卖方支付替代的减排量。对卖方而言,最主要的合同终止事项是买方不付款,此时卖方面临更大的风险,主要的救济手段就是要求按市场价格计算赔偿额或是要求支付货款和利息。在减排量购买协议中提前约定付款担保似乎难以实现,这就依赖于卖方的谈判实力和谈判技巧。
(13)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例(7)中的“是”复指前面的内容,在“是则可忧也”分句中充当主语。例(8)中的“是”复指“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与复指内容中间有间隔,它在“是诚不能”分句中充当主语。这两例中的“是”都在“是+副词”的结构中,它们还是比较明显的指示代词。例(9)中的“钧是人也”,很难找出“是”所复指的内容,所以它的指代性基本消失,确认性却很强。例(10)中的“则是可为”也找不到“是”所复指的内容,“是”的指代性基本消失,确认性很强。例(11)、例(12)、例(13)中“则(唯)是”之前的分句都是列举了某种情况,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列举的情况的评价,其中的“是”都不能看作是对前一分句的复指,例(11)中“不明”的主语应是“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的人,而不是“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例(12)中“厉民而以自养”的是君主,而不是“滕有仓廩府库”,例(13)中的“是”也不是复指“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这几个例子中“是”的指代性很弱,确认性都很强,它们都处于“副词+是”的结构中。我们可以认为,副词可以起一个重要的标识的作用,当副词在“是”之后,形成“是则”“是诚”等结构时,“是”的指代性还很强。当副词在“是”之前,形成“则是”“唯是”等结构时,“是”的指代性基本消失,确认性就很强了。以上例子也说明,在先秦时代,“是”已由指示代词发展出了专门表示确认的用法。
到了汉代以后,“是”表示确认的例子就更多,更明显了。如:
(14)共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反魏。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赵策三》)
(15)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墓帛书》)
加压过滤机的气水分离系统主要是利用旋流原理,将滤液气水混合物沿切线方向通入罐体中。混合物在筒体内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密度大的水分被甩向筒壁,而气体集中在筒体中心,随内螺旋负压上升并排出筒体。原设备使用的气水分离系统如图3所示。
例(14)中的“韩是魏之县也”中的“是”依然起确认的作用。事实上,韩并不是魏之县,但说话人为了强调,以加强表达效果,不仅用了“韩魏之县也”这样的判断句式,而且在主谓之间加入了“是”进行确认。例(15)中的“是是帚彗”,第一个“是”是指示代词,第二个“是”则起确认的作用。有了“是”的确认,“是帚彗”的判断意味更强烈了。出现帚彗是异常的天象,所以需要特别地强调一下。
三、“是”的系词用法与焦点标记用法
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吕叔湘先生认为:“是”字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肯定,名词谓语句里经常用“是”字,因而肯定的意思就冲淡了,好像只有联系的作用了[7]21。
汉语中的系词“是”由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的。“是”本来就表示确指,在先秦时期,它就由确指代词发展出了表示确认的用法,而且可以占据判断句中判断主语与判断谓语之间的位置,如例(3)、例(4)。这个时候“是”还不是系词,它只是表示确认。判断句本来就是表示某类事物是某类事物,或某类事物属于某类事物,有了“是”来确认,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是”能够由表确认发展为系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的判断句中客观地需要一个系词。
有动词做谓语的句子,动词把各名词结合起来,形成多种的语义关系,这样的以动词做谓语的句子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最自然的句子。先秦汉语典型的判断句由名词主语和名词谓语直接组成,由于没有动词的连接,这种组合语义关系不明显。因此,先秦汉语采取了很多的补救方式,要么在判断主语后加一个“者”停顿一下,要么在句末加一个表肯定的语气词“也”,要么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使用,要么在判断主语和判断谓语之间加入语气副词“惟”“乃”等。种种方法,都是通过语气词的使用尽力地提示话语接收者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判断主语和判断谓语的关系上。这一切都说明汉语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系词,“是”的出现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它不仅能够出现在合适的位置,它还可以表示确认,这与判断又非常契合,所以“是”最终可以发展为系词。
石毓智 、李讷认为现代汉语中表示焦点的语法标记为由判断词引申而来的“是”[1]34。他们所举的用来说明焦点标记的例子如下:
A.是小王昨天用钳子把那张桌子修好了。(强调:不是别人)
(9)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tes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小王昨天用钳子是把那张桌子修好了。(强调:不是把别的桌子)
所谓直接复指是指“是”直接位于它所复指的内容之后。很多人认为“是”正是处于这样的位置才走上了向系词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特意对“是”用于直接复指并位于后分句句首的情况做了一个考察。如:
根据他们的分析,所谓的焦点标记,无一不是在表示确认,即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由此看来,汉语的焦点标记不应该是由系词(或称判断词)“是”发展而来,因为在“是”发展为系词之前,就先有了表确认的用法,“是”的系词用法和焦点标记的用法都是由它的表确认的用法发展而来的,它们是同步发展的。前面的例(3)与例(4)中的“是”是用在判断主语和判断谓语之间,例(5)与例(6)中的“是”不是用在判断主语与判断谓语之间。这四个例子同出于《孟子》,其中的“是”都起表确认的作用,但是如果一直演化下来,例(3)与例(4)中的“是”就能发展为系词,例(5)与例(6)中的“是”则发展为焦点标记。
此外,完善村民自治体制,充分实现基层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6]“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7]实行村级民主自治,是党和政府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抉择,是杜绝基层腐败的根本举措。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自治的基本内核。除保证选举过程和结果的充分民主外,还必须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凡事关大多数村民利益的事,必须交由村民大会协商定夺。同时,必须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决策过程公开、村务公开、村级财政公开。
王力先生认为系词句在口语中完全代替上古的判断句,仍是中古时期的事。事实上,“是”发展成为成熟的焦点标记也是中古时期的事。如:
(16)豫章太守应劭是雍之子。(《世说新语·雅量》)
(17)贾充前妇,是李丰女。(《世说新语·贤媛》)
(18)时谓谢曰:“王宁异谋,云是卿为其计。”(《世说新语·言语》)
(19)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世说新语·政事》)
(20)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世说新语·品藻》)
(21)谢太傅谓子侄曰:“中郎始是独有千载!”车骑曰:“中郎衿抱未虚,复那得独有?”(《世说新语·轻诋》)
(22)尝行从棺邸下度,流涕悲伤。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纰漏》)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日龄1~28(12.43±1.32)d;体重1.67~5.32(3.64±1.21)kg。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1~27(12.52±1.42)d;体重1.71~5.41(3.57±1.34)kg。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例(16)与例(17)中的“是”都是成熟的系词,系词成熟后,之前判断句里的那些为了加强判断语气而用的语气词就都不需要了,这两例判断句中都没有语气词。例(17)至例(22)中的“是”是成熟的焦点标记。当“是”还只是用于表确认时,它往往是对于整个句子或整个谓语部分的确认。但“是”成为成熟的焦点标记后,它只管辖信息的焦点部分。例(18)中的信息焦点是“卿”,例(19)中的信息焦点是“诏”,例(20)中的信息焦点是“先辈谁”,例(21)中的信息焦点是“独”,例(22)中的信息焦点是“有”。
总之,“是”的系词用法与焦点标记的用法都是从“是”的确认的用法发展而来,而“是”的确认的用法又是由它的确指代词的用法发展而来。“是”的系词的用法与焦点标记的用法是同步发展的,也差不多是同时成熟的。
参考文献:
[1]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席嘉.“是”表示强调的来源和演化[J].语言研究,2013(7):58-62.
[3]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 洪心衡.《孟子》里的“是”字研究[J].中国语文,1964(4):285-288.
[5] 郭锡良.关于系词“是”产生的时代和来源论争的几点认识[C]//汉语史论集(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陈年福.甲骨文“何”“此”用为代词考论[J].中国语文,2006(5):401-406.
[7]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pula "shi "and Focus Mark "shi "
WU Zhengr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8, China)
Abstract : In ancient Chinese, the pronoun shi (literally meaning "yes" in English) is not an ordinary demonstrative pronoun , but a specific pronoun. When shi is the backward anaphora to the front clause and acts as the subject of the following clause, its nature of reference becomes weaker and weaker, owing to the simplicity of the front clause, and then shi has a new usage of confirmation. Copula shi and focus mark shi are both extended from the confirmation usage. They were extended synchronously, and became mature in the medieval times.
Key words : shi; backward anaphora; copula; focus mark
DOI: 10.3969/ j.issn.1003- 0964.2019.05.015
收稿日期: 2019-06-10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Y1309);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18YY22)
作者简介: 吴峥嵘(1968—),女,湖北汉川人,文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及语法的研究。
OSID: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0964(2019)05-0092-04
(责任编辑: 韩大强)
标签:是论文; 复指论文; 系词论文; 焦点标记论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