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于海涛

信息化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于海涛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苏淮安 223400

摘要: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加,检测建设工程的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这时检测单位的数量也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类检测业务,而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早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数据无处不在,那么如何将信息化运用到建设工程检测当中去,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要求,优势以及一些管理内容入手,进一步讲述信息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应用

一、前言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试质量检测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盒竣工验收评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检测工作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督促工程的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推动整项施工技术的进步。近年随着国家对建设工程支持力度的增加,房地产产业的持续火热,建筑工程的检测业务也随之增加,承办这些业务的检测单位也越来越多,而相应检测数据检测方式也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建筑管理环境了,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下改变,因此将信息化运用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了。

二、简述信息化管理

随着全球资源信息化共享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广泛,而我们的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了这些广泛的资源来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检测系统,并对各检测实验室中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来保证质量检测过程有效充分地进行。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实验室的仪器、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一些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而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

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会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跟踪和科学化的管理,这些过程主要包括最开始的检测的计划,对样品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和一些数据进行储存分析统计等行为,基本上可以监控检测整个实验室的主要业务,除了这些计算机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更具集成性和可扩展性,能很好地解决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的事项。

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信息监管系统,还有一个是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二者的差别在于分工不同,前者是利用一些信息化手段,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一些检测信息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对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中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计算、传输、统计分析和监督等。而后者的使用场所是在检测机构中,对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统计分析和监督。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求

1、监管系统的基本要求

a.这个监管系统首先应该更先进,更加的安全可靠,还要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伸缩、以及使用起来更加简单的优势。

b.监管系统的可控制性要强,要确保它能监控到各个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的检测数据信息,除了监控还要能够导入监督检测的检测数据的能力,确保这些信息能随时传输或导出。

c.监管系统的工作并不是只靠一个系统进行运行的,还需要操作系统、区域网络系统、互联网络系统这些系统的帮助,对于这些系统在进行选择时要选择安全稳定,可靠的,排除安全隐患,选择能够支持一般数据查询的专业的数据库。有的辖区内存在多个分支监管系统,这时我们就要采取分布式数据库进行管理。

d.监管系统要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要确保其各模块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内在联系清楚不紊乱。

e.监管系统要能够增加一些拓展功能,例如能够自动采集一些检测项目数据,而不需要人为的进行输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检测机构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a.以前我们一般是用单台计算机进行重复输入,这样工作效率很慢,而且由于是人为输入,可能有错误数据产生,现在信息化系统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录入等操作,使检测工作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管理,从之前的单机模式到现在可以多台计算机联网共享信息资源,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浪费的同时降低了认为出错的可能。

b.规章制度不应该只存在于公司的表面,井盖江奇融入到系统中去,使这些检测工作能够按照规则进行科学的检测流程。将一系列检测要用到的计算公式等储存在电脑中,由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c.要不断完善用户权限管理和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四、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信息化管理不管是对监管部门还是对检测机构来说都是有很大优势的,下面以这两个对象进行分析:

1、对监管部门来说的优势

a.有利于质量监测人员掌握工程的相关质量信息,对其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严禁相关施工单位私下撤换不合格的报告的行为。促使施工人员检查施工信息杜绝安全隐患,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监督手段对质量检测人员来说帮助是极大的。

b.能够及时的获得检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等,为其提供理论依据,使检测机构能够对质量有效地控制。当这些数据中含有不合格的数据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传送给相关质量监督部门,对异常数据进行报警,相关部门也能够尽快做出处理方法,提高监督管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真正实现工程质量控制规范化标准。

c.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既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各方进行质量控制、纠正偏差、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提供重要信息。加强检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将其与过程控制结合起来,对工程质量检测进行充分的管理,这才是工程检测中最重要的。整个工程过程都在系统的控制下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最后的验收工作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2、对于检测机构来说的优势

a.对检测机构来说,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相比效率极高,高效率会给检测机构带来高效益。它避免了人工输入带来的失误,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网络系统的传送对接加快信息交换的速度,通过系统的计算分析快速反馈检测的结果,减少错误的产生,提高检测的质量,将来即使工作量增多了,系统也能够从容的记录分析,不会因为数量的增多而在质量上有所欠缺,并且还能降低检测成本,优化检测程序,从检测试验的业务要求出发,它使用简单、实用,具有人性化,并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工作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要求。

b.管理系统具有先进性,它将所有的数据,包括样品、原始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从而实现了知识管理的基础架构,可以科学的保证跟踪质量。

c.信息化管理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最终目标就是改善检测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建设使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都得到体现和落实。

d.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具有规范的开放性,在系统体系结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的选型和设计上具有开放的原则。择开放的应用平台,使其具有与硬、软件平台无关,接口灵活,具有统一的服务接口,改造成本降低等特点。可以对钢筋、水泥混泥土等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回放和分析。还要对平常的入侵进行检测和阻止,对所有终端的访问都是定权限的,并对其进行管理控制,排除一系列安全隐患。

五、建设工程检测信息化管理内容

1、监管系统

a.监管部门基础信息管理,这些信息管理包括监管部门代码、名称、监管人员、有权行政管理机关提供的检测机构基础信息等。

论文作者:于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信息化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于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