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各类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电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电力行业在现代化背景下取得了多项进展,与电力信息通信相关联的数据采集作业随之变化发展。而为实现电力信心通信在数据收集环节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文章在对现阶段电力信息运维技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其实际运维过程中的不足及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系列提升和改善方法,大力推进电力通信市场建设,实现电力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数据;智能运维技术;分析
1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技术的特点
从本质上来看,电力信息变电运维系统是一种新的工种形式,该系统由多部分因素共同构成,系统内电压电流常处于复杂状态,进而使得在技术表现方面电力信息独具自身特色,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力信息实际工作过程中亟待检查或者维修的设备种类较为繁琐;高空作业时,对人员实际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相关人员在高度集中作业状态下以产生疲劳现象;电力信息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故障进行排除和解决;对运维人员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要求较高,需以高水平和高素质完成运维作业。
2 当前阶段电力信息通信运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缘由
2.1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在对现阶段电力信息通信实际运维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得知,企业生产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系统缺乏健全完善的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使得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得到相应的资源辅助,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整体偏低;
第二,电力信息通信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交流模式,但模式的多元化无形中增加了运维建设难度,使得运维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第三,系统监测和电网分析之间相互脱离,两者在对接过程中规范性不足,使得在分析数据过程中难度不断升高,系统故障率随之升高,最终给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
第四,由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实际运维能力与市场规定要求存在较大的出入,需不断提升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效率和质量优化改善的关键在于系统运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2.2 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维过程中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电力信息通信实际运维过程中,受非规范性的行为操作,刺激了各类运维工作的形成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参与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的相关人员基础知识严重匮乏,难以在实践过程中体现真实技能,运维质量较差,使得运维数据分析工作中问题产生几率提升;其次,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未能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使得运维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因子成为扰乱整体运维工作的主要原因;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普遍认为制度措施的作用不大,使得电力信息通信监测和管理两者相互脱节,引发一系列故障问题;最后,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系统中未对相关维修机制进行明确,整个维修过程非专业化现象严重,无法保障系统的运维效率,增加了运维工作中问题的产生几率。
3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技术的方法
一方面,处理系统的开关跳闸事故。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一旦电路开关发生跳闸现象,证明后期运维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某种缺陷,因而,需组织相关建设人员全面核查故障现场开关具体情况,寻找其故障产生根源。另外,仔细查看与之相对应的事故报告及相关故障记录,详细对比分析记录人员与实际故障信息,向上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反映,并在满足相关管理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对设备具体操作过程进行系统调试,为下一阶段检修作业的开展提供大量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在运维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处于相对完善状态时,如果出现开关共同跳闸,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保护工作不到位等因所造成的。在事故发生之后,运维人员应全面检查油箱各关键部位点,检查各部件在安装上是否处于紧凑状态,并做好二次回路检查工作。通过对系统的全面检修调试,综合判断是否是由于二次回路故障所引起的故障跳闸事故。
4 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智能运维技术提升的方法
4.1 构建可靠地资源信息模式来强化运维模型的使用能力
图1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框架
图1为电力信息通信运维框架,在具体构建资源信息时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与系统实际需求相对应,提高对系统相关业务内容以及外在环境条件等的重视程度,以此完成对数据信息模型的系统构建,充分发挥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为后期运维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铺垫;
二是应与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类资源信息,当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发现待处理问题是,可通过相关措施办法的应用,及时排除和解决问题矛盾;
三是在分析和评估电力信息通信资源时,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及符合方式加以处理,以此实现对电力信息通信资源实际使用能力的不断强化。且通过与系统实际生产情况的有效结合,不断增强设计模型的对比,推敲出系统运维整体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为资源信息模型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条件。
4.2 加强数据分析之间的工作力度
在构架运维体系时,应对信息与监测数据的使用能力进行实时有效的分析,使其在数据交互过程中达到高度融合。在店里信息通信数据体系实际构建过程中,对于数据监测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运用传感器具体功能,通过分析和研究系统在实际分布过程中的功能特点,实时跟踪并控制各个运维系统工作状态下的实时数据变化,最大限度的避免系统控制信息流状态因传感器数量和传感器质量问题而形成的丢失现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是在数据种类和系统形式上也产生了巨大变化,那么相应的电力信息通信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这方面的数据优势,对电力企业生产的活动进行跟踪和分析,对各种监测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调查及应用分析,确保电力信息运维环境处于足够良好状态下,最终才能实现电力信息通信数据能够实施反馈的具体目标。
4.3 加强数据分析的技术运用,实现系统集成目标
在对现阶段电力市场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及要求的综合分析后发现,对于电力信息通信数据智能运维技术的运用,应当集中在一些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有效跟踪并多角度定位传统应用技术,通过对比技术的全面分析完成对新型运维系统的积极构建,增强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协调,确保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始终维持相对稳定态势,最大限度的避免问题与故障的形成与发展,从根本上确保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系统实际建设目标的有效达成。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信息通信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数据运维体系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电力信息通信数据智能运维技术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极大的提升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在日渐复杂的电力信息通信环境下,为增强企业对市场及环境的适应性,尝试从多方面入手,例如,构建可靠地资源信息模式来强化运维模型的使用能力,加强数据分析之间的工作力度,强化对数据分析的技术运用,实现系统集成目标等等,以此实现我国信息化行业长期处于稳步增长态势。
参考文献:
[1]郭池,蒋元晨,陈玉慧,刘虎,王晔.从ITIL视角促电网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09(13):295-298.
[2]尹薇薇,侯文捷,赵现军.电力系统通信部门的IT服务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13):154-156.
论文作者:杨晓龙,王开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电力论文; 信息论文; 通信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