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寄生虫病_犊牛论文

牛寄生虫病_犊牛论文

牛寄生虫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寄生虫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肝片形吸虫病

这是一种寄生在牛的肝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的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由于是其成虫产卵后经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被吸咐在水草上,再脱去尾部而形成囊蚴,牛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受感染。故此病也多发生在低洼地、沼泽地带,干旱年份流行轻,多雨季年份流行严重、夏季为其主要感染季节。由于水牛多喜采食水草,所以水牛多易发生此寄生虫病。

【症状】

1.急性型:多见于犊牛,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走路不稳,常落伍于牛群之后,并有腹泻、贫血等症状,肝部位触觉敏感,肝浊音区扩大。

2.慢性型: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颌下、胸前和腹下水肿、消化不良。

【防治】

1.定期驱虫:在多发病区,对牛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常用药物有:六氯乙烷,剂量为每公斤0.2~0.4毫克,一次内服。因此药物能引起瘤胃膨胀,所以在驱虫前1天和驱虫后3天内,不要喂富含蛋白质和易发酵的饲料。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公斤体重给药40~50毫克,经口喂服。硝氯酚,每公斤体重用3~4毫克,口服。除此类药外,还有四氯化碳,碘醚柳胺、丙硫咪唑均可驱除肝片形吸虫。

2.不到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饮水,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二、焦虫病

这是一种由焦虫引起的季节性寄生虫病。这种病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角根发热,食欲减退,反刍迟缓,心跳加快,胸壁振颤。眼结膜苍白(注:贫血),黄染,有出血点,粪便带有粘膜及血液。

【防治】

1.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贝尼尔(又名三氮脒),每公斤体重4~7毫克肌肉注射,连用3次,每次隔24小时;阿卡普林(又名焦虫素、硫酸喹啉脲),每公斤体重1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隔24小时;咪啉卡普,每公斤体重1~2毫克,皮下注射可预防4周。

2.预防:牛体灭蜱。发现牛体有蜱虫时,用手摘掉或捏死。药物灭蜱,可用滑石粉或白陶土配制含0.5%丙体的六六六粉剂,用纱布袋或喷粉器将药粉喷散在牛体上,然后擦入毛下,在蜱活动猖獗时每周用药一次。牛舍灭蜱,有此蜱在牛舍内生活,要在它们开始活动前彻底杀灭。方法是彻底打扫牛舍,用六六六水剂或乳剂喷洒驱杀之。

三、牛犊新蛔虫病

牛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内而引起犊片发生肠炎、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6个月龄以下的犊牛,其感染常为胎内方式感染。不论幼虫或成虫时对犊牛都有致病的作用,是否呈现症状取决于虫体的数量,犊牛健康状况和抵抗力强弱。通过粪检可发现虫卵,剖检在小肠内有虫体,肺、肝和小肠等病变显著。

牛犊新蛔虫病在本省各地的水牛、黄牛、乳牛都有感染,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海南畜所于1965年夏在万宁县牛漏镇牛漏村调查,该村养母水牛34头,两年中才养活2头犊牛,多数犊牛在出生后1~2个月内因下痢而死亡。经剖检一头45天龄死犊,在小肠中取出纽结成团的大小蛔虫294条,证实犊牛死亡为蛔虫所害。澄迈县1981~1985年间发现治疗本病犊牛4250头,剖检20多天龄死犊一头,小肠内有虫体200多条。

本病的防治,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栏舍卫生和粪便管理外,主要是对受感染的犊牛进行及时驱虫。常用药物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内服一次量0.25/公斤体重,驱虫净等驱虫药。根据海南红岛种畜场和琼中县耕牛繁殖场曾采取在犊牛出生后12~14日龄进行第一次验性驱虫防治效果较好。

标签:;  ;  

牛寄生虫病_犊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