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陈小兵

小剂量氯胺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陈小兵

陈小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对小剂量氯胺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122例临床确诊患儿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给予观察组骶管阻滞与小剂量氯胺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与咪唑安定联合麻醉。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麻醉药物使用量及应用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3.6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用药量及清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芬太尼联合骶管阻滞技术麻醉效果显著,并能有效的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儿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芬太尼;麻醉;小儿手术

引言

手术麻醉在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良反应,对于正处理生长发育期的患儿来说,家长与医护人员均希望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通过减少麻醉药的注射量来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氯胺芬太尼是我国小儿外科手术麻醉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注射量的把握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麻醉效果的关键。过度注射往往会引起患儿肌肉无松弛现象,出现心肺功能稳定等情况从而增加手术风险。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一年来使用小剂量氯胺芬太尼联合骶管阻滞的方法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拓宽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现讲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122例临床确诊患儿资料,其中女57例,男65例;年龄0.8岁~6.5岁,平均年龄(2.6±1.2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对麻醉性镇痛药物或精神类药物存在依赖的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前采用氯胺酮(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H35020148)与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0890025)联合进行麻醉,具体方法:手术开始时,直接静脉追加注射氯胺酮1 mg/kg 和咪唑安定0.06 mg/kg,术中发生体动后再每次以氯胺酮1 mg/kg 静脉追加。 观察组患儿在手术前采用骶管阻滞与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42022076)复合进行麻醉,具体方法:患儿取侧卧位行骶管穿刺,成功后缓慢单次注入1% 利多卡因1 mL/kg,最大剂量1 次不超过20 mL,转平卧位。手术开始时,静脉追加注射氯胺酮1 mg/kg 和芬太尼1 μg/kg。如果术中时间较长或出现体动,可酌情再追加1 次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 和芬太尼1μg/kg。对两组患儿应用麻醉药物的效果、麻醉药物应用对生命体征所产生的影响、患儿清醒时间、麻醉药物的实际用量、麻醉药物对手术及术后恢复造成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术中临床表现将麻醉效果评定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和不适感,非常安静,手术能够顺利完成;良:没有明显的疼痛,但出现轻微不适,手术能够继续进行;差:疼痛明显或刺激下出现躁动,需给予大剂量的强化药物才能保证手术继续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 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3.6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n,(%)]

组别 n 优 良 差 优良率(%)

观察组6131(50.82)27(44.26)3(4.92) 95.08

对照组6116(26.23)35(57.38)10(16.39)83.61

P值<0.05<0.05<0.05<0.05

注: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用药量、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用药量及清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用药量、清醒时间比较[%,(x±s)]

组别 n 不良反应发生率[%(n)]氯胺酮用量(mg)清醒时间(min)

观察组611.64(1/61) 42.3±11.2 16.2±7.8

对照组6113.11(8/61) 102.8±16.7 43.6±11.2

P值<0.05<0.05<0.05

注: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骶管阻滞技术用于对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止痛效果确切、生理干扰小、血压稳定等特点,并且可以使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减少。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苯环哌啶类衍生物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非常明显的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由于该药物的给药方式比较简单、起效速度相对较快,并且同时具有镇静和镇痛的作用,临床上一直医学创新,将其作为对小儿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常用麻醉药物。氯胺酮的用量如果过大或推药的速度过快,可对患儿的呼吸产生抑制,尤其是患儿在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由于疼痛产生的刺激及麻醉药效的消退,易出现躁动、呼吸抑制及气管痉挛等现象。小儿的骶裂孔相对较大,体表解剖标记比较清楚,因而小儿骶管阻滞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小儿骶管腔的容积相对较小,仅需注入少量麻醉药物,向头端扩散比较容易,其阻滞平面能达到T10水平。骶管阻滞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完善,可使全麻药物的减少。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3.6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用药量及清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在小儿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芬太尼联合骶管阻滞技术麻醉效果显著,并能有效的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儿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剑平,刘英华,李晶,等.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9):70-71.

【2】李海.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呼吸障碍诱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19(14):282-283.

【3】潘海波.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1-62.

【4】蒋华,陈勇,欧阳碧山.小剂量芬太尼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2011,26(20):3799-3800.

【5】张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282-283.

【6】叶建新,张保军,艾喜婷.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复合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12(33):262-263.

论文作者:陈小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小剂量氯胺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陈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