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 21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我国气象观测领域中,传感器网络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和标准,明确气象传感器网络具体应用情况,从而进行系统架构以及体系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结合气象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提出了有效的体系结构,对于不同层次的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体系结构;运行分析
气象传感器网络技术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因此需要明确其重要的组成形式,这样形成多条自组织网络。网络会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对象进行监督和测量。气象传感器网络能够通过节点上搭载的传感器,对不同地区气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经过层层处理之后才可以汇报给控制中心。
一、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分析
(一)实际需求
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构架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需求,满足气象信息的特点。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改进相应的传输模式,保证气象传感器网络的特性。
首先,自组织特性,气象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当节点发生故障的时候,通过气象传感器网络,能够及时的进行修复。另外,这种气象传感器网络自身的应用环境非常特殊,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严重影响。因此,节点经常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出现问题,而这种自组织能力能有效解决这个不足之处。
其次,数据的可靠传输非常重要。相应的气象条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一些灾害性气象监测过程中,须保证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精确性。
最后,异构组网。不同的无线通讯系统采取不同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够依靠传感器网络的异构能力来收集信息数据,提高方便性,并且形成一个更加立体的观测网络系统。自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与经济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保证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中具有一定的自持性,从而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二)节点设计
在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过程中,进行节点设计工作非常关键。这是整个硬件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气象传感器网络节点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分别为:气象传感器单元、处理器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无线通信单元。处理器单元发挥核心作用,起到控制的功能,并保证节点的正常运行及数据处理。而气象传感器单元,能检测区域内的信息,并进行传送工作。无线通信单元起到连接作用,供电单元为节点供电。
(三)系统架构
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由不同部分组成。通过自组织形式,构成气象传感器的节点,不同节点之间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能够同时收集数据以及传输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单跳的方式或多跳多继的方式进行汇聚,并通过控制中心进行综合的处理,最终提供给用户。如果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节点数量非常多,那么可以选择簇状结构来完成。这种结构的功能较强,有较多优点,并且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设置不同的汇聚节点。如果汇聚节点出现问题,应该使用备用的节点,这在特殊的环境工作之下是非常必要的。
二、气象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根据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不同需求,在研究体系结构之外,应科学的设计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这样能够有效准确的获取数据,并且控制节点。控制中心在处理数据及应用数据的过程中,不同的汇聚节点有着对应的功能。
首先,物理层次。这个层次能够有效地传送二进制的比特流,所以具有一定的调节与选择作用。
其次,数据链路层。这种层次能够在物理层次的基础之上提供服务,并且能够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访问工作的进行,并且避免差错,在调节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匹配程度,减少冲突矛盾,保证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中,不同节点之间能够有效连接。
最后,网络层次。网络层次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合适的交节点,这样能够确保及时准确地输送信息。通常情况之下,节点的作用具有限度,避免不了报废后果的出现。由此看来,必须考虑节能因素,使用节能算法,这样能够促进整个网络的生存和发展。体系结构的顶面有着不同的功能,包括能量感知面以及能量控制面、还包括分配面。感知面主要通过硬件来感知节点的剩余能量,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控制。控制面能够感知网络结构,及时的进行调整和修复工作。分配面使用相应的算法解决节点的数据转发状况问题,从而节省能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气象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以及体系结构的研究过程当中,须全面地考虑问题。保证设计工作能够符合实际需求,并且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研究,这样才能促进整个气象预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革媛,李振江,李诗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安全[J].微型机与应用,2016(11).
[2]徐胜,王海宽,尹志辉.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监听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测控技术,2017(3).
[3]张丹,刘雅喆,董雷刚,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
[4]徐识溥,刘勇,涂尾龙,等.温室传感网络控制系统的软件度量方法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7(1).
[5]徐利谋,黄长远.基于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7(5).
论文作者:王大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传感器论文; 气象论文; 节点论文; 网络论文; 系统论文; 体系结构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