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李永强论文_李永强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 1024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为口腔内科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3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患牙共265个,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在230例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为80.4%(185/230);患牙多为恒牙,比例占91.7%(243/265);在疾病类型上,发病率较高的是龋齿41.5%(110/265)、根尖周炎28.3%(75/265);常用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是龋齿充填治疗、根管治疗。结论:口腔内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应重视日常口腔清洁,及时就诊治疗,有效防治口腔内科疾病。

关键词:口腔内科疾病;临床分析;诊治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有龋齿、牙髓病和牙周病等,会影响口腔正常的语言、咀嚼等功能,引起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些年来,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表现出上升趋势,做好口腔内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1]。本文就选取23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230例,患牙有265个,其中,有男性185例,女性45例,年龄7-71岁,平均年龄37.8±5.6岁,总结其临床资料,内容主要是患者性别、年龄、牙位、病情和治疗方式。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参考口腔内科学中口腔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将口腔内科疾病分为以下五类:①龋齿病:按严重程度分为浅、中和深龋齿病。②牙周病:根据表现分为牙周脓肿、牙周炎、牙龈炎和牙龈牙周联合病变。③根尖周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慢性和急性根尖周炎。④牙髓病:包括慢性和急性牙髓炎、牙髓变性和坏死。⑤其它口腔疾病:有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着色牙和畸形牙等。

1.2.2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病情,分别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有:①充填术:主要应用于龋齿病治疗,采取的是一次填充方式。②牙周治疗:主要有龈上和龈下分别采取洁治和刮治方式;牙周上药治疗。③根管治疗:主要针对根尖周病、牙髓病,其治疗流程为:开放根管、根管准备和消毒、根管充填修复。④牙髓治疗:针对特殊的不能采取牙髓治疗的病例,采取干髓术治疗或结合根管治疗,对外伤露髓牙进行盖随治疗。⑤其它治疗:针对其他类型口腔疾病,可以通过药物、磨改、脱敏和漂白等方式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研究结果中,230例口腔疾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85例、45例,比例分别是80.4%、29.6%。在265个患牙中,恒牙和乳牙分别有243个、22个,比例分别是91.7%、8.3%。在病情类型上,患牙中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龋齿、根尖周病、牙周炎、牙髓炎、其他口腔疾病,其中,龋齿和根尖周病占据较大比例,详细情况见表1。在治疗上,针对患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常用的是充填术,然后是根管治疗和牙周治疗,牙髓治疗比例较小,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知,口腔疾病患者中男性比例(80.4%)远远大于女性(29.6%),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上,女性强于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男性不定期进行口腔保健,口腔内发生细菌滋生,导致口腔疾病;二是口腔疾病预防上,男性重视程度不如女性,男性在口腔疾病征兆阶段不及时就诊,导致口腔疾病没能及时发现治疗,后期发展成严重口腔疾病。

在恒牙和乳牙就诊率上,经本组研究可知,恒牙(91.7%)显著高于乳牙(8.3%),但就相关文献表明[2],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在70%左右,与乳牙就诊率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人们缺乏对乳牙疾病的认识,对其重视度不足,在大多数人观念中,恒牙会代替乳牙,即时有乳牙疾病,只要表现不严重,被恒牙代替后即可解决,无需就医。然而,如果儿童过早发生龋齿,不仅会影响儿童正常饮食,有时也会影响恒牙萌发,给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面部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出现消瘦、面部缺陷等问题。因此,儿童期就要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有效防治口腔疾病。

在临床上,通常将牙病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龋齿、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也就是说,在龋齿阶段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加重,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在本组研究中,龋齿和根尖周病比例达到41.5%和28.3%,就相关报道表明[3],我国龋齿发病率高于50%,大于本组研究龋齿就诊的41.5%,表明人们对龋齿重视程度依然较低,而口腔疾病最佳防治期是在浅龋齿病和中龋齿病阶段,患者对早期龋齿病症状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延误了其诊治时间,在疼痛症状明显时,多已经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难以保髓治疗,不仅增大了患者的痛苦,还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存在牙齿早失、折断等副作用。

综上所述,口腔内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应树立良好口腔保健意识,加强对口腔清洁的重视,在早期龋齿病期间进行就诊,有效防治口腔内科疾病。

参考文献:

[1]哈斯也提•玉素甫.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9):161.

[2]郭慧丽.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472-473.

[3]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4,20(8):163-164-473

论文作者:李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李永强论文_李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