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曹志国,周宏萍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曹志国,周宏萍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2

摘要:近年来,伴随水利工程技术得到较大的提升和更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范围的水利工程项目。因为水利工程本身规模很大,这样会带给周边土质过大的压力,因此,就需要新时代的水利工程地基具备超强的承载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处理技术,希望可以给读者朋友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1 地基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通常水利工程都会建在距离水源地近的山区河谷地段,周围的地质条件非常的恶劣,土壤含水性非常高,透水性差,土质缺乏黏性等诸多不利的因素,大大的增强了施工的难度,而且还导致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差。由于地质基础薄弱,承载力不足,则会造成地基的不稳固,致使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不达标,安全性不足。可见,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最基础的部分,其坚固程度和质量高低都决定着水利工程的牢固程度和使用年限。具体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体现:

水利工程由于其所处环境非常恶劣,施工困难不说且地基的稳定性也存在不足,承载力不够,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地基下沉的情况;由于地基距离水源地很近,地基的土质必然含水性高,土壤间隙大,坚固度不强,而且受力不均匀,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土壤含水性高,透水性差,通过工程的长时间挤压会出现地基渗水的情况,在进行挤压会使土壤的坚固性增强,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地基的坚固程度,但是,土壤的水分没有了,地基必然会出现下沉的情况,同样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

2 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2.1置换垫层法

置换垫层法适合软土层厚度较浅地基处理,先将软土层进行人工去除,换上稳定的填垫材料。一般用来填垫的材料为砂石、卵石等结构坚固、硬度高、透水性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增强地基的稳固程度,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地基沉降的速率,加速地基水的排放。填垫时,采用分层填垫的方法,每垫完一层便压实一次,使整个地基受力均匀,长期使用也不会因为局部沉降造成结构工程损坏现象。填垫时,对于最底层的材料要特别注意,其强度性能一定要高,压缩性要小,防止从地基最底层开始发生沉降现象,导致工程整体发生沉降。在使用置换垫层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进行填垫前,要先把基坑内的树叶枯枝等清理掉,如果坑内有积水,应先把积水排出,然后清理积水处遗留下来的杂物,最后将基坑周围的土层进行加固,开始填垫作业。

填垫作业时,要参考作业标准规范化进行操作,先将填垫的原材料搅拌均匀,然后铺平、捣实,处理好接头,使接头呈斜坡状,填垫的每层之间都需要有一定的间隔。

2.2强夯法

2.2.1准备阶段

强夯地基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垃圾进行清理,对表面水进行清除,将土壤填筑到标准位置之后,开展施工作用,对现场土坑进行填满,采取预压操作,控制其高度,测量好坐标点,保证放线工作准确性。后续强夯地基处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2.2施工阶段

点夯。根据点夯的整个施工过程,按照顺序进行施工,完成第一排之后再安排第二排,以此类推,在进行第二遍点夯时,需要在4.5m见方的中心进行,要保证每个夯实点的下沉量都在规定范围之内,检查无误之后再进行一下个夯实任务,第一遍完成之后,将天然砾石土重新填实,再进行施工放样,进行重复。

满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完成点夯工作之后,就需要进行满夯,对所设定高度要进行重新选择,然后再进行满夯,两个环节工作内容要保持紧凑,同时每次夯实之间要有一段重叠时间,按照1/4夯锤进行,完成工作之后,对施工场地要进行整理和恢复,对地面标高进行再次测量,通过现场成果确定整个夯实次数。

2.2.3注意事项

在强夯法施工之前,首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地下管线测量工作,做好管线的保护工作,避免强夯中对其产生影响,同时夯锤的重量相关工作人员要专门负责检测,将其重量以及距离进行把握,下一遍夯实工作进行之前,对夯实点要进行核实,保证位置准确性。

2.3淤土层的加筋法

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属于近几年来新开发出来的新成果。这种材料包含的内容要点非常多,具体划分包括土工织物、土工膜、特殊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合成材料等几类。简而言之,此种物体主要是依靠塑料、化纤和橡胶等材料通过人力完成聚合,最终制成可以呈现在大众视野的多种合成材料。土钉墙的主要施工工艺就是利用合理的钻孔、插筋和注浆完成整个工序的。通常情况下,土钉常常被用在地下水位中,还有大雨出降后的人工填土以及深基坑支护中的边坡加固处理中。当土钉在运作的过程中,砼四周围的土体碰触到,两者相互碰撞、摩擦,就会形成一定的阻力,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作用磨合,最终形成了复合体,土钉受到外来泥土的作用力,超出承受能力范围之外,就会出现变形现象,此时,就会利用其受到的剪力,对土体进行加固操作。此外,采用拉筋法的主要用途在于利用一种水平方向上的拉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土体组成一体,能够极大地促进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拉筋材料的选择要求也比较多,需要采用抗腐蚀性较好、摩擦力较大的带、网、丝状材料。在遇到较强的受拉作用力时,要相应地对拉筋底部的承受能力做好调整工作。如此一来,地基的基础稳定性也随之大大提升。

2.4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对于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出现的大幅度沉降、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排水固结施工方法可取的较好的施工效果。在排水固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排水系统与加压系统。其中排水系统可对软土地基透水性能较差的进行利用,实现软土地基的集中排水。在排水固结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所采用的加压方式存在的差别,整个加压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超载预压、降水预压、联合加压、真空预压等方式。其中在使用真空预压方式时,需要将砂垫层铺设到软土地基的表层,然后将垂直排水管道埋设到其中,使用封闭薄膜实现和大气之间的间隔,并将薄膜四周全部埋入到土中,并使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从而形成真空环境,对于地基的承载强度实现加强。载使用降压预压法时,需要在软黏土上设置砂井、塑料排水井,并将砂层铺设到上面,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薄膜封闭,将膜中所含的水分应及时排除。在处理软黏土时,可以采用超载预压法,虽然这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进行具体计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的计算方法与超载作用时间、超载比总体较短,也就是说在对超载预压的阈值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2.5化学固结法施工技术

当前在对水利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时,使用化学固结法进行施工能够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特别是随着当前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该种方法在对水利工程地基加固过程中发挥的效能更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高压喷浆、深层搅拌法、灌浆法等。其中在使用灌浆法时,其主要采用的是电化学、液压及气压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天然和人为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深层搅拌法就是软土地基中搅拌掺入各类固化剂,使软土固化,这种方法本质上都是利用石灰、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与地基深处的软土进行粘合,加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个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结语

在现阶段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从众多的施工方案中择优选取,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和整体施工质量为发展前提,通过夯实地基基础,保证水利工程全面建设,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乐盛谋.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6):128+131.

[2]骆州,郑焱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220.

论文作者:曹志国,周宏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曹志国,周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