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对立——评晏智杰的有关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对立论文,当代论文,观点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看到晏智杰发表于《社会科学报》2005年12月8日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再思考》和发表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问题》,其基本内容和方法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将后者称作“传统马克思主义”。将所谓“传统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他不赞同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的观点,他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大量涌入,在经济学教学研究中事实上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与以《资本论》为经典的经济学并重的局面,但刘国光同志断言所谓并重就是为西方经济学泛滥大开方便之门,就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我并不这么认为。”晏先生认为:“从一统天下到两家并重,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以为在一定时期并重的做法就是要抬高这个,压制那个,这种论断未免过于武断”。他反对“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本人不赞同晏先生的以上观点,并在下文对其进行一些分析和评论。
一、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与对立,是错误的理论观点与手法
从表面文字看来,晏先生只是否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而特别重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当代马克思主义”。其实这是从整体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手法。晏先生的高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晏先生反对刘国光的观点,却没有引用刘的一句原话。他对刘国光观点的转述与批评,不符合刘的原意。刘国光并未反对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而是在说明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一种倾向,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西方经济学成了主流。在一些高校,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取消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只要求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原版教材。一些高校的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考西方经济学。我国的改革不是、也不可能由西方理论来指导,中国改革一旦由西方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理论来指导,其后果是危险的。刘国光所描述的情况符合现实,他主张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晏智杰否认刘国光所讲的事实,认为这是“过于武断”之词。他认为我国现在的教学与研究是“西方经济学与以《资本论》为经典的经济学并重”,不存在“抬高这个,压制那个”的现象。晏先生的这种判断远离事实,是真的“过于武断”。现在高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资本论》课程的有几家?连政治经济学也不开设的并非个别情况,即使开设,学分甚少。而西方经济学则普遍开设,而且所占学分甚多。有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生,连马、恩的重要经济学著作都没有读过,只读西方经济学原著。我这样讲,绝非轻视西方经济学。我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该是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应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但都不能照搬照套,搞两种教条主义。但作为社会主义的我国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应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主导,不应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更不应用西方经济学挤压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很赞赏陈岱孙先生的十六字名言:“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西学,体察国情”。
从晏智杰近些年来发表的论著来看,是否定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推崇西方经济学的。
第二,晏智杰一方面竭力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从表面文字上肯定“当代马克思主义”,将两者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说不通和站不住脚的。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所谓“传统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错误的,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没有指导意义,那么,晏先生用来与之对立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不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了。哪有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相否定和对立的事呢?众所周知,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列宁主义;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称之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称之为邓小平理论。没有继承与坚持,就谈不上发展。所谓“当代马克思主义”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以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的,是“源”与“流”的关系,没有“源”哪有“流”?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称作“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是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不科学的概念,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央有关文献中没有这种提法。邓小平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还告诫我们:我们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可见,晏智杰借邓小平理论来否定和要人们丢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完全违背邓小平理论的本义和要求的。
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可以有两种内涵:其一是专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体系,其二是以此为基础还包括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其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目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就是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体系,也包括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并不是单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济理论,而是同时包括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晏智杰反对刘国光强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为这个“马克思主义”排除了邓小平理论,于是便抓住这个自以为是的漏洞,要从字面上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来取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出于他的错解。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其社会主义部分,是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
邓小平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紧密相连的。邓小平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有关理论的继承、坚持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发展生产力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写道: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讲: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2]。列宁也讲,创建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力,能够保证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而且指出,社会主义要“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3]。马列主义创始人不仅强调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一再强调要使人们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提出:在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中,要“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4]。人们从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邓小平理论或当代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列主义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关系,而是一脉传承的关系。近几年来,中央文件和理论界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已提出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以公有制为基础。这一基本原理从马列主义创始人的理论到邓小平理论,到党和国家的有关文献和社会主义实践,都是一以贯之、前后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曾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公有。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有国家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还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这是根据具体条件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具体发展,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或者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一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始终不变的和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但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邓小平反复强调: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强调说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这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坚持,又体现了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由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必然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这并没有否定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继承与坚持;允许非劳动要素依照其所有权和市场供求关系参与分配,是根据我国国情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邓小平理论同样坚持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5]
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劳动人民过最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社会主义要实行公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从而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这些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也体现于邓小平理论之中。请问晏智杰先生:如果将这些原理作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予以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会存在么?你想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否定马列主义,请你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否定了马列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呢?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对立的呢?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讲,其思想源泉也是来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要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或曰代表先进文化;要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难道这些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主张和要求的么?
有必要说明一下:我国从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从形式上看,以上这些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没有的。但问题在于,我国不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而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根据马列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不但没有背离和否定马列主义,恰恰是运用了马列主义,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发展和前进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本文提到的只是有关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的几个问题。就从这几方面来看,并不存在晏先生所宣传的“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与相互否定。我国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大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决不能排除被晏先生称之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论据与方法完全站不住脚
晏智杰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否定,所用的理论论据和方法乃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以偏概全,是以被马克思批判过的庸俗经济学作为武器的。
他否定马列主义的论据之一是:“传统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源泉只有劳动,而且是抽象劳动,其它要素……不可能是价值源泉”,“经济学的价值论是否应当是多元要素的供求均衡价值论?”马列主义的“回答也是否定的”。晏智杰是用多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均衡价值论这种大杂烩式的西方经济学的各种价值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晏先生应该知道,他表面推崇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没有否定过劳动价值论,不存在价值论上所谓“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何况晏先生用它所崇尚的西方价值论反对和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已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和辩驳,我也曾写过多篇商榷文章(见收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卫兴华经济学文集》第三卷中的《深化劳动价值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错解曲解马克思不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不要错解与误导十六大精神》、《评‘效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显然,晏智杰表面上是主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代和否定所谓的“传统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是要用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来否定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正是刘国光所批评的要害所在。
他否定马列主义的论据之二是:社会主义要构建和谐社会,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作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始终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和谐社会;所以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才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纲领”。这段话明显存在理论上的错解与逻辑的混乱,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指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因为他把共产主义社会分成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低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没有把建成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过渡时期。列宁曾明确地说明,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我国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立的时期,社会主义建立后就不属于过渡时期了。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作为过渡时期,而且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观点,而是我国偏离马列主义时的“左”的错误观点。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由“自由人联合体”组成的社会,是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也可以叫做真正的和谐社会。我国现在还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斗争。在晏先生看来,讲和谐社会,就没有阶级斗争了。这与邓小平理论和中央的精神也是不符合的。再者,也不能像晏先生那样简单地拿毛泽东在晚年的一些“左”的观点如“阶级斗争为纲”,甚至拿他青年时代讲过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类话来否定整个毛泽东思想。何况毛泽东青年时代讲的“与人斗其乐无穷”是指与反动派斗,取得胜利其乐无穷,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呢?
晏先生否定马列主义的论据之三是:“社会主义是否可以搞市场经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回答是否定的。未来社会必须以计划经济代之。”
的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预计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依然要保持和发展商品经济,并进一步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难道能够根据这一点就要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么?任何伟大人物的理论都不可能句句是真理。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要完整地、准确地去理解与把握。既然社会主义要发展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那末马克思经济学中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价格运动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也正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学习和把握的理论知识,同样是不能否定的。
晏先生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据之四是:“我们正在探索和实行的经济运行方式、分配制度和私有结构,等等,也都是显然不可能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我们需要学习和坚持的是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而不是从马列著作中找寻我们经济运行和改革开放的一切现成答案,找寻现成答案的要求本身就是违反马列主义的。但是,说答案完全没有也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这是答案之一。既然我们现阶段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度,要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外资、私营企业必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答案之二。但按非劳动要素分配,不是像晏先生所理解和宣传的那样,证明非劳动要素也创造价值,并以此否定劳动价值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是一回事,晏先生硬说是一回事。所谓是一回事,就是资本创造了利润利息为资本家所有;土地创造了地租为地主所有;劳动创造了工资为工人所有,谁也不剥削谁。可见,晏智杰实际上是在搬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否定和反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
所以,此次争论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由晏先生挑起的所谓“当代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取代与否定问题,而其实质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的问题。
标签: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西方经济学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按劳分配论文; 资本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