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消化科 四川 成都 61001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口服厄贝沙坦150mg+骨化三醇0.5μg/d,B组(n=30)口服厄贝沙坦150mg+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血磷(P)、血钙(Ca)、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24h pro、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A组患者CRP水平明显较B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两组患者Scr、P、及HbA1c水平有所下降,Ca水平有所上升,但组间及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3.33% vs 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化三醇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且高剂量的骨化三醇对血清炎性因子有更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骨化三醇;厄贝沙坦;尿蛋白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04-0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calcitrio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Zhu Li.
Endocrine and digestive department,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Chengdu 6100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calcitriol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DN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group (n=30) took irbesartan 150mg and calcitriol 0.5 μg/day, B group (n=30) took irbesartan 150mg and calcitriol 0.25 μg/day, treatment for two months. Scr,24h pro,P,Ca,CRP and HbA1c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rug safety was observed.Results 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prolongation and prolongation of CRP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RP level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Scr, P, Ca, HbA1c,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dministration of calcitriol to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igh doses of calcitriol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 Calcitriol; Irbesartan; Urine protein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DN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中白蛋白量增多,进入临床白蛋白尿期,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病变后期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以及肾功能的异常[1]。据统计[2],在西方国家,DN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约占35% ),在我国这一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因具有降低肾小球囊内压和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骨化三醇具有调节肾脏钙磷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肾脏保护作用,它与ARB共同使用能减轻DN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剂量的骨化三醇和ARB类药物联用的治疗效果,以期优化DN用药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6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糖尿病均符合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3]。入选标准:(1)DNMogensen分期均为Ⅳ期,即尿蛋白定量>0.5g/24h;(2)排除原发性及其他继发性肾病所致的蛋白尿患者;(3)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钙血症、急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4)均合并有高血压。以上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同意。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高剂量组共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31±7.56)岁。B组为低剂量组共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3.64±6.5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饮食,监测血糖,药物控制血糖[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降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两组控制血压均使用厄贝沙坦片(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9)150mg/次,1次/d,口服。A组(高剂量组)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胶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11)0.5μg/次,1次/d。B组(低剂量组)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胶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11)0.25μg/次,1次/d。以上治疗持续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血磷(P)、血钙(Ca)、C反应蛋白(CRP)及HbA1c水平。
24h pro检测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血清学指标(Scr、P、C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HbA1c检测采用亲和色谱法。同时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cr、24h pro、P、Ca、CRP及HbA1c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24h pro、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A组患者CRP水平明显较B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两组患者Scr、P、及HbA1c水平有所下降,Ca水平有所上升,但组间及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B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乏力等情况,均未经治疗自行恢复。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3.33% vs 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DN发病隐匿,在早期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随病情发展继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中白蛋白量增多,进入临床白蛋白尿期,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按Mogensen标准IV期即临床DN,此期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24h pro大于0.5g,可伴高血压、水肿,且开始出现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加重蛋白尿会持续增多,持续性蛋白尿又会加重肾脏损害,导致恶性循环,同时也预示着病情不可逆转。故对于临床DN患者,除了强调严格控制蛋白质、盐的摄入和管理血压、血糖外,能否有效降低DN患者蛋白尿水平是延缓DN进展的关键。
目前循证医学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ARB类药物在DN患者控制高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损害中的具有重要作用。厄贝沙坦作为长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能特异性结合血管紧张素受体1受体,阻断由血管紧张素受体1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全部活性,通能过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压,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减少DN患者蛋白尿。骨化三醇为机体维生素D3的重要代谢活性产物,对机体钙、磷吸收有促进作用,具有抑制血清炎性因子分泌,调节免疫的功能,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有抑制作用,能对肾脏起到明显保护作用[4-5]。
本研究中比较了高低剂量的骨化三醇和厄贝沙坦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骨化三醇和厄贝沙坦联合用药后,患者24h pro明显降低,分析原因主要与厄贝沙坦与骨化三醇均有肾功能保护作用有关。在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方面,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有降低,而在高剂量使用骨化三醇后患者CRP水平得到更显著的改善,体现了骨化三醇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和微炎症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运用价值,且高剂量的骨化三醇效果更为显著。
当然,过多的摄入维生素D亦会产生严重副作用,会使体内维生素D反馈功能失调,肠道吸收钙和磷增加,血钙浓度过高,在降钙素作用下血钙会沉积于骨与其他器官组织,影响相应功能。骨化三醇不良反应与维生素D过量相同,主要表现有高钙血症,慢性症状包括营养不良,感觉障碍,伴有口渴,尿多,情感淡漠,发育停止等,偶见的急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呕吐和便秘。所以对于肾病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在使用骨化三醇时,应当定期检测血血钙和血磷的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P、Ca及HbA1c水平变化程度并未显著,故提示联合用药安全性可观。
综上,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有效降低DN患者的24h pro和CRP水平,且高剂量使用骨化三醇能对CRP水平有更明显改善作用。但是,本研究病例数过少、治疗时间有限,缺少对患者长期预后及停用后疗效观察,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敏州,高彦彬,马鸣飞,朱智耀,邹大威,李勤.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344-349.
[2] Yang SH,Dou KF,song WJ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25):2425-2426.
[3]钱荣立.美国糖尿病学会2007版糖尿病诊疗标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2):129-130.
[4]李彦熹.骨化三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3):321-323.
[5]杨庆春,国春玲,何平,潘淑杰,施海涛.骨化三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39(9):1040-1041.
论文作者:朱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水平论文; 蛋白尿论文; 剂量论文; 白蛋白论文; 受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