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第一”的客观性_政治论文

论“德育第一”的客观性_政治论文

论“德育首位”的客观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客观性论文,首位论文,德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和政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在教育方针的提法上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即“德育首位”。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也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具体来讲,“德育首位”的客观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德育首位”正确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首先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总是要通过教育把本阶级的思想灌输给下一代,培养大批忠于自己的接班人,从而使得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每一个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就这点而言,德育具有政治上的严肃性和法律上的强制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否接受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并不像接受一门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教育那样,尚有一个想不想、愿不愿、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是非接受不可的。只有重视和加强德育,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的政治方向和性质,培养出适合现实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我国社会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战线正在加快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德育,而是更需加强。因为这不仅是当今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的客观需要,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面向”的本质要求。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还存在着许多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国际反动势力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场并没有改变。40多年来,他们亡我之心不死,采取多种手法,推行“和平演变”,叫嚣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战争”,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思想和政治渗透,企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把中国纳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成为他们的附庸。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异常激烈。而高校又是他们进攻的重点,是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前沿阵地。何况新一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时刻警惕西方反动势力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的阴谋,牢固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从反面告诉我们:放松德育,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泛滥,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个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不是两个中心,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高等学校来论,就是要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到第一位,落实德育首位,使先进的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学生掌握,变成他们发奋学习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任何搞“可以冲击一切”的“突出政治论”和淡化、取消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的“改造论”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不仅为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也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这就是:既不僵化,也不自由化。这是保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要有富民强国的过硬本领,要具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文明健康的品德习惯。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言,这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对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生观方面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坚持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个面向”首先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就是要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主动地适应它的需要,力求有效地为它服务。“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迎接挑战,既善于学习外国一切好东西,并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又要能识别和抵制外国的一切坏的东西。“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说教育是为了未来的事业。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为本世纪的四个现代化服务,而且要为下世纪前期的建设以至将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作准备。总之,“三个面向”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我们能够在我国对外日益开放、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和台湾回归祖国后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并且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文化知识方面,不仅要求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具有创新和发现的能力。这是很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首要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巩固德育的首要地位。

二、“德育首位”科学地揭示人才成长的规律性,提供了人才健康成长的内在原动力

美德出良才。优秀的思想品德是人才成长的根本保证。德是成就事业的原动力,事业上有伟大成就的人往往有很好的思想品德。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用进步思想和高尚的精神武装自己,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推动集体前进、社会发展中求得自己的发展,并以自己的发展为社会进步不断做出贡献。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要在智力方面得到发展,也必须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克服种种困难的毅力等等。这一切都有赖于良好的德育教育和个人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如果忽视德育,放松思想品德修养,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就会变得鼠目寸光,心胸狭窄,处理不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甚至充当错误思想的俘虏而走上歧途。正如李鹏总理在会见面向20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代表时指出的:“当然要重视知识的教育,但是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未来的青年,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话,就很难使他们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因此,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不能不占首位。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人才的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主导作用。所谓政治包括政治观点和立场两个方面。政治立场和观点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核心内容,是政治觉悟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我国社会现阶段,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表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也是人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基础。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作为青年学生,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自觉地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具有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从而有力地促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一些青年学生对于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不仅没有切身感受,也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甚至抱着某种怀疑态度。他们向往西方世界,欣赏西方社会民主。“爱国、民主、成才”观念,已经或正在被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扭曲,带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表现出极端片面性,极少数人甚至走到我们的对立面。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迷失或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才之道是走不通的。

第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成才提供必要条件。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思想品德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首先遇到的是“人为什么而活着”、“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等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密切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观察和处理人生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大学生只有通过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正确的对待现实生活,认清社会发展方向,合理地安排人生,踏上正确的成才道路。其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成才起调节和规范作用。它支配着青年学生确定成才的方向,选择成才的道路。正确的人生观会引导学生顺应社会的需要规范自己的人生实践和社会行为,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就这个意义说,人生观是大学生成才的向导和指南。二是对成才起着鉴别和免疫作用。因为人生观是从根本方向和道路上决定人们的生活道路、生活理想、社会行为和道德实践。所以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不仅他的精神和社会行为是高尚的,而且对社会生活具有敏锐的鉴别力,不见利忘义,能专心致志地实践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生活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是这样共同保证人才健康成长。

第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起着决定作用。首先,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能促使成才心理品质的形成。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极大的兴趣、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而这些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赖于道德品质的培育和修养。因为它能促使人们乐观进取,自觉发展好奇性和想象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困难和失败,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一个人如果没有宏大的抱负和远大的志向,他就不会热情地追求事业,就产生不了刻苦勤奋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力,人们的创造潜能就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其次,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对智力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或科学发现,总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又吸取了同时代人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牛顿所说,他之所以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是千百万人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一项成果的获得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协作越来越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主要形式,群体能力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苏联化学家泽林斯基说,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然而,要形成一个攻坚的有机整体,就要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就要有团结互助、任劳任怨、谦虚谨慎、吃苦耐劳、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和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自觉培养和锻炼集体协作的精神,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最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修养是“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力量源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责任感,会使学生把祖国的命运和社会主义前途与自己所从事的学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和社会主义前途去战胜常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力争早日成才,在科学上作出贡献。如“热爱祖国”这一道德规范一经与“人才”结合,就能克服那些学习上不求上进、“六十分万岁”的懒汉思想以及为个人学习的目的,从而更加勤奋学习,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我国第一位电子女博士韦钰在回答为什么她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成功时说道:“因为祖国是我理想之本。”汉字输入电脑技术——“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者王永明,之所以能历经十年风霜苦,重铸汉字之辉煌,获得了被称为“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解开了一个时代的难题,最根本的内动力就在于他酷爱祖国的文字。在他为王玛电脑公司职工制订的六言行为准则中,首要的一条是爱国。假若忽视道德品质在人才发展设计中的要求,即使他学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合格的人才,因为他不可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综上所述,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是人才主观素质中的基本要素,是人才成长的内在根据和动力,各自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保证学生成长的正确方向。

三、德育对其它诸育具有引导方向和保证动力的作用

德育、智育、体育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德育是方向,是灵魂,以其思想方向性指导其它各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而且首先促进其它诸育,能够有力地推动智育、体育等任务的圆满完成。

就德育对智育促进而言,可从学生学习的好坏和进步快慢与他们的学习目的性是否正确有关得以证明。凡是以为人类造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学习目的的学生,他们就能把个人的学习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进而产生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觉性,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相反,那种抱着“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混文凭和“铁饭碗”等不正确目的来学习的,必然缺乏动力,难以学到本领,即使学到了本领,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古今中外,凡有大作为的人,在学习期间都有正确的学习目的。

同样,正确的思想方向的树立,能够激励学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持之以恒,提高健康水平,以适应毕业后繁忙的工作需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一个人要投身革命事业必须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也表明革命者大都自觉锻炼身体。毛泽东同志早年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十分注意身体锻炼,经常雨中登岳麓山,以此增强体质,磨炼革命意志。

此外,通过德育还可以使学生逐渐树立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人民是历史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地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积极主动地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之中。这既利于体质的增强,又能更多地发现美、创造美,增进审美体验,陶冶美好情操,并有助于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实现,等等。

总而言之,在人的发展中,思想品质的发展对其它各方面的发展起着统帅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标签:;  ;  ;  ;  ;  

论“德育第一”的客观性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