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体育期刊的发展特点_体育论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体育期刊的发展特点_体育论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体育期刊的发展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期刊论文,世纪论文,体育论文,叶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02(2003)03-0012-03

中国的体育期刊与中国的体育运动相伴而生,相互促进,早已成为中国体育事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作为体育知识创造、贮存、发展、传播的主要媒体之一的体育期刊,其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由于体育期刊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所以,研究体育期刊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探寻其规律,不但对体育期刊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收集和调查访问,拟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体育期刊的发展状况作一阐述。

1 增长态势

中国近代体育期刊的发育流布与近代科技、教育、体育的发展十分吻合。自徐一冰主办的我国第一份体育期刊《体育界》1909年创刊以来,历经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其发展虽屡有起伏,但一直保持向上的态势。1901年清廷诏逾实行“新政”,以学堂为新政之大端,接着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制度。此时民办和官办的各类期刊陆续出现,期刊数量缓缓上升,这也为1909年创办体育期刊打下了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和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民间社团积极探求中国教育包括体育教育的革新道路,在1914~1924年间,体育科技期刊的创刊量始终高于停刊量。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专制主义的政治模式使其将教育、文化包括体育也作为社会动员和控制的工具,学校教育有较大的发展。1927~1934年间,体育期刊的创刊量为历史最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体育科技期刊就有20余种。

体育期刊的发展也深受政局变动和连绵战事的影响。1911年,中国从封建专制政体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转变,据研究表明,1910~1912年间,这时我国的期刊出现初次停刊的浪潮,我国的第一份体育期刊也未幸免于难。《体育界》在出版了12期后,也不得不停刊。1927~1928年,国民政府取代北洋军阀统治,造成停刊曲线进一步上扬,在此年间出版的体育科技期刊屈指可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建国前夕,又出现一股停刊浪头。每当新旧政局交替之际,部分期刊由于所依附的政治、文化失势而销声匿迹,部分期刊因新政府执政伊始对作为大众媒介的期刊加以清理而消失,从而出现停刊浪潮。此后因新政权需培植有利于新政体的舆论工具,同时政府政策稳定后,一部分期刊经过调整后以新的面貌出现,创刊高潮往往又接踵而至。如在1930年前后出现了一次体育期刊创刊高峰。战火的起落也是影响体育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的期刊发展严重受挫。如在1932年,上海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日军侵占吴淞口,轰炸上海,体育期刊的出版云集之地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上海的各种体育期刊不得不停刊。

2 主办群体

期刊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借助于群体的互动而实现的。体育期刊将期刊主办者的体育和经营理念,作者的体育思想和读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是有效地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工具。体育期刊主办群体在发展体育事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反映出体育期刊发展的动力特征。

从调查结果可见,中国体育期刊的主办机构多集中于各级政府机关、体育团体、学校、书局和编辑社等四类部门。体育行政部门为推动本区域体育的发展,交流体育信息,传递体育行政法令,引进新的体育思想,总结和推广优秀的体育教育成果,因而成为创办体育期刊的主要动力,其创刊量占中国近代体育期刊创刊量的一半以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央体育研究会和中央国术馆迅速在南京创办了《体育杂志》和《国术旬刊》,各省也都分别创办了本省的体育期刊,有20种占35%。学校是仅次于政府机关的另一个办刊力量,其办刊量占中国近代体育期刊创刊量的28%,达16种之多。与此相应,各级体育教育学术团体也成为创办体育科技期刊的主力,社团创刊量为12种,占21%。此外,书局和编辑社所创办的体育科技期刊有9种,约占16%。在近代体育期刊发展史上有这样一种规律:每当国家分裂、中央权力衰落时,杜团办刊便会盛行;当政权逐渐稳定和对全国控制加强,体育社团创办刊物的量便退居政府、学校之后。

中国近代体育期刊创刊、停刊浪潮此起彼伏,个体所办体育期刊持续时间大多短暂,如夕露黄花。在对解放前的57种体育期刊的调查表明,持续发行时间在4年以下者占半数以上,持续发行时间在6年以上的期刊仅占10%左右。体育期刊旋生旋灭的现象,究其原因,仍深藏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荆棘丛中,学术团体的期刊生存期不长,是由近代历史行程的急剧步伐,体育思潮的快速多变,体育团体的流动更新等因素造成的。学校主办的连续出版物生存期短暂,不仅受主持校政者频繁变动的影响,而且新式学校作为近代历史上一批迟到的宾客,因抗战爆发,迁移不便,一旦受挫,经费和人员都难以为继,持续办学都困难重重,学校出版物的大量停刊,应是必然之势。而政局动荡不宁,政权频繁更迭,则是使政府机构主办的体育科技期刊失去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主要原因。

在近代体育报刊发展史上,有一个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徐一冰。徐一冰是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和宣传家,浙江吴兴南浔人,生于1881年,卒于1922年,出身读书人家庭,自幼爱好诗文,崇尚武事。1905年,徐一冰东渡日本,进大森体操学校专攻体育。1907年学成归国后,从事体育教育和宣传活动,先后任教于上海爱国女校、湖州旅沪公学、民立中学、中国公学。1908年2月,徐一冰与友人王季鲁等人发起创办了上海中国体操学校。次年即1909年农历三月初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体育刊物《体育界》。《体育界》出版了12期后因故停刊。又于1914年创办了《体育杂志》。徐一冰是中国体育报刊的开山鼻祖,在体育报刊史上居有首创之功。

3 区域分布

早期现代化的发展给中国的沿海与腹地、中央与边陲带来二元化结构,这一结构左右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反映了体育期刊现代化发展的区域特征,显示出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进程。分析表明,中国近代体育期刊的区域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下降。在其50年间,分布的重心随政治中心的转移屡有变迁,而上海得天独厚,在出版近代体育期刊的总量上始终独占鳌头。

中国近代体育期刊的密集区域为上海、北京、江苏、四川等省市,它们是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体育期刊在上述四省市的发育流布各有不同的特点。上海为体育期刊发展的翘楚。它是近代中国经贸、文化中心,国际交往的窗口;上海开辟租界较早,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出版活动。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是中国第一份体育期刊的发祥地,是中国体育期刊发展最初的轴心。在50年的历史中,推动上海体育期刊发展的主要力量素质来自于学校和体育社团;在上海,由学校和社会团体创办的体育期刊总量占34%。也就是说,每3份体育期刊中即有2份为学校和社团创办。北京因是北洋政府中央机构所在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因此,在1912~1927年间,北京地区的体育期刊创刊数量直线上升。在1927~1936年间,因国民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江苏继北京之后成为体育期刊分布的重心。1936年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首脑机构搬至四川重庆,大量文化机构南迁,于是四川的体育期刊数量大增,并带动中南部区域期刊的发展。江苏、四川、北京是政府办刊的集中区域,北京和江苏是学校创办期刊的重镇。

体育期刊分布不均,从大的区域上看,在中国近代的57份主要体育期刊中,上海、江苏、四川、北京、广东、天津6个省市构成的第一板块集中了45份,由相关的7省区组成的另一板块只有12种。体育期刊梯度分布的格局,自晚清已经成型,到抗战以后,因部分杂志南迁和内移,集中趋势减弱,但不均衡的状况仍十分显著。体育团体主办的期刊对环境的依附性强,受经济、文化的制约大,是造成期刊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学校主办的期刊布局不均,是因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政府机关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缓期刊分布的两极分化现象。

4 内容特征

我国的体育现代化推动着体育的各个层面的向前发展,包括体育期刊。某一专业体育期刊的创办,表现了一种体育理念和体育实践的创新能量已经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反映了社会对于这一体育领域的特殊关注,表现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新类型体育科技期刊的创办和栏目的出现,表明期刊定位的精确和分工的细化,并以此推动着体育事业向纵深的层面发展。

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体育期刊的专业分类结构和栏目特点日趋成型,但其整体和个体仍带有综合性的特征。在体育期刊的专业分类结构中,综合性体育期刊创办的最早。如由徐一冰创办的《体育杂志》即属综合性体育科技期刊。《体育杂志》32开本,月刊,内容比《体育界》更丰富,以倡言体育、介绍现代体育知识为主,兼有学术、科普、新闻等内容。设论说、体育史、体操资料、游技资料、教授法、生理、校外纪事、本校纪事、时评、问答、文苑、译林、短篇小说、同学录等栏目,属以学术为主的综合性体育科技期刊。在近50年的发展中,这一特征得以继承,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科技期刊的主流。民国以后,体育期刊的内容从综合性向专业性两个向度分化,构成近代体育期刊的主要支干。如除有《体育杂志》这类刊登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方面的体育论著、学校体育教材、教法等的内容外,也有像《国术旬刊》、《足球世界》、《骑射》这样专门性的体育科技期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各类体育刊物大增,它们是中国近代体育期刊队伍中的又一生力军。政府机构是促进体育期刊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学术团体和高等学校是推进各类体育期刊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近代体育期刊主办机构和办刊宗旨不同,在栏目设置上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官方办的期刊一般设置时事、法令、报告、调查、新闻等专栏。如在1935年由中华全国体育协会编的《体育季刊》所设的栏目有:论著、评述、时事、报告、教材、调查、记载。学术团体办的刊物专栏的设置变化多样。如在早期体育期刊中办得比较活泼,影响较大的刊物——由黄醒在1918年所办《体育周报》,所设的栏目分言论、学说、研究、材料、调查、纪事、讲演、音乐、小说、汇报、通言、杂俎等。

中国近代体育期刊设置的栏目较为宽泛,期刊的综合性较强。表现之一是注意体育时事报道。大多设置时事、记事、纪事、时闻、杂篡等栏目。如《体育与音乐》、《图强半月刊》、黑白体育周刊》、《体育汇刊》等均设有类似栏目。表现之二是注意刊物的可读性。上述刊物都设有文艺、文苑、小说等栏目。这些栏目以文艺娱乐的形式传播新的体育理念,并揭示体育自身的生存状态。表现之三是,注意介绍国外的体育情况,如《体育月报》、《国民体育汇刊》、《体育杂志》、《体育月刊》、《体育周报》、《体育季刊》等都专门设有此类专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国近代体育期刊的品类日益繁多、面貌日新月异。体育期刊不仅涉及到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各个领域,而且覆盖中国的各个地区。但体育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在近代运作发展的背景十分严酷,推进体育期刊发展的动力群受多种不利因素挤压,因而体育期刊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并不完善。这不仅在时空上发生断裂,期刊个体生命短促,发展起伏振荡,更在抗战爆发后大幅度萎缩。体育期刊的分布也存在着从东南到西北的梯度结构,期刊的分类仍显单一粗糙,专业化程度尚浅。

标签:;  ;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体育期刊的发展特点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