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模式中创新-初中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实践初探论文

在“3+”模式中创新
——初中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实践初探

沈晓静

摘 要 】提升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探索打造“3+”模式“心”课程。心理辅导校本课程的“3+”模式包括:“教材+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课堂+舞台”的校园心理剧课程、“校园+家庭”的“春晖”家长心理辅导课程。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校本课程

江阴市是无锡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较早的地区,在德育工作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建设“青爱小屋”,致力于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早在2002年就进行心理辅导校本课程的探索,学校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和特色为指导方向,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单纯建立心理咨询室,到开发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再到在全校范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目前,已形成了较系统、完整、规范的“3+”模式的“心”课程体系(见图 1)。

一、着眼人生发展,“教材+实际”建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校本化体系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有适切性和针对性,学校自编心理辅导活动课内容,开设特色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铷矿石中金属矿物总体含量低,仅占矿物总量的1.5%,尤其在矿物粒度较细的矿石中金属矿物含量更低,且金属矿物粒度也相对较小。金属矿物主要分布于脉石粒度为中-粗粒的矿石当中。非金属矿物石英、云母普遍粒度粗大,云母结晶完好。矿石次生蚀变微弱,以块状花岗岩、云英岩化花岗岩为主。

图1 校园“心”课程体系框架图

1.课程设定依据。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再开发必须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情况,以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契合学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着眼学生实际也是制定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之一。学校采用华东师范大学MS心理测评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测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课程内容。

2.课程教育内容。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疆旅游等级景区的水平还存在明显的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各区所拥有的A级景区数量也不相同。

3.课程创新实施。

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视角构建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模式,借鉴江阴地区心理课程设计思路——三环节、多坡度、重建构,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导入、课程展开、课程提升三个环节中设计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收获自我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认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个体都会努力实现自我。校园心理剧课程的设置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成长的环境,在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和自我成长等问题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辅导效果。学生在编导、演出、观看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扩大生命体验。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应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与操作性为一体,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

学校对省编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和地方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篇)》进行整合补充,确定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自我意识及个性心理、情感和意志心理、生命关怀五大主题,设计相关的课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巧妙运用绘本、视频、心理测评工具、创意材料等各种资源,设置一定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身动”带动“心动”,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感悟。(见表1)

表1 校园“心”课程之七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内容

二、搭设成长平台,“课堂+舞台”彰显校园心理剧课程校本化特色

学校开设校园心理剧特色心理课程,依托此平台进行心理辅导课程的辅助性、特色性载体的研究和开发。

1.课程设定依据。

由于每帧计算得到的时延值存在抖动,有时还会存在估计错误导致的跳动,因此本文引入IIR滤波器进行平滑滤波。如式(9)所示:

2.课程教育内容。

学校依托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的丰富资源,立足校园多元文化特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组织下,采用学科渗透融合的方式开发校园心理剧课程。在制定和实施课程内容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参考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的建议,结合戏剧、心理剧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自我认知力、感受力、适应力。(见表2)

3.课程创新实施。

溪荪鸢尾株型整齐,花大艳丽,可用作花坛、花境布置,弥补早春开花植物种类少,以及夏季花坛用花时冷色系花不足的遗憾。作为花境种植,既可以镶边,也可以与其他灌木和草本花卉搭配,进行分区域、重复种植[5]。

校园心理剧课程设置16个课时,每课时1小时,面向七、八年级学生采用选修课方式开课。在课堂形式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活动—体验—分享—感悟”的环节中,创设同伴教育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采用情境讨论、角色训练等方法,促使学生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体验更丰富的可能性。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辅以全校性的校园心理剧大赛及每周五中午的学生风采大舞台,将体验落实到舞台实践,实现心理素养的迁移,为学生带来真正的改变。

表2 校园“心”课程之“校园心理剧”课程内容

三、对接教育需求,“学校+家庭”增强家长心理辅导课程校本化活力

美国教育家赫斯伯格说:“学校要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更多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家长。参与的家长越多,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将变得更好。”学校根据教育需求,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将教育对象延伸至家长,“春晖”家长心理辅导课程成为学校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中的重要支持系统,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活力和效率、更加开放。

1.课程设定依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近年来,学校教育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如:“独生子女”家长在养育“独生子女”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亲子沟通。创设家长心理辅导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子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课程教育内容。

针对这一时期家长与孩子容易产生各种冲突,亲子关系紧张;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刺激,产生各种偏差行为;我校学区内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一般,家庭教育方式较传统等现状,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参考《家长必读(初中分册)——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因材施教,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课程。(见表3)课程内容围绕学习适应、青春期生理教育、亲子沟通、和谐家庭教育、网络成瘾等主题展开。

3.课程创新实施。

家长心理辅导课程的讲师以学校德育及心理骨干教师为主,外聘优秀家长代表和知名心理专家。每次课程限定人数,固定学习场所,通过按时上课、课上及时记录、课后积极反馈等互动形式,增强课程的全程性和有效性。

表3 校园“心”课程之“春晖”家长心理辅导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4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24-0011-04

作者简介 】沈晓静,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一级教师。

标签:;  ;  ;  ;  

在“3+”模式中创新-初中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实践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