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时给于相关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采用专用肠内营养泵并加温等连续输注法,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共32例为观察组,以间歇给予肠内营养液分次进行喂养,普通输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32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高海拔地区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专用肠内营养泵连续加温输注法进行肠内营养,是一种良好的针对性护理方法,更能提高肠内营养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海拔地;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17-02
我院地处西宁市,海拔2260公尺,高寒、缺氧、干燥,大气氧分压为15.3kPa,是平原地区的76%。危重患者机体大都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水平,其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脂肪、蛋白质、糖消耗量增加[1]。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患者因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因此,早期给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危重患者尽早康复,这已经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在进行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时,护理工作更加重要,若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会使病情加重,如何提高我科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收集我院ICU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64例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探讨,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于ICU肠内营养患者64例,男43例,女21例,16~84岁,平均23.4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11例,大面积脑梗死7例,脑出血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复合伤12例。将64例按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支持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所有患者均使用留置一次性硅胶胃管(F16)经鼻腔插入胃管,证实在胃内后进行标识,肠内营养液采用要素饮食,其中白普力34例,瑞素30例,500~1500mL/天,不超过2000ml/天。(1)观察组患者1000~1500ml,用肠内营养泵连续24小时持续泵入,每次输注完毕均用20~50ml温开水冲管。营养液温度为37~40℃,采用输液加热器持续恒温加热。(2)对照组按时给于分次输注方法;一般可以按照进餐模式将一天的营养液分4~5次喂养,每次150~200ml,每天6~8次输注,判断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再逐渐加速加量,每天加至1500~2000ml,并维持该量。在应用肠内营养期间定时查血清蛋白,同时观察各种相关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入ICU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血方法
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人ICU和转出ICU时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ICU时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转出ICU时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肠蠕动恢复,且有助于改善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肠道的完整性,同时可避免肠道细菌移位,降低感染发生率[3]。积极、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机危重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基础疾病的恢复[4]。目前的研究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应早期行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支持的方式、方法、途径及护理与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密切相关,采用连续性输注,注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采用连续性输注,注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密切观察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认为高海拔地区危重患者缺氧程度更为严重,机体应激代谢分解增高后早期给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护理实施后能个体化、实时评估患者的营养耐受程度,要有针对性给于护理措施,连续性营养泵加温输注更是一种良好的针对性护理方法,更能提高肠内营养疗效,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582-590.
[2]金仙姝,王海燕,兰美娟,等.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5-487.
[3]张海英,关静琳,李玉珍.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116-122.
[4]鲁桂英,程文丽,罗瑜.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7:26-27.
[5]张慧,胡建,徐静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循证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2:121-122.
论文作者:孙玉,魏晓梅,吴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白蛋白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