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配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和改造,使得配网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但应用到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还存在不少风险,从而可能影响到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保障配网运转的安全稳定性,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本文分析了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存在的风险,我们提出了加强对通信技术的风险控制,加强对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控制,对配电网设备以及元件的风险控制等控制配网自动化技术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都取得了大幅度地提升,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对动力的需求量持续增长。而电能作为当前消耗的一种主要能源形势,其需求量更是逐年上涨。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光电力运行规模较以往而言明显扩大,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更是明著提升。
1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供应和运行的过程中,被大量的引进和采用。一方面,是基于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升。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长远来看,是我国电力企业以及电力管理的必然趋势。但是,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仍然需要技术人员来进行相关部分的操作、检测、维修等。这就对技术人员,关于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了一定的要求了。配网自动化技术是自动化操作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正因为如此,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才会更高。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应用,从操作技术的掌握到娴熟,技术人员不仅要对配网操作系统了解透彻,更加要具备极强的反应能力,能够及时的对系统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测和维修,以确保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可见,技术人员的是否具备足够的配网自动化技术操作能力,对于技术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
1.1通信技术的风险
就当今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的费用来说,相对要高出其他通信方式很多,不仅如此,光纤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外敷管道的影响,对配网自动化的通信时效性、可靠性、准确性也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
1.2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不高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相当普及,然而,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仍然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更甚者,较之传统配网技术,事故频发率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2.1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风险意识差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以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脱离人力的操作。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力运行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配网自动化电力系统是高科技性、高安全性的运行系统,不需要人力投入太多的关注,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浅尝辄止,对于操作的规范和要求,以及安全意识的提升,更是只了解一星半点。这就导致了,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会发诸多的不规范的操作。例如,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不按照规定进行收尾工作,不按照规定使用系统,以及不按照规定确保现场安全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都会加大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风险。
1.2.2电力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够严格,重视度低
对于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低、安全防范意识差的现状,电力企业也是消极对待。既不采取相关的培训措施,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也不进行一定的考核和测评制度,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要求,电力企业本身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相关应用制度的不重视,使得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配网高级数据不清晰与集成标准无法统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的交流和集成,取得了更好的成果。为了优化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中数据的交互和集成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力供应系统中,通过这一信息技术,实现不同地区的配网系统中数据的交互和集成,进一步加强了对分散分布的不同地区的电力数据的收集、分析、检测和监控。美中不足的是,对于配网主站和配电网GIS交互系统中的高级数据的集成标准,仍然无法实现其统一。
2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风险控制
2.1通信技术风险的控制
对于通信技术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可以考虑建立无线专网和使用无源光通信技术等措施来加以应对。无线专网技术和无源光通信技术的共有特点都是传输速率高、受外界影响小以及可靠性高,这与传统根据以太网的通信模式相比,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成本,而且还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从而必将成为未来配网自动化通信专网接入层的主要应用方法。
2.2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控制
当前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对海量配网运行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反馈控制。其中,数据的分析处理精度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数据分析的精度存在较大误差,那么最终反馈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会造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决议策失误,进而导致系统误动作等故障。因此,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精度必须加强控制。首先,配网自动化体系在建设初期就必须对其拓扑结构进行科学化的规划,不只要满意对配网运行的实时监测要求,同时还应该能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功用。其次,配网自动化体系在建设初期就要充分重视各种信息数据的集成和交互标准的制定问题,通过定义同一的数据集成标准来规范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模式,从而实现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统一管理,进而为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2.3配网设备以及元件的风险控制
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来说,其运行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先进设备和元器件的支持,如果这些设备或元件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必然会对整个系统的自动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配网自动化设备及元件风险的控制工作。首先,应定期对设备及元件的工作性能、使用状态以及相关参数进行检查和分析,一旦发现其中存在故障隐患,就必须及时安排检修维护人员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正常。其次,针对一些故障频发的关键设备和元件,更应加大检测力度,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针对这些关键设备和元件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对这些设备元件的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来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故障隐患。
2.4电气一二次的技术风险措施
对于电气一二次智能设备来说,在对其进行技术调研时就要明确设备的经济性和应用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应用方案,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措施来促进设备的开发工作,并共同提高设备的验证和测试工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新技术,虽然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但是也有一些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些技术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提高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鹏.智能配网自动化数据通信网络组网设计研究[J].通讯世界,2016,12:159-160.
[2]梅江涛.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其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7:139.
[3]陈磊.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唐山电网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4]黄志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J].电子世界,2014,18:181.
[5]吕凯.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
论文作者:商小英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技术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设备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