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摘要: 本研究针对目前除了大型老龄化以及重大疾病所带来的日常急救需求之外,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也提高了人们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以及上海作为大型老龄化城市之一,对院前急救的需求更迫切,矛盾也就更早的凸显出来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基于上海市的医疗急救体系现状,对上海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发展迅速,应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
关键词:海陆空一体化,医疗急救,院前急救
0引言
目前,除了日常急救,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疾病或灾害发生时,最佳的抢救时机是至关重要的,据统计,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第一死亡高峰在1小时之内,此时死亡的数量占事故死亡的50%,在我国车祸所致的重度事故伤员中,约有三分之二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伤后30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所以急救运输工具仅限于救护车亟待改变。迫切需要更加安全快捷的急救运输工具。参照部分发达国家,瑞士于1952年,法国于1963年,前苏联、德国于1982年都已成立了有关的空中急救机构,美国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都建有空中急救站,24h待命,接受任务迅速启动[1]。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原因,空中急救尚不能普及,以前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动用民航或空军参与救援。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院前急救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空中急救受到许多大城市急救同仁的关注与积极研究。武汉市急救中心2000年开始积极探索水、陆、空立体急救模式,并于2002年正式开展空中急救转运,成为全国较早开展并成功实施直升机急救转运的急救中心。厦门成立大陆首个紧密型航空医疗急救站:建成海陆空立体急救体系,并举行了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综合演练。
1上海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必要性
2015年全年,上海医疗急救中心的急救量达到64.5万人次,再创国内纪录。据上海医疗急救中心最新统计,他们的服务对象中,60岁以上的占68%,80岁以上的占42%,这是大型老龄化城市所特有的,对院前急救提出更高要求[2]。2016年入夏以来,中心城区院前急救业务量环比增加12%-15%,每天出车辆多达1100-1200车次,运行压力空前巨大,虽然在大家合理呼叫急救车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百姓对急救车的需求,但随着城市的建设进程,新城区确实留下不少院前急救站点的空白,对新城区百姓来说最切身感受就是:急救车反应时间长,来的太慢。考虑到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地面急救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急救服务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所以院前应急医疗体系的改革是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海的院前急救运输主要是“120”急救车,即陆-陆运输,模式单一,对重大疾病和重大交通事故的反应时间较长,应变性较差,而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优势就是应变性强,在满足人民对院前急救的需求的同时,更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的安全。
2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特点
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是指除了地面上的这种120以外,又借助了空中救援海上救援力量,组成一个立体的海陆空的急救体系,通过组建直升机立体急救网络,将院前急救医疗急救技术及现场输血延伸应用在空中或现场急救,创建现代急危重病和创伤急救新模式,即陆-陆、陆-空-船-空-陆、陆-海-陆的急救模式,是绿色急救通道的又一创新,这一体系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水平,承担了各种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院前医疗急救的责任,顺应了国际院前医疗急救的潮流,突破了院前急救的时空界限,事关民生福祉与城市安全。
上海市首先应将空中救护的任务及功能进行定位,空中救护的的主要任务是搭载救护人员及救护设备,在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医疗事发地点,对伤员实施及时救治,并根据需要将伤病员及时运往医院进一步治疗,另外,救护直升机还可用于医院间重症患者的转诊运送,药品、血制品、医疗器械和捐献器官的紧急运输,以及在山区或海域执行搜救任务。空中救护服务的直升机主要应包括用于紧急医疗救助的的急救直升机和用于危重患者转院的重症转运直升机。部分直升机可以装备成双用途直升机,既用于急诊救护,也用于重症患者医院间转运,既方便灵活又经济实用。空中急救体系应作为地面救护网络的补充和支持,与地面救护网络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急救需求时,可以通过急救电话致电急救中心,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通过地面还是空中途径实施救援。动用空中救护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当有急救出诊需求而没有可动用的地面急救救护车,或者从医学角度来说动用空中救护比地面救护的时间优势更明显时,急救中心则安排空中救护。
3上海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可行性
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及上海市高度发达的陆地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发展,为海陆空立体医疗体系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随着上海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资源的日益丰富,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提高以及国外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的引进,为上海市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提供了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最后随着上海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期望越高,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也就越高,这为在上海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孕育了一个良好的医疗市场基础。
4总结
由于上海作为大型老龄化城市之一,对院前急救需求迫切,矛盾突出,以及上海市目前的院前急救运输主要是“120”急救车,即陆-陆运输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上海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发展迅速,应率先建立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
上海作为经济繁荣的大都市,其地面急救运输无论从人员规模还是服务规模都位居我国前列,而相比较于海上和陆地急救运输,空中急救运输更加的方便快捷,根据国内外的例子,上海市的海陆空立体应急医疗体系的建设中心应该放在空中救护服务的建设上。
为推动上海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响应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应率先建立院前空中急救体系进而建立海陆空立体医疗应急体系,从而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论文作者:张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医疗论文; 海陆空论文; 体系论文; 上海论文; 上海市论文; 直升机论文; 需求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