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由于内河沉管隧道施工有着更好的优势,所以在实际的内河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设计,并阐述了围堰填筑技术、基坑施工技术、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预埋件施工技术这些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关键技术。
关键词: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施工技术
引言
相比于其他施工方法来说,内河沉管隧道施工方法的优势更大,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会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内河沉管随隧道施工中,岸上接口段的形式极为多样,包括SWM工法桩围护结构、格构式重力挡土墙、T型地下连续墙墙加内支撑支护结构等等,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结合内河的实际情况完成设计与施工。
一、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设计
第一,管节水流计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港口工程荷载规范》完成。使用公式即可完成管节水流力的计算。其中,CW表示水阻力系数;ρ代表水的密度;ν代表水流速度;A代表迎流面积。
第二,锚块设计。在某内河管隧道岸上结构段施工项目中,使用了“水中锚块+岸上地锚”的形式完成岸上接口段设计。此时,水中锚块可以使用吸附式重力锚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锚块的质量、尺寸等参数,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的锚块总拉力进行确定。在计算锚块总拉力时,需要完成水中/岸上锚块被动土压力及其摩擦力的计算,相加后即可得出拉力。得出总拉力的表达式后,需将关节水流力数值作为需求总拉力的最小数值,获取锚块质量以及尺寸等参数,完成锚块设计。
第三,锚缆设计。对于横向的主锚缆,可以使用型号为Ф72mmx80m的金属绳芯钢丝绳;对于纵向的副锚缆,可以使用型号为Ф42mmx105m的金属绳芯钢丝绳。
第四,系泊锚块拉力试验。完成主系泊缆的安装后,需要展开锚块拉力试验,确保整体施工质量。这一试验需要在工程船上完成,在要求拉力下,锚块能够稳载30min不发生位移即为合格。
二、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关键技术探究
(一)围堰填筑技术
围堰结构搭建建设目的为实现的对水的有效阻隔工作,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分析围堰的不同区域承受的水体条件,以确保这一结构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在具体的施工中,通常将围堰分为三个区域,即常位状态下的低层围堰区域、中层围堰区域和高层围堰区域,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由于不同高度和区域的水位承受的水压不同,所以各个区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低层区域来说,首先的工作项目为清除河床中的淤泥,由于在围堰的填筑中,最终这一结构要装配到河床上,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要防止淤泥作用下,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下降[1]。在应用挖掘设备完成基础的清挖后,采用淤泥的清除船舶落实该项工作,当发现河床中的淤泥总量符合要求时,则可以河床上填筑沙袋等设施,为整个围堰的建设过程打下基础。在中层区域的施工中,需要采用的方法为在这一区域中除了装配沙袋等施工设备,也要落实混凝土浇筑工作,通常情况下,这一结构的防渗性方面提出的要求较高,所以要确保所有的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要求落实,并且在具体的施工中,要通过使用帷幕灌注等方法,对围堰上的裂纹等施工问题进行有效封堵。最后为水位上层的施工,该区域的施工重点为研究风力作用下,堰塞湖洪峰对围堰结构造成的破坏效果,施工方法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落实,并做好施工过程的全面监管监理工作。
(二)基坑施工技术
在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中,必然需要落实基坑开挖工作,在此基础上落实相关设施和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
在当前的基坑施工中,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施工项目,所以在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中,要从基坑的运行质量、施工成本等多个角度出发,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基坑结构。在某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工程中,设计人员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两个方面分析,最终选择的基坑类型为钻孔灌注桩,在具体的施工中,通过对这一基坑施工区域的研究和分析,并确定了这一基坑施工区域的地下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施工活动[2]。但是在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中,由于基坑通常与河流之间的距离较短,所以在后续的研究和分析中,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落实对所有工程项目的合理分析工作。为防止出现基坑坍塌等问题,要注重泥浆参数以及钢管结构的质量。
(三)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在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中,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为最重要的工作过程,该过程的工作内容为端封墙的施工和主体结构其余构件的施工,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施工强度能够满足要求,要将这两个区域同时施工,在墙体被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凝固后则这一系统可以正常稳定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工程项目都要按照设计标准落实,在某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水文、自然环境的研究与分析,最终确定的封墙厚度为25厘米,另外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强度满足要求,需要对配筋合理设计,在确定了最佳的配筋参数后,最终建成了配筋的双层结构,提高墙体的强度。
(四)预埋件施工技术
在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中,涉及对大量预埋件的应用和施工,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投入使用的设备如下:(1)水密门。这一结构施工中,要对门框和门的本身结构适当处理,要求两者能够具备符合要求的水密性。施工方法为,将门框与混凝土结构固定,在此基础上安装门体。(2)钢端壳。这一结构的接头处施工方法为焊接施工方法,并且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完成多次高程和水平位置的测量工作,防止出现对接问题。(3)其余设备。其余设备包括预埋管、PC拉锁、H型钢等,这些项目都要按照相关标准落实。
总结
综上所述,在内河沉管随隧道施工中,需要结合内河的实际情况完成设计与施工。在结合实际需求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围堰填筑技术、基坑施工技术、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预埋件施工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的施工,保障了施工质量,满足了整个系统的强度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达宏,刘国秀,蒋树锋.内河沉管隧道岸上接口段设计与施工[J].隧道建设,2017,37(04):510-516.
[2]何毅.内河中游南昌红谷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6,36(09):1085-1094.
论文作者:黄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内河论文; 隧道论文; 岸上论文; 围堰论文; 基坑论文; 结构论文; 这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