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教育下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成长案例研究
张 杰/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不能缺少陪伴,需要爱、沟通、关怀、帮助等等。为了智力障碍儿童的健康成长,正确教育实施必不可缺。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但随班就读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而言仍具有较大的弊端,极可能出现忽视这类学生的特殊性,导致具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不能较好的激发潜能。本文主要研究一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校合作的推力,在父母教师陪伴教育下健康成长的成功案例,并在文章最后结合案例事实分析。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陪伴教育 家校合作
一、背景信息
(一)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慧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智商低于七十或以下,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发展较同龄人而言明显迟缓。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经过训练学习后仍然具备有限的潜能,好的影响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1-2]
(二)我国智力障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普遍形式——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我国智力障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普遍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班就读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得以解决,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现实普遍存在但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案例的主要对象就是一名有轻度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
(三)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着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与义务。[3]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Let’s see howintra-lingual context realizes the interpretive function.
二、案例正文——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成长经历描述
(一)初次相见——王老师的怜惜
王老师,一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普通小学教师,迄今已经从事教育行业23年。她敬业、有爱心、质朴。在2016 年新学期开学,王老师描述,她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沈同学,根据多年经验,王老师立刻察觉出这就是学校安排在她班级里随班就读的学生。王老师初步观察发现沈同学说话吐字相对于同龄的孩子不清晰,说话声音也较常人大一些,有时会由于情绪激动在班级里大喊大叫。在当天下午的集体活动中,王老师发现沈同学力气较一般的孩子大,在行为上不仅没有偏差,而且会主动帮助力气小的孩子。王老师心中原有的轻微的抵触心理在下午的集体活动中也渐渐消除,逐渐对这个吐字不清,说话语调可爱的学生产生怜爱。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案例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很完善,家长善于与学生沟通,在生活习惯,学习思维上很有效的推进学生进步。家长性格温和善良,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家长日常生活的影响密不可分,沈同学善良正直坦率,不光是教师的功劳,家庭的熏陶养成了沈同学较好的道德品质。家长配合学校教师工作,对王老师尊敬感激,家校合作很好的实施。家长对沈同学耐心陪伴,在家庭和学校共同的陪伴教育下,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生活——较完整了解,引导学生包容善良
作为一名教师应要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名学生。教师要具有爱心,案例中王老师提及最多的最重要的就是爱心耐心,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孩子,耐心沟通。特殊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老师任何一方,此案例中家长老师沟通密切,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力作用。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陪伴下孩子才能取得这样进步与成长。教师不仅用师爱浇灌了孩子,也用自己的耐心与教育方法影响了学生家长。“爱是最好的教育”,沈同学在小学阶段遇见王老师是学生很大的幸运。
(三)家访——开启家校合作
此案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轻度智力障碍孩子随班就读的案例,在身心及各个方面沈同学都取得了整体上的非常大的进步,整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一直陪伴着孩子,陪伴教育对每名孩子都非常重要,在沈学生身上更加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从入学到现在三年时间以来,家校合作在沈同学的进步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二年级下学期——初见成效,道德品质及正确的意识养成
沈同学除了在学习上小有进步外,情商也在提高。沈同学一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很喜欢吃东西,无论是否已经吃饱,他就是无节制的吃东西,阻止他吃东西他就会哭闹。有一次中午午餐沈同学吃了很多东西,看孩子午睡的是数学老师,沈同学由于中午吃太多,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差,导致大小便失控,裤子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班级瞬间沸腾。学科老师联系班主任王老师告知情况并马上带着惊慌失措的沈同学来到洗手间为孩子清洗身体和衣物,学科老师充分的表现了一名基层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清洗过程中王老师及时赶到帮助清理,并将孩子带到办公室,联系家长送来干净衣物,家长眼里流露出真实的感激与感动。两名教师用他们的行为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在家长到来之前,王老师返回班级和孩子们说起整个事件,告诉孩子们要包容,同学们要互相帮助,保护每一名同学的自尊,帮助沈同学进步。在处理完班级学生们的情绪后,老师又返回办公室,和沈同学交流这件事,孩子也因为这件事吓到了,老师轻声和他沟通,首先告诉他没关系,只是自己吃东西吃多了,没有控制住。班级里的同学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子。稍后回到班级果然没有一个孩子提及此事,也没有孩子嘲笑沈同学,孩子真的是善良的产物。
(五)案例总结
此次家访很荣幸我也有机会参与了,作为本校的实习生,我被安排到王老师班级做副班主任,正巧这个学期,学校要求班主任随校车送孩子们回家并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家访。从上校车开始对整个过程都很难忘。上校车时,沈同学很让我感动,这个具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既可爱又礼貌,上车就和校车司机打招呼:“邱大爷”。说话时小脸上堆满了可爱的笑容,接下来整个车程都欢声笑语的。到达沈同学的家后,我也终于弄清为什么沈同学在说话和其他方面会有异于同龄的孩子。沈同学的妈妈是一位聋哑人,但是这位母亲礼貌热情。在沟通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还是很懂得教育孩子的,这位母亲是我目见到过的聋哑人中情商谈吐最温和正常的一位。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位温和的人。
三、案例反思
(一)教师层面——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据王老师描述,沈同学在年幼的时候,由于父母的先天条件有轻微的缺陷,导致这个孩子说话较同龄人而言就较晚。智商和情商较同龄人而言较为低下, 但是为人善良。王老师描述这个孩子刚开始很难融入集体中,学生在第一学期对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没有学生愿意和他同桌。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沈同学生病在家,而当天正巧是每周的主题班会日。王老师借助这个机会在班级召开了名为《包容》的主题班会,给孩子们看了很多先天有缺陷,命运捎带不幸孩子的图片视频,并让孩子们交流沟通。引导孩子对待这样的人时要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在最后,王老师提及沈同学,和孩子们解释,沈同学由于一些原因,可能说话行为上和大家稍有不同,又相继叙述了几个沈同学善意帮助同学的事情,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他,也对沈同学有更多的包容心。在这次班会后,学生们真的对沈同学更加包容,在学习生活上不仅不会像原来那样排斥抵触,班长还主动提出可以和沈同学一桌。说到这里王老师脸上都是欣慰,夸赞班级里的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
(二)家长层面——家庭熏陶,品质形成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进行拨乱反正工作,中断17年之久的水墨动画又恢复生产。一方面,改革开放使得中外交流空前扩大,动画从业者的知识和眼界大为开阔;另一方面,电视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由电影动画向电视动画的转变也极大地拓宽了动画的受众面。但是由于制作周期过长,对创作者的水墨素质要求过高,制作成本过高等原因,水墨动画并没有获得如木偶动画、剪纸动画同等程度的发展,与文革前水墨动画相比创作班底、艺术质量、投入成本等也有所降低。
(三)同伴层面——互帮互助,珍贵友情
同学的帮助,对于一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进步是必不可少的。伙伴的力量有时胜过家长和教师,同学之间无话不说,沟通交流,在相处中获得友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案例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商量包容可爱,他们从刚开始的抵触排斥沈同学到后来的包容喜爱。学生思想单纯善良,正是他们的单纯善良让沈同学可以在这样有爱的班级集体中健康的成长。通过与同伴相处,沈同学更会与人相处,懂得尊重他人,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在同学们包容善良的环境下,沈同学才得以开心的成长。
第三次整理是1957年。主持这次整理工作的就是前面提及的云南省文联主席(此前也担任教育厅长)的徐嘉瑞,具体执行由姚安县文教科长陈继平和县文化馆的郭开云负责。
四、结语
智力障碍儿童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进步需要教师和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这类儿童一定要秉持耐心与爱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充分地陪伴,在陪伴中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熏陶与教育。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此时家校合作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必要途径。家长的熏陶,教师倾注师爱,同伴的包容陪伴,每一方的努力都对沈同学必不可缺,也正是这些美好的融合,使这个善良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3) 通过对比可知,变频调速工况下的动载系数比串电阻时明显减小,可以说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起升机构的动载系数。
参考文献:
[1][2]熊庆秋, 李欣晏,周伟珍,崔婷.6~11 岁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适应性及其与支持性体系关系的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1):64~67.
[3]吴重涵, 王梅雾, 张俊. 家校合作:小学生家长行动手册[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标签:智力障碍儿童论文; 陪伴教育论文; 家校合作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论文;